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精品 致敬百年征程
2021-12-11孙瑞蓬
孙瑞蓬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广播剧《大营救》,艺术再现了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之后中国共产党秘密营救困留在香港数百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的伟大壮举。主创团队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从选题策划、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到进行录制,反复推敲,力争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广播剧 《大营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增强港澳同胞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和国家认同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简称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精心策划推出主题广播剧《大营救》。该剧深情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秘密营救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港澳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时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按照“紧跟时代、不落俗套、引人入胜”的创作标准,主创团队充分发挥广播音频的独特优势,用好声音讲好故事,以贴近港澳受众的作品内容、语言和形式,对故事做了融媒体化创新表达。广播剧《大营救》于2021年6月16日起陆续在总台大湾区之声、香港之声、台海之声等广播频率播出,同步上线云听、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一经推出即广受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网等中央媒体及网站,《大公报》《文汇报》《澳门日报》等港澳地区报刊及媒体网站,以及美国商业新闻网、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北欧时报》《国际日报》《葡新报》《非洲时报》、希中网、日本华商网、西非在线等海内外150余家媒体均进行了报道。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无法想象的艰难,他们做到了!”“好赞!长图配合广播剧,很有感觉,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局势!”
一、重温革命历史,厚植家国情怀,用红色精神激励港澳青年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①
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攻陷香港,此前撤到香港继续抗日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随时都有可能处于日军的屠刀之下,情况万分危急。1941年12月8日、9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两次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承志同志,指出:“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已成死港,应将在港朋友先接至澳门转广州湾,或先赴广州湾然后集中桂林。”周恩来同志还对撤退工作作了具体布置,并特别指出:“许多重要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是民族精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不怕困难、不惜牺牲,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抢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和指挥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东江抗日游击队一起精心策划组织,在此后的100多天时间里,先后营救、护送进步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800多人安全撤离,被茅盾先生称为“抗战以来(简直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②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在广州、香港一带从事抗日救国运动的文化战线上的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文化团体、创办进步报刊、进行文艺创作,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广播剧《大营救》反映的这场营救行动,不但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大家。可以说没有这场营救行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可能都将被改写。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伟大成就。”③
纵观百年党史,港澳同胞和祖国人民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港澳的命运也始终与伟大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创作《大营救》这部剧的初衷,就是要让更多的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人,通过他们熟悉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段鲜为人知而又荡气回肠的传奇历史,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进一步增进他们的爱国爱港爱澳情怀。
作为对港澳台传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紧扣自身定位,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与大湾区有关的史实资料,面向港澳同胞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光和使命担当。剧中饰演潘静安的梁山山说:“从饰演的人物潘静安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智慧。这部广播剧的播出,将有助于青年人了解那段历史,也鼓舞我们继续向前。”粤语版导演赵奔表示:“在录制这部剧的过程中,整个剧组抱着对优秀中共地下党员的钦佩之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敬畏之情,一起认真打磨台词、精心制作,用心用情用功打造精品力作,向红色初心致敬。”
二、正确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讲好党史故事
作为总台庆祝建党百年的重点选题,《大营救》从策划到制作,坚持党史题材广播剧创作务必以史实为依托的原则,主创团队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从选题策划、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到演绎录制,反复推敲,力争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一是在剧本创作上。广播剧能不能吸引人,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内容能不能打动人。历史题材在创作中,主创团队坚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纪实创作原则,在大的历史轮廓方面遵循歷史真实,同时为了让广播剧更有戏剧张力、有可听性,在故事细节方面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增加了广播剧情节的矛盾冲突和感人效果。
二是在人物刻画上。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广播剧,《大营救》主创团队充分尊重史实,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邀请党史专家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几易其稿,力求细节上做到最好。广播剧《大营救》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生动的语言,成功塑造了共产党员潘静安、邝晓玉等人忠诚果敢、不屈不挠、有勇有谋的形象。为了讲好这场规模宏大的营救,剧中塑造了邹韬奋这一主要人物。历史上,“七君子事件”以后,邹韬奋先是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抗战爆发以后虽然被释放,但因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而撤到香港继续从事爱国救亡工作。日军占领香港以后,一直在搜捕、诱捕邹韬奋,邹韬奋也因此曾六次搬家。借由这一史实,在广播剧创作时,以邹韬奋为原型創作了若干焦点事件。营救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一边是日本宪兵、国民党特务的诱捕和追杀,一边是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寻找,两条线同步推进,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是在编剧、导演和演员选择上。为了增强对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湾区受众的吸引力,使厚重的主旋律题材广播剧可听、悦听,深入人心,主创团队特邀制作经验丰富、颇具实力的广州粤语广播剧制播团队进行录制。粤语版广播剧还专门邀请了在广东地区有较高人气的艺人梁山山担纲主演,以增强对港澳地区受众的吸引力。
三、融媒体创新表达,吸引港澳年轻群体关注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新媒体时代,广播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唯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大营救》创作团队在策划之初就将广播剧创作和融媒体创新表达一体设计,希望以令受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方式讲好党史中的这一段传奇故事。团队尝试通过木刻版画风格的长图展现剧情,在沉稳版画风长图中嵌入与画面对应的广播剧音频片段,用户点击按键,即可听到契合画面的广播剧音频,并可以自由选择普通话或粤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双重的收听体验。在长图中嵌入与画面对应的音频并可以进行双语选择,这一尝试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多元需求,可以说是广播剧这一传统艺术形态的一次创新表达。
主创团队还制作了《“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他们做到了!》《惊心动魄大营救》等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在大湾区之声新媒体平台推出。同时,主创团队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落地传播。策划了向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捐赠广播剧《大营救》仪式,使广播剧可以在纪念馆全天分时段播放。
四、用声音艺术致敬红色初心,匠心打造精品力作
广播剧是专属于声音的艺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只能通过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这三个要素来实现,戏剧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则只能通过声音让听众去感受和领会。为了向广大听众奉献出质量上乘、经久耐听的广播剧佳作,演播团队匠心打磨,力争将声音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使剧本得到完美的呈现。
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呈现日本宪兵和汉奸特务进书店抓人的动作感和真实感,配音演员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声情并茂的情景再现。在音乐音效的处理上,通过增加日军队列行进的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汽车经过的声音,表现出悬疑感和压迫感,让听众感受到剧中被营救对象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危险。
在语言表达方面,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更加贴近大湾区受众的收听习惯,专门录制了广播剧粤语版,粤语播出在语法和用词方面更容易为粤港澳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让受众感同身受地了解当年香港这片热土曾经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而激发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人的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感。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央视网,http://news.cctv.cn/special/CPC90/20110420/111652.shtml.
③《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1日。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