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大院
2021-12-12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内院 © 存在建筑
1 设计理念
西村大院意图创造一种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有机融合的本土生活集群空间,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于一体,为城市的多样化生活提供一种更具当代性的社会容器,成为持续激发社区活力的城市起搏器。建造“骨架筋络”,以功能的实用、结构的经济、构造的合理和材料的质朴等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超越表面设计,形成“本质赋形”的美学特征。
2 建筑布局
根据项目性质、用地条件,西村大院自然形成围合环绕式建筑体量。面对街廓完整、周边高楼林立、基地自身建筑限高的现实条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低矮的体量吸引周边注目,以横长取得尺度优势。建筑沿周边围合布局,在规划限制条件下实现运动休闲场地和沿街人流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围合出东西长182m,南北长137m的大院,成为吸引周边居民及容纳多元化公共生活的绿色“盆地”。
建筑地下2层,地上5~6层,东、南、西三边连续极限围合,以抱合姿态将土地资源从周围的城市环境中界定出来,形成独特场域。而底层的4个过街楼式入口和北面跑道的架空柱廊连通内外,使西村大院形成了一种既围合又开放的姿态。
用地北侧的原有建筑被保留并改造为多功能艺术空间,围合建筑体在此中断,由架空跑道柱廊完成围合,透而不漏。跑道总长1.6km,上行下达,转折起伏,缠绕整个建筑,可用于休闲运动及骑行。跑道系统既是引人注目的建筑形象,又是社区公共运动设施,为跑步和骑车的人群带来自由兴奋的超常体验,并赋予建筑动态鲜活的形象。西村大院的建设使日常休闲方式获得了具有纪念性尺度的集合表现,成为周边社区民众休闲生活的乐园,也为自身带来了丰沛的活力和巨大的成长空间。
3 “未完成”的建筑美学
“未完成”是指给未来的生长留出余地,并不是“没有建完”。项目性质为城市综合体,功能综合混杂,设计结果也自然而然地带有混杂性。建筑设计建立了明确的空间秩序,不强硬设计局部立面,把局部表达的可能性留给个体商户,正如设计了一个书架,让每本书自由表现,使书架和书共同形成既有明确秩序又丰富缤纷的整体。在较高的楼层处,窗户的分隔预判了加建夹层时的使用方式,在加建前可能并不清晰,但加建后就能发现它的适宜性。
建筑临街外立面为开敞悬挑的公共外廊街,使每家用户都有独立的面街门面,水平延伸的外廊强化建筑横向走势,形成明确的公共领域。秩序井然的柱列分隔了室内外空间,采用注重功能、简明通用的铝框高透玻璃,不做特殊设计,利于商户自由变换。建筑临院内立面为连续的阳台,每家用户都可共享大院景观,宽阔的吧桌式阳台扶手采用高耐重竹材料,亲切自然。外围紧凑中间宽松的空间结构,使建筑呈现“运动场式”结构,其功能设施骨架,由富有个性的市井生活自由填充,而业主个体表现的繁乱杂陈被巨大院落的秩序所包容,最终形成丰富而均质化的“市井立面”。
4 结构策略
西村大院采用“蜂巢芯空腹密肋楼盖体系”争取更大层高,营造开敞流动的空间氛围,满足灵活多样的使用需求。蜂巢芯空腹密肋楼盖体系在入口处取消内模,露出井字形的密肋梁底面,形成类似传统“藻井”的效果,烘托出入口的重要性。
在建筑的结构断缝处进行夸张表现,形成“一线天”式的人造景观,同时解决设备用房需隐匿安置和送风换气的问题,呈现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生理断层”。而将外廊混凝土栏板内抽出的钢筋作为栏杆,是对这一理念的细节表达。
5 材料工艺
建筑采用当地常见的手工竹胶板作为模板,赋予清水混凝土独特的质感,所有建筑材料都采用本身的颜色,未经“调色”而只做“搭配”,建成效果基本为灰色系,利于衬托人的活动。
西村大院在建筑山墙、局部实墙、景观铺地、院墙等处大量使用再生砖,用于围护、通风、植草、外墙等。断砖加工方式使再生砖的内部骨料得以暴露,成为独特的材料表现形式。除再生砖外,大孔砖用于屋面种植、机房通风和通透围墙;小孔砖孔洞朝向侧面,用于垂直绿化;多孔砖孔洞用于展廊墙面的展品固定;煤矸砖则作为清水外墙。这些材料使用均是对基础性材料非常规应用的发掘和表现,既环保低价,又使西村大院具有强烈的本真化特征。而水刷石和水磨石的出现,则承接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技术中成熟但行将失传的工法。
建筑是物质建造的结果,因此每一步都要充分考虑工艺现实,如混凝土浇筑、砖墙砌筑、板材连接方式等都是仔细思考后的结果。在跑道路面的材料选择上,沥青会很结实,但夏天会有味道且比较硬,此外,使用小型机械难以将沥青压实,而重型机械又无法上到架空廊道进行施工,虽然也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但仍比较硬。而再生塑胶跑道最舒适柔软,因此以人的感受优先最终采用了塑胶材料,但由于建设时需要节省投资,使用了品质中等的黑色再生塑胶,目前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情况,正在计划使用品质更高的塑胶材料将跑道翻新。
