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带我进入异想世界

2021-12-12刘旭

青年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雾气眼镜世界

刘旭

正式戴上眼镜那年,我上小学六年级,当时班级里的近视率还不算高。所以鼻梁上架副眼镜,看上去多少有些特别。我很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一度还天真地以为戴眼镜是件很酷的事。

因为父亲是近视眼,最初还没近视的我时常会借机拿起他的眼镜,对着镜子摆几个动作。比如,捏着眼镜腿,模仿电视里的成功人士说话,或者推着眼镜托,学名侦探柯南,比划着说:“真相只有一个!”在那时浅薄的认知里,我觉得眼镜某种程度上是斯文、有文化的代名词。所以在刚戴上眼镜的那段时间里,我新鲜劲儿十足。

但这股劲儿没持续多久,因为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生活上的不便:在球场上打球,折返跑时眼镜会上下起伏,清楚和模糊频繁交替,想稳定将球投进,成了难事;吃热面条的时候,热气一升腾,眼前就被遮蔽了……当那些因眼镜而起的不愉快横亘在生活中时,曾经预设的美好也就变得黯然失色。但不可逆的现实摆在面前,想和这个朝夕相处的伴侣变得和睦些,就需要换个新角度去审视它的用途和意义,于是我开始了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开始的幻想是低阶版本。我会比对眼镜内外的世界,摘下来时,眼前尽是模糊,戴上后,则能回归到一种正常的状态。那个时刻,感觉眼镜片就是相机上的取景器,在失焦和对焦轮换中,眼前的图景会有云泥之别。在这个进程中,其实心理也会產生微妙的变化,当周围不清晰时,安全感会急速下降,它会带来轻微的恐惧感,让人没办法集中精神去观瞧眼前的事物。而等失序状态结束,悬浮的心慢慢踏实下来,周遭的一切就都能被平静对待。

这种感受很有趣。就像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切换似的,它好像在告诉我:如果连前路都没办法看清,身边的风景再绮丽也无法产生一丝一毫的美感。

后来,我又琢磨着找点创造性强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异想世界。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某个夜晚登上了一处天台,那天正赶上刮大风,松动的眼镜腿很不争气,直接就被风从耳朵上掀了下来。在弯腰捡拾它的工夫,我突然瞅见了远处的灯光,不禁感叹:这就是与创造和灵感不期而遇啊。

那些原本聚拢的灯光全部被打散,成为各式各样的光斑:路灯发黄,行进的车前灯呈现白色,制动的车尾灯泛起红色,再加上周围店铺招牌的霓虹灯,感觉眼前就是一幅写实的未来主义画作。如果放在清晰的视野里,分布不够均匀的它们可能会显得凌乱,但放在这个特殊的场景里,它们晕散、重叠、反复,然后发生位移,拼组成一个个规则之外的图形。

再盯着看上一会儿,还会不自觉地将天空和陆地倒转。那些光斑由地面上到穹顶,颠倒过后,令人联想到绽放的烟花。它们接二连三地自下而上,到了最高处,再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一个璀璨夺目的画面。这个时候的眼镜,就变成了画框,框外是自创的艺术,而框内则是客观的现实。现实给予了每个人扎根的土壤,让我们必须规矩地在固定的域内成长;而自己探寻出来的艺术,则没有边际,可以翻转、扩张和尽情想象,那是一处绝佳的实现放空和逃遁的自留地。

实际上,很多艺术家的杰作都是在类似情况下创造出的。莫奈因为眼疾而自带朦胧感,82岁时给友人写信,他坦言,正是这层眼前的模糊,让他画出了那些作品,《吉维尼花园的日本古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绘出自画像《受伤的眼睛》的蒙克、英国的康斯太勃尔、美国当代画家弥尔顿,也都有类似的经历。在他们眼中,世界被模糊、被揉碎,而美感,就是这样迸发的。

对很多近视的人来说,冬天是最叫人烦恼的季节。从外面进屋,眼镜保准会起雾,有几次我犯懒,也不擦也不摘,就等着它慢慢变回原貌。眼前罩着雾气的我脑子灵光一闪,发现其实那个过程也有迷人之处。

细心的人,都会察觉到,雾气一般是从中间慢慢向外缘减少的。也就是说,在恢复正常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形状的世界。最开始眼前可能是圆的,渐渐变成正方形、长方形、不规则的梯形,最后回到既有的样子。在不同的状态下,我们的视阈的确是相异的,而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的大小也各不相同。眼镜或许在用很生动的例子告诉主人:“朋友,假如雾气笼罩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美好的日子将会来临!”

前几天上网,无意看见一个话题,就叫“近视如何影响了你的性格和生活”。我想我会这样回答:正是眼镜让我通晓了很多人生哲理,把这些道理归拢到一起,最后就汇成一句话,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种看世界的方式。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摄图网图)

猜你喜欢

雾气眼镜世界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山中雾气
水天月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都是眼镜惹的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