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谦:从英雄少年到工运领袖
2021-12-11侯庚洋
侯庚洋
1923年2月7日深夜,武汉江岸车站,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与其他60多位工人一起被捆绑在站台电线杆上,他们因领导和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全国性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遭到逮捕。
面對复工的命令,林祥谦斩钉截铁地回答:“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七刀过后,林祥谦壮烈牺牲。
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年仅31岁的林祥谦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史可查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少年初长成
林祥谦于1892年出生在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聪慧好学,常在书院外旁听。父母以稻米交费送其进入私塾读了两年书,这期间林祥谦除了学会识文断字外,家乡人民尚德重义的精神传统在他的心里也刻下了深深烙印。
1904年端午,闽江上正在举办龙舟比赛,突然人群中传来呼救声,原来一个小女孩不慎失足落水。12岁的林祥谦毫不迟疑,纵身跳入湍急的江水中追寻女孩。
经过一番惊险的搜救,他终于用尽全力将女孩托举上岸,还没有领谢就跑回家换衣服去了。这个事迹在家乡被传为美谈。
1905年,夏粮歉收,林祥谦全家盼着祖传的龙眼树果实尽快成熟,好换钱度日。未料想,地主儿子带着几个人偷偷爬上龙眼树,边摘边吃边扔,林祥谦喝令他们下来,一伙人却将他围殴了一顿。林祥谦愤慨地说:“难道穷人就该受欺侮吗?”
当天晚上,他叫了几个伙伴,到地主宅前用石头砸其屋顶,还在墙上写下“打倒财主仔”五个大字。后来家人担心他再“惹事”,父亲便将他带到自己工作的马尾,又送他读了一年多的私塾。
蜕变为领袖
林祥谦14岁便辍学到马尾造船厂当钳工学徒,6年的学徒生涯使他掌握了较高的钳工技术。1912年,经妹夫介绍和工厂考核,林祥谦成了京汉机务厂的正式技工。在此期间,包容开阔、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性格使他在工人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当时武汉铁路工人中存在着湖北帮、安徽帮、福建帮等帮口派别,林祥谦提出“天下工人是一家”的口号,并用自己的行为逐渐化解了帮派间的隔阂和矛盾。
在得知一位湖北籍工人的孩子重病无钱医治后,他便匆忙回家抱起一床棉被当了钱送其治病;当发现一位工人家中几餐未揭开锅,小孩饿得直哭,他便把自家仅有的十余斤米送去,结果自家第二天也无米下锅。
经中共一大代表、武汉地区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的培养,1922年夏,林祥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被推举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的会计干事,不久又当选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家训传家久
1923年4月,毛泽东对安源工人说:“林祥谦是个坚强的工人领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1924年2月,李大钊在《新学生》杂志发表文章说:“有一位林祥谦同志,当时被军阀拿去,迫他开工,但他不肯……他们的精神还是像车轮一样——京汉火车的车轮,不息在工友方面转,好像指导着后死者要不断前进。”
林祥谦牺牲当日,他的二弟林元成也因参加罢工被敌人枪杀;几个月后,他的父亲也被敌人活活踢死,可谓“一门三忠烈”。林祥谦牺牲后,夫人陈桂贞历尽艰辛,将烈士后代抚育成人。
“有信仰,扬正气;有纪律,克随性;有爱心,乐助人”,陈桂贞为儿孙们立下的“三有”家训,不仅是林祥谦革命精神的写照,也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奋勇前行。
(本刊原创稿,知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