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平台搭建探讨

2021-12-11韦鹏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理平台物联网企业管理

韦鹏

摘要:现阶段,从具体应用推广来看:欧美地区技术应用较成熟。美国的RFID应用已经从军事应用为主,向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和仓储管理等领域延伸;欧洲地区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等RFID产业发展领先国家在交通、身份识别、物资跟踪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物联网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平台搭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企业管理;管理平台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传感器放到电网、铁路、桥梁和公路等物体中,能量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部人员和物体实施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更加精确地利用动态实施的方式管理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达到"智慧"状态。

2009年5月7、8日,欧洲各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和科学家在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进行专题讨论,并作为振兴欧洲经济的思路。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2009年6月欧盟发布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U-Korea"的计划和构想。"U"来自拉丁文"Ubiquitous"意为"无所不在"。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从垂直市场发展来看:飞利浦、西门子等半导体厂商基本垄断了RFID芯片市场;IBM、HP、微软等国际巨头抢占了RFID中间件、系统集成研究的有利位置;Alien、Intermec、Symbol等公司则提供RFID标签、读写器等产品及设备。从技术标准制定来看:目前,国际上基本形成了RFID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一、国内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2009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之前我国已经规划了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和深圳等地都在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有多个信息系统进行管理(IT服务管理系统负责运行状态下的设备配置信息管理,物资子系统负责出入库管理,财务系统负责资产价值管理等),各系统中的资产信息缺乏关联,各自成为“信息孤岛”,另外,信息系统与设备实物之间没有任何有效关联,导致了管理盲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应该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安全管理方面,应该向自动化、集中化迈进,逐步实现大数进出身份识别、员工考勤、重点场所门禁等的一体化集中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形成资产身份识别的统一信息库,在信息系统与资产实物之间建立关联,为信息资产的日常运维提供便捷手段,为办公资产提供出入库的自动化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1、项目成果对该现状和技术发展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拟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示范性工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实际管理上,一是完成员工身份信息的采集工作,应用覆盖大楼进出的身份自动化识别、信息机房门禁的身份认证以及单位食堂消费,实现企业身份信息的集中化管理,综合应用。二是以信息机房信息化设备、网络设备资产为主,形成资产身份信息的唯一标识,并進行与资产信息系统相关联,为资产身份信息的识别及信息查询提供便捷手段。

对于RFID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在其它业务上使用这种技术提供了实践基础,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打开一扇门,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项目成果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企业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实现了企业人、物身份识别的自动化及一体化,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节省了相应多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也为贵州企业其它单位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形成了规范及标准,为今后贵州企业物联网的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极高的参考及参照价值,从而为提高整个贵州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帮助,将为贵州企业创造更多的无形经济、社会利益。

三、物联网大环境下企业管理中平台搭建可执行性分析

1、用户体验性

本系统将充分从用户视觉和用户操作等方面考虑,界面以轻松视觉、简单操为原则。信息类系统的建设以管理流程设计为主线,以满足管理需求为目标。同时,管理流程设计也应该考虑计算机系统应用的特殊性。因此,从管理出发,管理流程设计与信息系统设计同步进行,是本系统建设的一个基本策略。

2、开放性

遵循开放性标准,利用开放的技术、开放的结构、开放的系统组件和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业务信息的输入、输出标准化,便于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联,系统支持多种服务器平台,支持开放网络传输协议。

3、先进性

系统整体设计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若干年内客户端发展的需要,在技术上保证在三至五年内不落后。

先进性的进一步要求是,坚持专业化设计。强调代码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数据规划特别是信息结构体系的设计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绳,尽量保证它今后对外部系统的适应性,保证主要信息的可共享能力。

4、可靠性

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不能出现数据丢失和错误的现象;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5、安全性

在安全设计上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系统的,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安全、防冒充防抵赖、入侵监测、漏洞扫描、防病毒等,这些技术都是共用的,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能并不全部需要这些安全措施;另一个方面是应用系统之间、尤其是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安全,尤其要防止一个应用系统的合法用户(或黑客)从该系统服务器非法访问另一个应用系统。在安全性设计时充分考虑用户权限、数据加密、信息过滤、日志记录、行为跟踪等方面的需求。

6、可扩充性

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与维护性,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方便维护。

7、标准性

系统规划和建设严格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各应用系统之间必须遵循一致的约定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协同。

技术标准应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标准提出的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充实和更新。

8、实用性

从源于应用、高于应用、服务于应用的原则出发规划系统,保证系统的实用性。

實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满足现实业务需求的要求;二、满足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三、满足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从实用性出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充分满足中国扶贫基金会管理的需求,以友好、形象、直观的用户界面以及完善的在线帮助和操作提示保障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沈胜昔.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3)

[2]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J]. 郑志昆.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1)

[3]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台系统建设研究[J]. 宋健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32)

[4]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探究[J]. 吴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12)

[5]化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J]. 张黎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11)

[6]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途径探究[J]. 何洁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21(09)

猜你喜欢

管理平台物联网企业管理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基于ASP.NET的职业学院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探究外教社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