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载体

2021-12-11张扬李涵

农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农场农产品

张扬 李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方面相较于传统农户有着显著优势。在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均资源趋紧形势下稳定了基本口粮的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保障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固了国际地位[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家庭农场逐渐从各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中流砥柱。不断发展壮大的家庭农场及其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农业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在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我国2013 年中央 “一号文件” 首次正式提出“家庭农场”,有关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相关理论成果非常丰富。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兴旺[2]。社会分工促进了这样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其涵盖了从农产品原材料购买到农产品生产再到加工、运输、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而这一切的形成都是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向上、向下延伸而成[3]。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能够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链环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整个产业链的价值[4]。家庭农场与合作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更是展现了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利益共享[5]。

国内对家庭农场和产业链延伸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基于产业链微观主体视角的研究还比较少,即从家庭农场主体的视角研究产业链延伸的研究还有很大缺口。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研究大多镶嵌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研究成果少且呈碎片化,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研究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价值意蕴——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作用机理

1.1 农业产业纵向分工是产业链延伸和增值的基础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分工只要在每一种工艺上能够被采用,就可以按比例引起劳动生产力的增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业生产专业化分工也就越细。劳动分工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产生更多的利润,因此对利润追求的结果就是促进产业的分工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专业化分工是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前提条件。在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下,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标的指引下,农业产业被划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3 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众多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产业链企业,这为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可能和前提基础。家庭农场处于产业链中游,主要集中于种养业的生产环节,具有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天然优势[6]。产前与上游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单位密切合作,便于获得物美价廉的各种农资;产后与下游的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主体紧密结合,促进各种农产品加工、制造和销售。而处于产中环节的家庭农场集中于种养业生产环节,破除大而全的生产模式,有利于发挥种植生产方面的优势。家庭农场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各个主体相互分工且相互协助,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1.2 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有利于产业价值链实现

1.2.1 实现了产业链纵向延伸的价值增值

按农业产业业务属性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环节,处在各环节之上的各类经济主体间在相对分工的基础上,又会形成相互交织的产业流、物质流和价值流。迈克尔·波特认为,生产过程存在着设计、生产、销售等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从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农业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处于中游的家庭农场与位于上游、下游的各个链环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就构成了农业产业命运共同体。家庭农场向上游和下游纵向延伸的过程,就是与各个链环企业之间联合与合作的过程,也是与上游和下游链环企业形成产业衔接、物质互供和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整个过程既是实现每个链环企业优势的过程,又是实现农业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过程。链环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既能确保价值链增值,又能保证价值链上所有链环企业都能够从中获益。

1.2.2 产业链纵向延伸利于实现家庭农场范围经济

家庭农场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能够将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农业技术、农机服务和销售等环节的供应者集中在一起,从而逐步形成以家庭农场为纽带的产业发展优势。大卫·蒂斯认为,经济组织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获得单位成本的节约,进而实现范围经济。家庭农场利用产业链纵向延伸,不仅可以实现家庭农场内部经济,而且还可以巧妙地利用产业链条带动自身发展,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家庭农场扩大的平衡点。因此,家庭农场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不仅在内部农业生产经营中把握适度的规模创造最佳的收益,还着眼于外部经济,利用外部经济带动农场的发展,从整个产业链当中获益。

1.3 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农业产业链条企业或经济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有序发展,通过与相关主体市场交易实现不断发展壮大,而市场交易费用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成本。交易费用是指为促成交易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在这里主要包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等。家庭农场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促使家庭农场获得更高经济收益[7]。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家庭农场在进行产业链延伸时,向上游与农资单位和农技部门深度合作,从而可获得稳定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以及最新种养品种和技术;向下游与深加工企业、销售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稳定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家庭农场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链环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和密切的经济契约关系,也有利于降低签约和履约监督成本。

2 现实困境——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家庭农场产业链仍然沿袭一家一户的单独经营模式,与上下游部门合作只是简单的要素资源和农产品经销合作,很少形成可靠的长期战略伙伴。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家庭农场产业链的有效延伸,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仍不尽完善。

