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而不简单

2021-12-11李朝东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李白

摘要:李白是中国诗坛上耀眼的明星,绝句是李白诗歌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李白利用绝句这种形式,把他的情感世界瞬间呈现得淋漓尽致,透过他的一首首绝句,我们即可看到他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和洒脱的气质。用汉语拼音“chang”拼出4个不同的汉字,即语言——常;句式——畅;意象——敞;意味——长,来探究归纳李白绝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132-03

李白毫无疑问是中国诗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虽然一生辉煌,连皇上见他也“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玉手调羹以饭之”;但更多的时候他面对的是坎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一生豪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孤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狂傲:“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济苍生、安黎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他蔑视王侯、笑傲世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是酒仙:“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他是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赞美李白诗句)。他的诗歌众体兼备,乐府歌行雄豪奔放,成就辉煌,而五七言绝句,也灵光异彩,成就斐然。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李白绝句,一共159首(79首五言,80首七言)。明代著名的诗评家胡应麟的评论是:“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1]269我们可以用汉语拼音的“chang”来拼出4个不同的汉字,探究归纳李白绝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特色。

语言——常

诗歌是一门书面语言艺术,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绝句是诗歌中最短小的艺术形式,为了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产生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不少诗人选用华丽生僻的辞藻,或者借代用典等手法。而李白虽然饱读传统诗书,学富五车,但其凭借至情至性的性格,厚积薄发,其绝句的语言恰恰选了道家大巧若拙的审美取向。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著名三境论①来讲,李白的绝句语言无疑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境,而是在曾经沧海的基础上,抵达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三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绝句的语言明白易晓、质朴自然,不借助任何美化复杂的修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谁人不曾见月?何人又不识霜?举头、低头更是最简单的动作表达,而恰恰是这如幼儿口水一样的文字,却无比赤诚地表达出了人人皆有的乡思乡愁。沈德潜评论这首诗为“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

一切看似偶然的结果背后,蕴含着必然的因素。李白之所以形成这种语言特色既不是天才自生,也不是刻意学来的。首先,这来自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李白的身世虽扑朔迷离,但可考的记载材料证实,其五六岁便随其父来到四川生活。巴山蜀地的自然山水和侠风道骨无疑滋养了他的性格和审美。李白在道观林立的蜀地长大,从小又多与隐士道徒学习交流,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道家思想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崇尚自然,以质朴天然不假雕饰为美,追求本色。李白在诗歌中写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可见他对自然之美极其推崇,反对华美绮丽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语言深受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的影响。乐府民歌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天然的泥土气息,饱含生活之情,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感染力。李白的绝句用语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清新明快而饱含感情。“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1]94李白的159首绝句中,拟乐府民歌的作品从数量上大约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魏晋文化作为中国文学自觉的开始,对“清”“真”审美的追求,也深深影响了李白。这一时期,平淡自然的陶渊明和清芬淡雅的谢朓都是李白喜爱崇拜并认真学习的诗人。魏晋玄学以及魏晋名士的审美意趣,都为李白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博采众长基础上,李白“大匠运斤,自成规矩”。其绝句语言大多用的都是常用字,让人们感到平常亲切。

句式——畅

透过唐代大量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受格律的影响限制,多数诗人都喜欢刻意将一联诗作为一个完整的构思单位。这种构思方式的特点是精致整齐,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生硬排比的诟病。当同时代的诗人们倾心于诗歌中组句复杂化、规整化的时候,李白在返璞归真地追求简单化、自由化。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这是诗仙写的诗句吗?如果说头一句两人对酌山花开没有什么奇特之处,那后一句“一杯一杯复一杯”,就更显得稚嫩了,这似乎是儿童的语句。但这种晓畅质朴的句式,却恰恰正是李白绝句的特色。“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代乐府中的《江南》也是这样的特点,这是原生态的句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本就是人们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老百姓的歌与诗,大都是脱口而出的,不会像职业诗人那样字斟句酌,但正是这种最原始的表达方式方能传递最充沛最鲜活的感情,具有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李白正是学习、继承了历代歌谣的表达方式,做到了言由心生。他把最原始的食材,用最原始的手法不加半点防腐剂地进行烹制,这何尝不是大巧若拙的最好体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样的句子不能说不好,但细品总觉得过于精致,不够味,哪里比得上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天真形象、酣畅淋漓呢。“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2]353李白绝句中这样的句子非常多“长安一片月,萬户捣衣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一片月,只有寒,笑而不答,李白的诗句全凭一时心意,绝不故意出奇。李白也有一些比较规整雅致的诗篇,但李白的用语依然尽可能质朴,在句法上他更是反对避免使用迂回曲折的表述方式,而是选用直截了当、率真酣畅的句式。

启功先生有个著名论断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说,李白的句子是从他的心底流出来,流畅的;从他的笔下嚷出来,酣畅淋漓,大道至简。李白在同时代斟字酌句、精雕细刻的文人眼中可能并不入眼,但时间是最严密的筛子。一千多年的时光里,李白质朴流畅的表达方式,以其无穷的活力产生了无尽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绝句的语法成为诗人们研究反思诗歌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如何衔接组合的另类典范。

意象——敞

绝句因为体制短小,所以最适合抒一时之情。而抒情因人的情感是抽象的,所以经常会借景抒情,这种为抒情而借用的景我们又常称之为意象。不同诗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意象,不同诗人都有自己锤炼意象组合意象的独特方式。李白诗歌的意象选取、组合当然受到其性格的影响。它从万千外物中选择、挖掘符合自己精神气质的物象,并赋予其独特情感内涵,李白诗歌的意象是自然的物象,更是李白的情感意象。

