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德育思想创新初中语文课堂
2021-12-11杨昊
杨昊
摘要:德育是初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逐渐成熟的时期,正确的德育教育将促使学科教学和学生品质获得双重提升。因此将德育思想渗透入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能够从思想意识深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质,发挥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创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德行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行。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德育能力是人才的根本能力,它比才智更为重要。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将德育思想融入语文课堂,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思想包含多个方面,有爱国集体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以及心理健康观,从学生个体心理到社会公德再到法制和爱国,是全方位的德育思想理念的渗透。初中语文课堂是传承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课堂,是带领学生领略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当深入研究教学手法,结合德育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一、基于爱国集体观,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且必须具备的。德育理念中的爱国集体观也映射大爱的范畴,只有心中拥有对他人的爱、对集体的爱和对家国的爱,才能够正确引导自己的言行,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从而有效地学习和拼搏。因此,基于爱国集体观,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带领他们共同成长和提高。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为例,在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中,充分体现了木兰的大义和勇敢,也体现了她的爱国情怀,是基于对家庭的爱、对国家的爱,才造就了木兰英勇替父从军的行为,可见心中的爱是引导行为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比如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课文朗读或者表达时,不轻易否定,而给予积极而正面地评价,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开展良好的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积极学习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爱国爱家爱集体,才能够促使学生愿意为集体付出,愿意为集体努力,这样的思想引导着学生,并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他们内心的爱国集体观念,为语文课堂知识的教学形成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基于人生价值观,诵读品味经典文学
人生价值观是德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正确看待人生的理想,是引导学生在生命历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的关键前提。生命是宝贵的,在珍视生命的基础上让人生充分体现其价值,学会为他人、为家国做出贡献,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磨难,是最为关键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当基于人生价值观,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文学特点,带领学生诵读品味经典的文学作品,体会古人先贤的优秀思想和道德情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以七年级上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为例,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从生活中的小事中体现其品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作为著名教育学家,平常的生活和工作细节中处处透露着优良的品质和品德。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等,组织学生通过诵读去品味其中描写的人物特色和思想特点,感受古人为国斗争的情怀和普通民众在困苦的生活中的奋力坚持和拼搏,即使遇到挫折,也逐渐克服。通过诵读经典,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去开展人物的描写和分析,也在人物所经历的事物中看到了人生價值的实现,通过品味,还能够感受到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经典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人生价值观的参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生价值的体现,而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也让学生逐渐提升了语文文学素养,促进了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道德法制观,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道德是引导人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品行的良师,而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两者是社会安定和繁荣的关键,缺一不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道德观念的淡薄和法律意识的薄弱,萌生出了不少不良行为,冲击着青少年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德育思想中的道德法制观,将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融入语文教学,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在透彻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为社会的平和安定奠定基础。
以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为例,该篇描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很多值得去观赏的景物和事物,那么在观赏和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生活中又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特色景点,在游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景点的规则,观察途中的各项交通标志等,并向他们讲述应当遵守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法规的后果等,树立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法制观念,并将其运用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中的行为原因和行为后果,真正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德育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而德育教育也是其他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应当以德育思想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打好人生的基础,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开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德育研究[J].语文建设,2021(02):79-80.
[2]马祖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材料与途径[J].文渊,2019(01):106.
[3]张晓晨.德育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