2.1 市场信誉差,互不信任且违约风险大

2.1.1 家庭农场与上下游部门合作中经常出现违约现象

家庭农场难以与上游的农资单位、下游的农业企业和电商等销售公司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长期来看,家庭农场与农资单位、农业企业的合作达成战略合作不仅有助于家庭农场以低廉的价格购买高质量的农资,进而大大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还可以使农资单位保持稳定的销售量从而节省库存降低自身风险。但是在实际联结过程中往往存在合作暂时性、一次性以及双方互不信任等问题,甚至因为蝇头小利出现违约现象。家庭农场与农技服务部门合作不深入、技术应用不及时、执行力不强等问题。由于看不到新品种、农业新科技未来潜在收益,许多新型农业科技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普及率较低。目前,家庭农场仍普遍运用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大量投入使用化肥农药,对于害虫生物防治等应用较少。农业生产成本高而且与当今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相匹配,直接造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市场销售风险高。

2.1.2 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电商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部门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家庭农场向下游延伸直接与电商合作进行农产品销售或者与龙头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产业链向下游仅仅停留在简单延伸和浅显层次。资金短缺阻碍了家庭农场的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家庭农场的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发展是提高整体效益的最佳方式,且能有效抵抗市场风险;但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产品生产过程存在季节性强、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等一系列内生问题,金融机构大都不愿意与之合作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大部分农场主都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并且农产品、宅基地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以资本入股等股份合作的形式与其它经营主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互联网人才缺乏,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大部分受过相应高等教育的全能型人才很少会选择回到农村发展;农村“空心”、“空槽” 的现象普遍存在,且从事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妇女偏多、学历偏低;缺少技术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电商销售难以形成规模;缺乏相应网络技术的家庭农场难以接受时效性强、不断更新的网络营销方式,在市场中常常面临淘汰[8];另外,由于农产品网络营销进入没有壁垒,网络市场鱼龙混杂,导致家庭农场面临竞争更激烈,品牌难以建设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电商销售情况不乐观。家庭农场生产作业标准难以统一,增加双方的履约难度;农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农业生产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实现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也不能实现有效统一,这就导致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利益分配很难达成意见一致;同时,在合约制定方面也存在很大障碍,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的书面表述,导致双方在履行合约过程中有许多漏洞。

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延伸

现在我国农村的发展相较于城市滞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就当前来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如,在电商销售方面,现在农村很多都是好几个村庄有一个快递代理点,收发快递极不方便,而大多数农产品由于保质期短,储存成本高,高质量、高速度物流的缺位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2.2.2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政策服务保障

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6a 鼓励和重视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但是这只是宏观层面的指导,在微观层面如何具体实际操作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发展的推行和实施缺少全方位的政策服务保障,亟需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2.2.3 相应的监管体系、政策奖惩体系、宣传推广体系不尽完善甚至缺位

导致在合作中家庭农场与其它经营主体的矛盾难以解决,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虽然处于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单位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也因为分配不均、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各种矛盾。在双方合作中家庭农场与企业地位不对等,家庭农场由于势单力薄且从事基础的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常处于弱势地位。家庭农场作为基础产品的供应方,在自身利益不被满足时会采取以次充好、不按标准生产、大规模违约等手段坑公司。而政策通过合理奖惩能够正确指引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地宣传推广能够促进家庭农场进行有效地产业链延伸,增加农民乃至全产业链的效益。

3 实践载体——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

3.1 “农技部门+农资单位+家庭农场+电商”

随着“互联网+”、农产品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消费者的需求,这种现代新型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其以家庭农场为农产品生产载体,向上游延伸与农资单位合作获得品质高、价格美、货源稳定的农资产品,与农技部门合作获得科学的生产知识、科学及时的解决方案并且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预测分析、远程指导等。向下游与可靠的电商平台、社区网销点合作,保证农产品需求稳定。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取代传统农贸市场的营销方式,有效避免传统农产品利润被层层剥削而导致的农户之间竞争大且无利可图和消费者以几倍的价格获得农产品的现状。有效化解了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双方都达到利润最大化,最终供需实现双赢。因此,该种产业链延伸经营模式运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如,国内著名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美菜网”、“绿谷网”、“惠农网” 等,这些都是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重点合作对象。其致力于构建“农产品供应商+消费者” 短链、高效供应模式,建立高效快捷的冷链物流系统,将农产品新鲜快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几乎都有推出类似于“次日达” 这样的服务,保证农产品新鲜期在消费者手中最大化。同时,由于节省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使得农户有利可图,且农产品销售量稳定,因此大多有意愿采取这种延伸合作方式,促进家庭农场的产业链延伸。

