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助力建设乡村治理“四大体系”
——陕西省石泉县东丰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侧记
2021-12-12汪成安邱莉
文/汪成安 邱莉
陕西省石泉县东风村从昔日的村庄破旧、经济落后,实现了蓬勃发展的华丽转身,其背后蕴藏着在党建引领下合作社发展带动的“幸福密码”。其中,东丰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单一的经济功能,拓展乡村治理、社会服务功能,凸显了合作社在乡村建设中的纽带作用。
带头人“铁肩挑重担”,筑牢村级治理组织体系
2016年,从石泉县城关镇东风村高高的山头上,只能远眺县城的繁华,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上访不断……2017年,石泉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一带、两屏、多节点”总体规划蓝图徐徐展开,在县城以工程机械承揽一些小项目的东风村党支书冯家兵意识到东风村将迎来深刻蜕变。
“民心所向就是工作方向”,冯家兵和村党支部成员决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村党支部的7名党员一致表示:只要是群众期盼的事情,困难再大也要去办。
冯家兵拿出了自己在外创业积攒的17万元,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注册了东丰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家一户做起了工作。由于村里基础条件差,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们并不看好这家新成立的合作社,仅有6位村“两委”党员干部每人出资5000元,加入合作社。作为县人大代表,冯家兵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从出行道路、安全饮水、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盘算起了契合政府脱贫攻坚政策、做强合作社的工作规划。他与团县委、县搬迁办的包村干部东奔西走,5年来累计争取财政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为东风村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6年,村里电力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10千伏变压器1台,新立电线杆50根,架设了发展产业急需的动力线路3公里,点燃了农户发展产业的希望。2017年7月,冯家兵协调投资40万元,架设1台无线网络发射器,从此东风村民告别了“靠着墙根找信号”的时代,也为村里的年轻人发展电商业务打下了基础。为解决村内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东风村一、二、三、四组共计新建饮水塔6处,让村民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2018年,通过实施产业园区建设,新修建产业道路13公里、硬化路面10公里。2019年,为村里安装了18盏太阳能路灯,村民告别了走夜路的历史。对于这些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五统一”拓新服务,重塑产业发展经营体系
在东风村村民程传贵的土鸡养殖基地,一栋栋鸡舍掩映在林间,树下随处可见毛色鲜艳、体态匀称的土鸡悠闲地晒着太阳,在林间觅食,这些土鸡共计1万多只。“因为有了合作社,我家的鸡饲养和销售都不是问题。”谈起他的鸡和鸡蛋,程传贵底气十足。2020年,程传贵发展林下养鸡毛收入103万元,除去成本,净收入达20多万元,成了合作社的示范养殖户。
2018年,随着村民越来越信任合作社,全村149户产业户加入了合作社。本着“什么赚钱种什么”的经营思路,合作社摸索出了“五统一”,即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销售、统一生产加工,让全村产业发展走上了有规划、有组织、有规模的路子,既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又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前,村里因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耕地少有人种,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合作社投入3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平整土地200亩,为9户贫困户成员新建标准化养蚕室1000平方米。将村里的劳力、农机等资源集中起来,发展黄花、辣椒种植。合作社根据村民各自特长,组成土地耕整、栽种、田间管理、收割等劳动组,进行日常田间管理,按市场价付给他们工资。村民们做完合作社的事,还可就近务工。同时,合作社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制订了黄花、蛋鸡、蚕桑的标准化生产规程,种养户只需按规程操作就能有好收成。合作社还与县内多家龙头企业签订黄花、鸡蛋、蚕茧直销合同,与市场相比,价格高出10%~20%。
壮大产业赋能农户,构建农户持续增收体系
合作社利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200万元,自筹150万元,125户贫困户配股6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建成了安康市首个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基地建有1028平方米蛋鸡养殖场、816平方米附属厂房、年无公害处理养殖粪肥1.2万吨有机肥厂,年存栏蛋鸡3万多只,产鸡蛋40万公斤。村民王顺易就在这个养鸡场务工,不仅每月有固定工资3000元,作为合作社成员,2020年底还分红200元。
合作社还修建了黄花加工厂房305平方米、小蚕共育室270平方米、气调库100立方米,购置了黄花烘干设备1套,服务群众产业发展。2020年,合作社的149户产业户中,有养鸡户20户、黄花种植户25户、蚕桑养殖户34户、生猪养殖户70户,每年出栏散养鸡1万羽,存栏蛋鸡3万只,交售黄花3000公斤,蚕茧产量1.2万公斤,出栏生猪500头,农户增收140万元。5年来,东风村累计脱贫116户300人,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624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一岗多能,织密矛盾纠纷化解多元体系
“我既是合作社带头人,也是村党支部书记,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冯家兵说。合作社坚持关口前移,切实配合村“两委”推进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及多元化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创新构建了矛盾纠纷化解多元体系。
2021年,79岁的村民王正海没有像往年那样拿着上访材料出门,而是停止了长达9年的各级各部门上访,在家安度晚年。王正海与患病的儿子相依为命,多年上访不止的原因是2013年修建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时,导致他家房屋受损,村里把父子俩迁入了57平方米的新居,但新居离自家承包地太远,后来父子俩拒绝任何补偿,要求回到原来的房屋居住。近几年来,合作社一直关心王正海父子俩的生活疾苦,帮助修补了房屋,养了2头牛、200只鸡、7头猪,还帮王正海的儿子申请办理了低保,实现了安居乐业,信访积案也得以圆满化解。此外,村民王道虎因意外失去一条腿,生活陷入贫困,在村“两委”和合作社帮助下,建起了养猪场,现在养殖规模达上百头,不仅脱了贫,还成了产业大户。
合作社注重滋养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注重为困难户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引导群众“善议事、议成事、解难事”,赢得了村民的认可,配合村“两委”构建了渠道多元、机制多元、力量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如今的东风村,产业兴旺,宽敞的大道穿村而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成了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