陈寅恪等人通过研究都认为李白的先世“本为西域胡人”“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3]。西域广袤辽阔的自然风貌,必然对李白先世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也必定为李白的阔达的胸怀气度埋下基因的种子,因而他笔下的意象虽也有优美之景,但总体以壮美为主。

李白因为心胸宽广,所以更倾心于宏大、敞亮的意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然只是客观的存在,诗人的心胸决定了在抒情表意时选取的意象。因为李白的眼界是敞开的,大江大河,沧海雪山,都是他抒情常用的意象。虽然不同诗人在抒情时会选取不同的意象,但意象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点,这是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逐步稳定下来的。明月团圆,杨柳惜别,人们常借助统一意象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思绪。而生性自由的李白却经常不循规蹈矩,对人们常用的意象进行大胆的开拓,为一些常用意象赋予新的情感,进行创新性的使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主观性特点。水,逝者如斯夫。常用来表达无情。但在李白这里,水是不流动的、有深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明月是表达怀思的常用意象,但李白竟然能化雅为俗,使这一惯常意象表达出令人慨叹的意外之妙。即便是现实中没有的意象,为了抒情的需要,他还要敞开心扉,发挥丰富的想像去创造一些奇特的意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再者,李白天性开朗,为人敞亮,所以喜欢用明丽的色调。据统计,他诗歌中用的最多的色彩是白色、金色。这其中月亮意象是诗人最喜欢用的意象。“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敞亮的性格,决定了其绝句中意象的敞亮;而敞亮的意象,又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李白豪放的性格,以及豁达的心胸。

意味——长

绝句这种形式一个最本质的特点体制短小,只有28个或者仅仅只有20个字。可以说是离首即尾,最见功力。绝句创作很容易流于浅白无味,要想写好实属不易。为何胡应麟说李白的绝句是字字神境界,篇篇神物呢?这样的论断无疑证明了李白绝句言短意长、耐人品味的特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青少年时期曾在峨眉山熟习古籍,涉猎奇书,学习剑术。这是李白20多岁风华正茂告别峨眉山出蜀闯江湖的一首作品,类似于“毕业歌”。毕业歌的情绪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表现出巢小鸟去搏击蓝天的那种自信与兴奋;另一方面内心还有对故园的眷恋之情。从作品来看,秋月略带伤感,但半轮一词用得很精妙,恰当地表达了“世事难全”的惆怅。然而只是轻轻带过,有伤感之意却并不沉重。作品中5个地名一晃而过,使读者恍然也乘了李白的船,在月色中顺流而下,迎着江面的秋风,向着目标进发,何等踌躇满志。但与此同时那倒影落在江心的半轮秋月呢,一直在脉脉为他送行。“思君不见下渝州”,一转眼人就到了渝州,但人的心呢?诗人没有说,只留给我们一个人站在船头怅望江水的画面。淡淡的思乡之情,俱在言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精彩又何尝不是出于此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众鸟飞尽,孤云闲荡,一尽一闲首先把我们带到一个“静”的境界中,此时的静里我们似乎也感觉到了诗人内心有些孤独和寂寞。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别人都像众鸟高飞尽了,都飞黄腾达了,然而在道家思想的开脱之下,李白的思想上升为:你们飞吧,我过我神仙一般闲云野鹤的自在生活吧。诗人此时是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来寻找安慰的,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自然山水常常显得温暖,即便我们在世俗的世界无依无靠,也可以到山水中寻找慰藉。当代诗人海子有诗句云“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一片的静谧之中诗人凝望着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只有敬亭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山本无所谓厌不厌,不厌的明显是作者的心情,正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越是写山之可亲,我们就越是感觉到了世俗的险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2]356。诗人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诗人此刻的心情究竟是怎样?20个字中没有任何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诗人无意将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影响读者,而是将永远的可亲的敬亭山推介到每个孤寂的灵魂面前,一石激起千层浪,字外余韵各自品。

李白的绝句何以能精妙地表现出言在意外的感觉呢?这是其从魏晋美学乃至道家哲学中研悟出的“遗骸传神”之法。这就是诗歌的意境之美。这种方法,极大地避免了言语有限的弊端。借言诉情,但情在言外。字句之外是作者和读者无尽的联想,这跟中国写意画的留白是道殊神同的审美方式。李白的绝句看似随性家常,但在不知不觉间就为读者创设了一个韵味无穷的意境。有限的字句借里蕴含着无穷的意趣,那是一扇人与天地自然之间互通的幽静之门,打开这扇门人间的一切苦难都不再是苦难,而是生发出绚丽夺目的生命之光。简约是洗尽铅华后的大气,是历经磨难后的旷达。李白的绝句不是白开水,是白酒。意境深远,含蓄醇厚,韵味悠长。

从李白绝句的语言、句式、意象以及意境意味四方面的简单研究,我们可以用4个“chang”字总结其艺术特点便是:为人敞亮的李白敞开心扉,用平常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既酣畅淋漓又韵味悠长的绝句。尽管绝句只是李白情感世界的瞬间呈现,但就在这20或28个字中,他开朗的性格,洒脱的气质,率真的情感,灵光一闪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在诗中毫不遮掩,用极为浅近又生动的语言句式表达着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的诗是自然之诗,情感之诗、生命之诗。他似乎一出口就成了千古绝唱,难怪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在一首《寻李白》的诗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诗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李白的绝句是其诗歌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李白的绝句简约而不简单,言有尽而涵义绵长。

注释:

①三境论: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境界的提升,我们看待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肖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 陈寅恪.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朝东(1979—),男,汉族,山西运城人,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李白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