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11白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权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成果的主阵地。思政课话语权的提升就表现在是否能够回归学生诉求,让学生愿意听、能听懂。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必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中应不断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建设;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百姓心中。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接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创新思政课建设模式,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思政课话语权,是帮助大学生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转变为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政课话语权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时代的机遇下,各种社会思潮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危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要场所,同时是站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也是帮助大学生校准价值导向的主渠道。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用“大众话”的形势表现出来,需要借助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让学生们在认同的基础上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帮助大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以自身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推进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进程。

二、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权现状分析

思政课话语权的体现就在于思政课所传播的理论价值和思想观念,是不是能让学生们入心入行,强化学生们在理论和情感上的认同感,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多元话语体系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一定干扰,特别是面对对复杂的意识形态,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特别在思政课话语权上造成一定冲击。

(一)课程教学统筹规划不到位,教学效果落实不到位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断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借助新媒体技术,结合红色资源,探索新道路,创新新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新尝试、新突破,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依然存在传统教学的桎梏,在理论讲解上占用大部分时间,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这些新的尝试经常停留在口头上,有些情况下,处于现实压力的考虑和人力物力财力的考量,真正进行全面统筹不到位,教学效果可就不能达到期望水平。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待优化,教师权威性面临挑战

加强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新时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学校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建设效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大量思政课教师的进入也让队伍的专业性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解决结构的不合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权威,是提升学生思政课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思政课话语权的关键。

(三)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过程性评价应更突出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1]当前,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依然存在着评价目的不够鲜明的现象,评价标准的量化更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和课堂表现上。评价手段比较单调,评价内容也过于守旧,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过程性评价也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权提升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采取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始终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让大众愿意听[2]。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话語权也应针对学生诉求和实际情况,运用“大过程论”理念,将“课堂+网络+实践”教学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在“教师队伍专业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保证下,实现“大众话”思政课程建设线,把“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们听得进、记得住。

(一)创新“课堂+网络+实践”思政教学主线

以“大过程”理念贯穿于到思政课过程中,用接地气的“大众话”作为思政教学主线,将“课堂+网络+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打通,打破教材章节限制,以问题为导向,创设专题,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将红色资源带到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从真情实感中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并将实践贯穿全过程,从教室延伸到校园、社会和网络,从表面看是教学地点的转移和形式的转换,实际上是思政课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转变,真正使思政课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实现回应学生的诉求,让学生愿意听、能听懂的初心,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思政课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只有建设素质过硬、专业过强的思政教师队伍才能及时把控学生思想动态,传播时代最强音。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准入条件,优化治理体系,以政治素质和岗位能力为考核重点,加强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的深入研究,夯实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化解制约思政课教师建设的突出问题,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构建“内容综合化、方式多样化、结果预警化”动态化评价过程

教学评价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工作质量的反应和同时也是正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依据。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仅表现在期末考察,更加注重学生成人成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将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相结合,更加侧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打破时空限制,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系起来,采取教师讲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充分体现评价过程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师参与到评价全过程,通过跟踪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提出指导性建议,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双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1,(9):49-55.

[2]毛强.用“大众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理论导报,2020,10(51):

项目简介:本文为2020年度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课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白茹(1992.08-),女,山东德州人,助教,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权高职院校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