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口米缸的故事

2021-12-11震江

青年文摘 2021年17期
关键词:莲花县米缸棉絮

震江

1927年10月,毛泽东來到井冈山后,先后颁布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他又提出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这些文字朴实而又通俗易懂,每一条都非常简单明了,都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入手。其中,上门板、捆铺草两条直接来自群众诉求。当时有群众反映,军队在当地驻扎后,在归还群众的门板时由于没有记号,经常搞错,东家的还到了西家;铺完的稻草四散一地,群众还得收拾。毛泽东知道后便明确加上了“上门板、捆铺草”的要求。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口古铜色陶质米缸便是当年红军自觉遵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的见证。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途中驻扎在莲花县的甘家村,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来了什么兵,以为是军阀来了,便四处东躲西藏。工农革命军进村时一个老乡也找不到。这时,部队已经断粮,战士们又累又饿,疲惫不堪。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见村子西头传来了炊事员兴奋的叫喊声:“班长,快来呀,我找到粮食了!”原来在一间破陋的矮房墙角,发现了一口古铜色的米缸,装着半缸白花花的大米。按说没见到老乡本人就拿走人家的东西是违反纪律,但想到战友们,炊事班班长为解燃眉之急,只得把老乡家里的半缸米做成了饭,让战士们先填饱肚子。因为没有那么多银元,部队临走时留下了一封诚挚的道歉信,并卷好一床棉絮放在米缸里用来抵米钱。

待部队离开后,米缸的主人陈娇枝的丈夫回到家里,发现家里半缸的米没有了,米缸里塞了一床棉絮和一封信,信上写着:“老乡对不起,我们到你家时找不到人,吃了米缸的米,留下一床棉絮作为补偿,请收下。”从此,这口米缸便成了传家宝。新中国成立后,陈家添了新家具,唯独这口缸没有舍得换,几十年过去了,缸裂了个缝,陈娇枝用桐油掺石灰补了补继续用。196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派工作人员到莲花县甘家村征集文物时,陈娇枝将这口米缸捐赠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6期,刘玉兰图)

猜你喜欢

莲花县米缸棉絮
米缸里的老鼠
米缸里的老鼠
老纺车
太白县文化馆:“非遗过大年”太白县2021年迎新春棉絮画展
消失的棉絮
木棉絮儿飞
莲花县南村水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及保育土壤价值核算
莲花县大乐坪林场林地立木价值核算
月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