八角柱作为大院的标识性语言,柱面采用竹胶模板混凝土,如果用直角柱体,转角处可能会出现很多尖锐点,容易伤人,且竹胶模板混凝土本身也有一些小凹凸,做成直角柱容易破碎,因此选用了切角柱。
6 景观设计与“成都气质”
景观设计选取“竹空间”和“茶馆”为关键概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成都生活特色的公共场所。景观采用“满院竹”,以竹子这种代表成都平原农耕文化和市井生活的本土植物充分呈现西村大院闲适安逸的成都气质。以墙造园,细分空间,分别以沙土地、鹅卵石、红砂石为基底,配以不同的竹种,形成形态各异的“院中院”。
景观结构从大院中部的运动空间向外层层展开。环形跑道环绕出兼具运动、演出和展示的多功能露天空间,外围为环形展廊,展墙为夹壁墙,内设服务设施,为外侧竹下小型空间环绕带提供服务。竹下小型空间中设置满足现代办公会议要求的设施,形成竹伞,覆盖竹林茶馆、竹林办公空间与竹林教室。内环之外是大小各异、竹种不同的5个竹林广场,广场外缘为环绕建筑的水渠,建筑挑廊下的休闲平台,作为建筑底层与内院空间的连接过渡位于水渠的外侧。
跑道贯穿环形屋顶,以“四坡水”方式向内聚合倾斜,整个屋面铺设再生大孔砖,孔内填土可作绿化或城市农业,同时也是传统瓦屋面肌理的抽象表达。屋顶跑道布置由当代材料“转译”设计的亭阁、观景台、长廊、廊桥、观景塔等传统园林景观元素。环形屋顶与内院共同组成了西村大院的超大绿地。
除景观设计与四川文化特色外,将建筑比喻为“盆地”也与四川的地理特点相关。西村大院的核心元素是被俯瞰的大院空间,虽然低于周边,仍然是活力中心。这一点与四川盆地类似,也许这种“低洼的中心”早己存在于四川人的潜意识里,我们称之为“原风景”。
图片来源
1 陈忱摄影
2,3,6-13 存在建筑摄影
4,5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业主:四川迈伦实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中国四川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 号
建筑设计: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刘家琨
设计团队:杨磊、靳洪铎、刘速、杨鹰、蔡克非、华益、毛炜希、李静、罗明、温锋、林宜萱、王凯玲
合作设计:四川思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41 863m2
总建筑面积:135 552m2
时间:2010.01—2014.09
摄影: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存在建筑、陈忱
1 鸟瞰
2 交叉跑道
3 跑道下部空间
建筑地下2 层,地上5~6 层,东、南、西三边连续极限围合,以抱合姿态将土地资源界定出来,底层的4 个过街楼式入口和北面跑道的架空柱廊连通内外,形成既围合又开放的姿态。
The building has 2 floors underground and 5~ 6 floors above the ground.It encloses continuously at the east,south and west sides to distinct the project from the surrounding urban environment.
The bridge-gallery entrances and the colonnade of elevated track on the north connect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making the courtyard an enclosing yet open site.
4 首层平面图
建筑设计建立了清晰的空间秩序,正如设计了一个书架,让每本书自由表现,使书架和书共同形成既有明确秩序又丰富缤纷的整体。在较高的楼层处,窗户的分隔预判了加建夹层时的使用方式,加建后就能发现它的适宜性。
With a clear spatial order,the elevation is not designed.The building is designed as a bookshelf,each book can have free expression,so that bookshelf and books can form a clear but colorful whole together.
At the higher floors,the separation of windows predicts the use mode of adding a mezzanine.Although it’s not clear in the initial stage,its suitability can be found aft er the mezzanine is added.
5 剖面图
6 西侧山墙
7 竹胶模板八角柱
8 屋面大孔砖植草
9 “市井立面”与街道
10 大院内运动场地
11 竹林夜景
12 跑道穿梭于竹林中
13 沿街立面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