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雄才画语录

2021-12-12黎雄才

老年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用墨光彩着色

□ 黎雄才

用 笔

画应快则快,应慢则慢,慢而不滞,快而不飘。线条之虚实处理,用笔之干湿、粗细、疏密、顿挫、转折、轻重必须相宜,否则画面平均、刻板。俗语云:“快工不巧,快饭不饱。”画画不能贪快,过快则易草率,过慢则易板滞。高剑父先生言:“画画用笔,易放难收。”正如下山,若从山顶向山下跑,便无法收住。因此,宁慢勿快。

中国画讲究笔墨,无笔何能成画。中国画家一向强调“人”和“笔”,毋使“笔”用“人”。画法与书法用笔道理相通,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作画要练会悬肘,否则无法伸展作巨画。学画之初,一定要把“指实掌虚”之执笔方法练成习惯,久而久之,自然能紧而灵活。

《秋山》黎雄才

用笔应悟之于心而运之于手,一笔之高低起伏、快慢顿挫、虚实粗细,心手相应地表达出不同质感和量感的东西来。用笔时心不厌精,手不忌熟,“熟能生巧”即是此理。熟者熟练,而非烂熟。

运笔锋正易藏,锋偏易露,故用笔讲究藏锋。若锋芒毕露则易轻薄,难于沉重;但锋也勿全藏,全藏难显精神,应以有锋处露其精神,藏锋处含其趣味。用笔忌霸忌恶,一览无余。用笔慢则取其含蓄,快则取其奇巧。应竖应斜,随物而定。应做到乍徐还疾,无往不收。

画之先,必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即所谓“意在笔先”才能一气呵成。用笔第一要“准”,第二要“活”。准则轻重、快慢、浓淡、大小得其质,得其形;活则得其气,得其神。

用 墨

用墨足以表达人之素养志趣。古人云:“人品不高,笔墨无法。”笔墨是直接写人内心感情的东西。

用墨应设法露其光彩,墨过干涩则无气韵,过湿则无纹理。总之,要掌握它就得下功夫。用墨无气则浑黑一团,是谓之“死墨”;“活墨”则有气有光彩。

古人用墨方法有二:一是多次积成谓之积墨;二是一遍画成。积墨过多易伤气韵,要能薄中见厚。一遍过的虽易得气韵,但有时难得浑厚。初入手者,宜先用淡墨,因其可改可救。有把握后,则不拘于此。

着 色

画山水须以整体为重,以势为主,着色亦然。大自然变化无常,不以整体取势,则支离破碎,不成画矣。此乃用色之总纲领。

山水画之着色,除金碧青绿山水外,须以清淡为主,不可过重。过重则不空灵,且容易以色凝墨。昔人云:“世人皆以着色为易,其实极难,如重入炉火,再见火候,火候稍差,前功尽弃。”色与墨,相得益彰。要色不凝墨,则应保留墨之光彩气韵,显出笔之精神。一画之成,要色调统一,像音乐一样,如调子不协调,则杂乱无章。

画之落墨,从局部开始,需胸有成竹,条条有理。而着色相反,以整体为先,逐步深入,求其细部变化。渐显层次,丰富起来,使色墨相得益彰,符合整体之精神。着色之法,不可心急,要有步骤。一遍或多遍,均需细心考虑后下手,要求色调薄中见厚。

《碧海扬帆》黎雄才

初着色,宁淡勿浓,淡者可加,而过浓则无可补救。着色要有用笔,方见色之气韵。着色之法,有渲染之分。染有干染、湿染之别。湿染笔痕模糊,一般用于第一遍取大效果,而后用干染。染完一遍色,待干后仔细观察一遍,然后再染。套色之法,取其薄中见厚。古人画绢,也有在背后套色者。

中国画设色分重彩和淡彩两类。重彩难在气韵,淡彩难于浑厚。不管重彩还是淡彩,必须以墨为主。特别是重彩之青绿,其色厚,易掩笔墨之气,用时更应注意。

猜你喜欢

用墨光彩着色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着色后的战地照片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光彩
微思考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黄宾虹山水画技法探微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