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材料检测的分析
2021-12-11刘超
刘超
摘要:“想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目标,各地路桥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路桥工程不仅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决定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故此必须保障路桥工程的质量安全,做好工程材料检测分析工作,进而为路桥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路桥工程;材料检测;质量安全;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日益完善,相应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也在提升,与之配套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与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本文就将重点论述路桥材料检测工作,以期推动道路交通的发展。
1控制路桥工程材料检测质量的重要意义
1.1促进新型材料的使用
在路桥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中,施工单位对材料进行检测分析,控制路桥工程材料检测质量,除可判断选用材料是否符合路桥工程要求外,还能确定材料性能是否符合施工工艺。施工单位为增强自身实力,会不断革新现有的材料检测技术,精益求精,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必然会大力引进新型材料,用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优化施工工艺,改善施工品质,保障路桥质量。
1.2提高工程材料选用的合理性
在当前的建材市场中,适用于路桥工程使用的材料较多,市面上的路桥材料繁杂,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而施工单位通过控制路桥工程材料检测质量,可以从种类繁多的建材中找出“价优质高”的材料参与施工,大大缩减工程成本支出,保证工程的质量。
1.3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路桥工程会用到多种材料,为保障路桥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各材料的特点,做到合理搭配,从而获得预期的施工效果,保障路桥工程的质量安全。在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控制材料检测质量,借助材料检测来实现材料的科学筛选,优化建筑材料配比,完善混合材料的性能。
2常用的路桥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2.1外观检测
外观检查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材料表面及加工质量,以判别材料的优劣,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检测人员的过往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且在部分材料的检测中,单纯依靠肉眼識别外观是不科学的。
2.2仪器检测
仪器检测主要是依据材料的物理原理,使用电子学或光学检测方法来对材料性能加以检测。通常情况下,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完成检测后,会生成系列检测数据,检测人员通过分析这些检测数据,可以对材料的性能有清晰的认知,但是明确材料是否合格,还需根据相关的检测标准来判定,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当下,检测仪器的精密度越来越高,检测数据精准度有所提升。
2.3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指的是分析材料表面及内部的光学特征和电磁学特征,以判断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无损检测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参与无损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拥有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且获得上岗资格证书。
3材料检测的具体方案
3.1对水泥的检测
混凝土作为路桥工程的主要建材,对其实行质量检测是重中之重,而水泥材料又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在水泥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应要求水泥原料的供应商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水泥材料在出厂前需要出厂质检人员依据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对水泥材料的质量加以检测,合格后会出具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除要有水泥厂质检部门检测专用章外,还要有水泥牌号、厂标、出厂日期、标号、批号、水泥品种、合格证标号、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细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等信息[1]。此外,针对水泥材料开展的检测还有氧化镁含量检测、三氧化硫含量检测、烧失量检测、不溶物含量检测、凝结时间检测、细度检测、强度检测等,只有这些检测结果均符合规范标准,才能将水泥原料应用到路桥工程中。
3.2砂的检测
常见的混凝土砂原料多为中砂、粗砂。检测时,除要检测砂原料的有害物含量外,还需检测砂材料的杂质含量(粘土、云母、黑云母、淤泥等),如果砂原料中的杂质含量超标,必定会影响混凝土的渗水能力和抗冻性能。常见的砂材料检测方法为:用水将砂原料润湿,轻轻揉捏砂原料,如果手上残留泥土痕迹,则证明砂原料中的泥土含量超标,需要实施除杂处理。
3.3对石子的检测
混凝土使用的石子材料分为碎石和卵石两种,在混凝土结构中,石子原料是骨料,砂原料是细骨料,水泥材料是凝胶材料,水泥和砂材料混合后形成填充物,将石子与石子间隙填满并包裹住石子,冷却凝结后成为一体,也就是常说的混凝土。由于卵石表面光滑,而碎石是人工破碎的不规则石子,二者相较,碎石与砂灰间的摩擦力远大于卵石,抗压强度大,路桥工程建设中应尽量选择与砂灰粘结力高的碎石作为混凝土原料使用。为让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符合国家标准,满足路桥施工要求,建筑团队应检测石子原料的颗粒级配,降低砂率,减少水泥用量。再者,石子材料的最大颗粒级配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0.75,粒径小于150mm[2]。
3.4对混凝土用水的检测
混凝土用水的水质也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需使用饮用水来对混凝土进行拌制。如果路桥工程所在地偏僻没有饮用水,则需对混凝土用水的水源水质加以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中的水质规定,则可以用来拌制混凝土。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拌制用水如果含有较高的硫酸盐、油脂,会与混凝土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引发质量问题。再者,海水不能用来拌制混凝土,因为海水含有较高的硫酸盐,会加速混凝土凝固,使用海水拌制的混凝土虽然初期强度会有所提高,但后期强度、抗冻性与抗渗性会下降。同时,海水含有的氯盐会腐蚀钢筋。海水含有的硫酸盐、镁盐、氯盐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盐析,破坏混凝土的装饰效果[3]。
3.5对添加剂的检测
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添加剂的选择上,应结合路桥工程所需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加以确定,并对所选混凝土添加剂实行性能检测。如在减水剂性能检测时,需要对混凝土添加减水剂前后的坍落度实行检测,以此判定减水剂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在检测外加剂的减水效果时,由于检测中会使用到新鲜水泥,应确保被检测新鲜水泥的温度和湿度符合检测要求。
3.6对掺合料的检测
混凝土掺合料主要指的是硅粉、粉煤灰、矿粉,其中粉煤灰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和易性。在粉煤灰检测时,需要着重检测粉煤灰的细度,因为粉煤灰的细度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常见的粉煤灰检测方法是先将粉煤灰搅拌匀匀,称取一定的克数(10g),倒入直径为45um的方孔筛内,将筛子置于负压筛上,启动电源,一直到细度试验检测结束,都要将负压筛内的负压控制在4000pa~6000Pa范围内,之后使用细度计算公式:筛余量/10,得出粉煤灰细度数据,判断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4提高路桥施工材料试验检测质量的相关措施
4.1路桥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路桥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不管是半成品材料还是成品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出厂检测报告或出厂合格证,之后由施工单位质检人员抽检,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入场材料实行质量抽检,只有质量达标且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才能投入到路橋工程中。施工单位除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常规试验外,还要开展一些必要的非常规试验,确保建筑材料完全满足路桥工程的施工需求。
4.2控制数据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控制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的关键数据称为施工控制参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施工控制参数上的误差,都会导致实际的路桥施工偏离预期计划。因此,在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上,特别是采取试验检测手段确定控制参数时,容不得半点误差,其要求检测人员规范试验过程,以提高试验精准度,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4.3现场工程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作为路桥工程施工重点,而材料质量控制又是保障路桥工程质量的基础。为此,施工单位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材料质量检测系统和标准,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对材料检测的投入,其实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节约成本,能够在保障建筑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路桥工程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监理单位还需加强对路桥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一旦发现材料质量不达标,应及时汇报,快速解决,同时,政府部门需依据路桥工程特点,制定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方案,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安全。
5结语
综上所述,建材质量决定了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只有完善路桥工程材料检测分析工作,严把质量关,不断优化现有的材料检测分析技术及设备,才能全面提升路桥材料检测水平,并最终推动路桥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参考文献
[1]王花.路桥施工材料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因素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9,000(009):91-31.
[2]闫秋君.路桥施工材料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因素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5):3-3.
[3]高松.公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控制分析[J].砖瓦世界,2019(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