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对粮食安全的作用

2021-12-12张旭锋庹书炜张凤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手种粮补贴

文/张旭锋 庹书炜 张凤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求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实行“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成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在提高粮食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农民合作社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增加了粮食面积

农民合作社通过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一方面,将小农户撂荒、嫌弃的小块土地利用起来,指导和帮助扩种粮食,很好地解决了撂荒地复种问题;另一方面,将小农户的“绺绺田”集中连片种植,将田间沟渠、小路、田坎等应种尽种,可平均增加种植面积10%。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在旱塬地扩种夏玉米,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托管协议,2020年扩种夏玉米近1万亩,增收粮食1000万斤。2020年,陕西省仅西安市和宝鸡市两市,就扩种夏玉米15万亩。

二、提高了粮食单产

针对小农户种植分散、田间管理粗放、新技术推广难、新机械利用率低等实际问题,农民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病虫害统防统治,可增加粮食单产15%左右。在中化现代农业(陕西)公司标准化施肥管理技术的支持下,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农民合作社通过生产托管服务,2020年,农户小麦亩产达1460斤,创造了单产的新纪录。

三、减少了粮食浪费

在小麦、玉米、水稻收获前,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机具检测维修,对机手进行收割规范驾驶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机效率,减少了收获环节中粮食籽粒的抛撒浪费。据统计,农民合作社通过机手技术培训,能够把抛撒率由人工收获拉运的约10%降低到3%,比未培训的机手降低了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合作社指导机手准确掌握小麦蜡黄期收割、玉米推后适时收割,每亩可增产50斤左右。

四、优化了种粮结构

一般的农户种植粮食往往看样子、随大流选择品种,农民合作社则大力推广经济效益高的优质品种、专用品种,甚至繁育优良品种,品种布局优化,种植规模扩大,托管服务专业,加之能够做到单种单收单储,实现了“种出好粮食,卖上好价钱”。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粮食合作社种植高筋小麦品种,产量和价格高于普通品种10%以上;合作社推广耐密玉米品种等,增产效果显著。2020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安排玉米增密补助资金3500万元,每亩增加200多株,增产100多斤。

五、改变了经营方式

农民合作社为成员和小农户开展生产托管服务,根据农户需要进行“耕、种、防、收”等单环节、多环节托管或者生产过程全托管,让农户省心省力省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获取农业之外的收入。同时,农民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农民粮食收割由“三指一掏”(对农机手一指这是我家的地收割,二指这是我家拉回去,三指这是我老婆,老婆把钱给农机手一掏)的产品性生产,变为“二指一点”(一指这是我家的地收割,二指这是我家的粮,粮食收购商付款,老婆把钱一点)的商品性生产,再到现在的“一签二分”(和农户把保底产量或收割后增产增加收益按比例返还的托管协议一签,收割前给农户预分一半收益,年底粮食销售后扣除费用,决算分配剩余收益和二次返还收益)的经营性生产。托管服务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解决了粮田“撂荒”、土地“非农”、耕地“非粮”等问题,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了“藏粮于服”或“增粮于服”上。

六、提高了种粮效益

农户把零散的“绺绺田”托管给农民合作社,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户的土地流转后集中连片托管给农民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统一耕、种、防、收、储、运、销等,容易做到技术专业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统一化、药肥精量化、销售批量化,实现粮食增产、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农民不种粮也有收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五谷丰农机合作社托管农民土地,每亩收益保底800元,增收部分由农户和合作社按6∶4比例分红,农民“一份地三份利”(即生产托管保底收益、外出打工做生意赚钱、合作社二次返利),实现了农民生产托管省心、在外打工安心、保证收入放心。合作社托管降本增效,种粮积极性提高,形成了“托管是保姆、合作社做长工、农民当地主”的良性利益联结机制。

为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担起粮食安全的责任,积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实施办法,宣传生产托管的重要作用和典型案例,充分认识农民合作社对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爱、关照农民合作社的氛围,进一步加强指导、支持、服务,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二是扩大对粮食合作社的资金扶持规模。各级财政每年为粮食合作社安排粮食安全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推广先进技术,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培训提升成员综合素质。通过合作社生产托管服务这种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整合集成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机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藏粮于服”或“增粮于服”,保障粮食安全。

三是调整农机具购置补贴重点。农机购置补贴重点补贴粮食装运、烘干、仓储和加工设备,提高收储效率,减少储运损失。

四是粮食生产由补项目转变为补服务。长时期内,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农村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将坚持长久不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也将长久存在,急需通过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水平。应大力支持合作社对小农户开展生产托管服务,把支持粮食生产的项目资金转变为支持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的奖补资金,使合作社在服务农民中获得应有的补贴,由合作社根据服务需要购置机械和设备,增强服务能力。

五是加大粮食生产托管项目补贴覆盖面。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粮油生产托管项目资金规模,2020年增加5亿元达45亿元,今年又增加了10亿元的撂荒地托管资金。省级财政也应安排相关资金,一些脱贫县应该把中央资金整合用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和致富特色产业生产的托管服务项目。为保障粮食安全,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粮油生产托管服务专项资金,结合耕地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深松补贴和化肥农药减量、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生产支持项目,逐步实现对小农户粮油生产托管服务整村组、整乡镇、整县区全覆盖,让小农户“托管种粮不掏钱,增粮增收增效益”。

猜你喜欢

机手种粮补贴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