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老师顾随

2021-12-12魏邦良

青年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顾随周汝昌叶嘉莹

魏邦良

顾随1920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山东的中学任教,后经恩师沈尹默推荐,在燕京、辅仁等大学授课。解放后,他本可以从事研究工作,但还是选择去天津师院做教师,理由是:“我离不开学生。”

顾随学问好,口才好,刚登上讲台就受学生欢迎。在给朋友的信中,顾随多次与朋友分享了课堂上的快乐:“学生曹淑英君作了一首小诗,‘如果你看见花草們将要枯落,你也不必再去管她们了。你就算勉强去培植,心里也是不舒服呀!还有王素馨的一首,‘雨后郊野的绿草,洗了脸还没擦似的含着些露水珠儿!老兄!您瞧这多像是我作的呀!真是老顾的学生呢!”“学生甚活泼,但太能嚷——天津味儿也。弟在鲁时,每作隽语,无一笑者——或不解,或不敢。此间则大异:隽语一出,笑声哄堂上震屋瓦。”对于顾随而言,学生不仅是门生,也是朋友。

为了能在大学讲台上尽快立足,顾随下了苦功。他对子女说:“我没当过助教,一进门就是讲师,这全是靠了老师的力量,所以不用说别的,为了不给老师丢脸,我也得好好卖力气!”说到这里,旁边的妻子插话道:“你要不是因为‘卖力气,哪里至于累得吐血!”

为了教好书,顾随真是拼了命:备课,焚膏继晷;讲解,旁征博引;批改作业则一丝不苟。学生的每份作业都有评语,且绝不雷同。叶嘉莹是顾随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她一直保存着学生时代的作业,那上面批改的手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热望。

如叶嘉莹《鹧鸪天》末句“几点流萤上树飞”,顾随将“上”改为“绕”,并注明:“‘上字太猛,与‘萤不称,故易之。”《春游杂咏》中“年年空送夕阳归”,顾随将“年年”改为“晚来”,并说明“年年”与“夕阳”冲突。对于老师的批改,叶嘉莹说:“先生对我之习作改动的地方并不多,但即使只是一二字的更易,却往往给我极大的启发。”

作为老师,得叶嘉莹这样的英才而教之,顾随也是满心喜悦,忍不住在批改作业时大加鼓励:“作诗是诗,填词是词,谱曲是曲,青年有清才如此,当善自护持。勉之,勉之。”

对于叶嘉莹这样的高徒,顾随当然有更高的期望,他明确表示不希望对方做一个“传法弟子”,而要求对方“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对另一位得意门生周汝昌,顾随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禅宗古德曰‘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可承受。然哉,然哉!”顾随希望弟子“见过于师”,考虑的是“道”而非老师的面子。如果学生能发扬光大老师所传的“道”,那越过老师有何不可。

叶嘉莹赴台后,顾随担心她客居异地,生计无着,就写信给老友台静农,请他设法为弟子谋一份职业。叶嘉莹曾将一句诗改为“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只应不负岁寒心”,用以形容顾随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顾随和弟子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关心弟子甚于子女。学问上,倾其所有;生活上,倾囊相助。早在山东教中学时,顾随就资助过一位家境清寒的学生,在致友人信中,他说:“视此子如吾亲生。”

除了对学生,顾随对周围所有人都是一片菩萨心肠。他曾为一位街头算卦的人填了一首词。一部文学史,有几位诗人会因为一位卑微渺小的算卦人而“清泪如潮”?正如顾随弟子周汝昌感慨的那样,该有多大的胸怀,才会写出“试问一支笛子,甚时吹到明朝”?在老北京,帮人送煤的“煤黑子”,身份低贱,日子艰难。顾随为这些不幸者填了一首词,倾注了他对“死去任无名”的“煤黑子”深深的同情。

顾随填过一阙《卜算子》:“荒草漫荒原,从没人经过。夜半谁将火种来,引起熊熊火。烟纵烈风吹,焰舐长天破。一个流星一点光,点点从空堕。”他执教数十年,就是要把文明的“火种”播入学生的心田,就是要以理想之“光”,引导学生不断前行。

(摘自《同舟共进》2021年第2期,范李丽图)

猜你喜欢

顾随周汝昌叶嘉莹
周汝昌:一本书读了几十年
顾随的“三自经”
顾随的“三自经”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顾随:一灯燃百千灯
爱他莽苍苍青天碧海,熙攘攘赤县神州——顾随《游春记》杂剧主题意蕴新探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天津举办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出版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