牡蛎带来了海等2则
2021-12-12Ent_evo等
Ent_evo等
牡蛎带来了海 Ent_evo
1954 年,生物学家F.A.Brown 从康奈提格的海边挖下来了一批牡蛎,放进了千里之外芝加哥一个地下室里的水族箱。他是一个生物节律研究者,他知道牡蛎会随着潮水的涨落而起居。
搬入新居的头两个星期,什么都没有改变。牡蛎们依然按照它们正常的规律生活:它们时而缩回去,时而张开壳,捕捉海水里的浮游生物,喂养自己,一切遵循着遥远的康奈提格海岸的潮起潮落。
但是接下来的两星期里,发生了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它们依然像潮水一样起伏,但是它们的高潮期行为却不再和康奈提格的潮水吻合了。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加利福尼亚,不是多佛,不符合科学所知的任何一张潮汐表。
经过反复计算,Brown 意识到一点:这是芝加哥的涨潮时间。
但是芝加哥没有海。
这些牡蛎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室里,生活在玻璃箱的人造海水中。但它们知道海的存在,它们的祖先已经在海边生活了几亿年;它们可以离开海,海却不会离开它们。Brown 猜测,也许牡蛎是感知到了气压的变化,从中反推出了潮汐应来的时间、自己应有的节律。没有任何一只牡蛎是有意识地在做这一切——但在某种深层的意义上,它们正想象着这样的一片海,一片不存在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海,在那里会有潮起潮落,而它们会随着海的节律而开合。
芝加哥没有海,但牡蛎带来了海。( 参考文獻:F. A. Brown, Jr.,Persistent activity rhythms in the oyster. The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54.)
(摘自新浪微博,桃& 桃图)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屈会生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自以为满腹经纶,学识匪浅,很自高自大,常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的文才,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连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一天,皇帝召马绍良进宫,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来给他看,随后问他:“听说爱卿才学出众,看看这首诗写得怎样?”马绍良不知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地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就不假思索地说:“此诗不通。明月怎能上竿叫,黄犬怎能宿花蕊呢?”说完,拿起笔将那两句诗改成“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皇帝接过来一看,微微一笑道:“你才疏学浅,所见甚少不配在京为官!”随后,将马绍良官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怎么也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贬他的官。直到数年以后,他才知道闽南有一种黄绒绒、胖乎乎的小虫叫“黄犬虫”,习惯于往花蕊里钻;还有一种鸟,叫声悦耳,可是只有在月上中天时才鸣叫,所以叫“明月鸟”。马绍良这才明白皇上贬他官的原因,不禁心中暗暗惭愧。以后,他常常对人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这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自以为是,无自知之明呀。”
后来,就传下了“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这句话,以此来告诫人们知识海洋博大精深,而个人所知总是有限的,切记不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摘自《演讲与口才》2021 年第4 期,摄图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