3.2 “农技部门+农资单位+家庭农场+龙头企业”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词汇,也为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提供了新思路,这种产业链延伸模式向上游与农技部门和农资部门对接,形成新技术、新业态。向下游与龙头企业合作进行精深加工与销售环节,增加农产品加工产品多样性、口味丰富性。同时,打造相应的品牌、拓展稳定的销售市场、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使全产业链获益。如,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大原材料供应产地新疆若羌县,该县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合作进行红枣深加工、观光旅游等综合一体性服务,发展成我国红枣制品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企业,在红枣市场上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是目前红枣企业最成功的案例。

3.3 “农技部门+农资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历经我国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民对合作社有着恐惧和抗拒心理,但是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各个家庭农场提供优质服务的成功案例,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被家庭农场所接受,农民专业合作统一为各家庭农场提供原料供应、生产技术、机械设备、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包装和销售等服务。多个家庭农场集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家庭农场谈判能力、农机等资源利用率,同时保障了家庭农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家庭农场经营风险[9]。如,安徽省休宁县数家种植茶叶的家庭农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提升了谈判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同时保障了茶叶供应质量。在合作社的联合下,对茶叶进行初步加工保证了茶叶供应的质量,并且周边村也陆续发展了休闲农业,带动周边茶农增收[10]。

4 措施保障——对策建议

4.1 合作部门以“合约治理合约” 的方式实现战略联盟

家庭农场向上游与农资单位合作时可以签订一份中长期合同维持合作的稳定性,家庭农场与合作部门签订的农业经营合约不稳定时“以合约治理合约” 的方式来实现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产业纵向延伸的稳定性,结成可靠的战略联盟。同时,应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倡导家庭农场加入,帮助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提高谈判地位和竞争力[11]。重要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秉承着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理念,切不可出现剥削农民微薄利益,压榨农民等恶劣情况。家庭农场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龙头企业有家庭农场所欠缺的经营销售能力和深加工能力。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带动家庭农场生产效率和质量双向提升,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协同发展。龙头企业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能够成几倍的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农产品的需求,这样在龙头企业品牌力量的带动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12]。

4.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产业纵向延伸的基础

各地政府要发挥好在服务、监管、宣传、奖惩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出台产业链延伸相关政策,引导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在服务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农产品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纵向延伸;在监管方面,对于产业链延伸所需要的资源,政府要加强监督,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杜绝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试点推广等各种宣传手段表明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的优越前景,从而吸引大量的家庭农场和人才加入,促进家庭农场产业链体系发展;在奖惩方面,通过奖励和惩罚实现推拉理论的现实运用,助力拉拢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发展。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在道路、通讯方面应致力建设完善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互联网和农产品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度,促进家庭农场向电商销售的延伸扩展。

4.3 提升农场主素质,提高产业链延伸科技水平

家庭农场主作为家庭农场的“掌舵人”、“决策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想要在现代农业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就需要农场主像一位指挥家一样领导家庭农场进行自主创新,接受新技术、新市场。不仅如此,农场主应该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从农业生产技术到农产管理技能再到与其它经营主体合作谈判技能都应牢牢地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健康发展,并在产业链延伸增值过程中获取应得的增值红利。

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助力推进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深度。为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对进行产业链延伸所需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进行有效培养迫在眉睫,这也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当下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弊端,可以通过与农技单位深度合作,定期开展集中农业技术培训、请农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先进的农业技术确保有效推广等提升农民的水平,深入落实推广环节。

另外,提高家庭农场科技生产技能,提升产业链纵向延伸的科技含量。对家庭农场实施系统培训,提升科技生产技能,改变家庭农场现代科学生产技术缺乏状况;运用科技创新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进行农产品预售,不仅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满足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锁定满意的产品,而且可以让家庭农场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生产,提前准备好运输产品、包装盒等物品,从而以最快地速度从农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延长农产品在消费者手上的保鲜期,同时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家庭农场造成的损失[13]。

4.4 加大社会各界资金支持,增强产业纵向延伸经济基础

社会各界在反哺农业发展中应该提供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所需的资金支持。在政府支持方面,制定合理可行的资金补贴、奖惩措施、减免农业附加税收等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延伸,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链增值。在金融机构方面,农村普惠金融应当有效落实,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助力家庭农村的发展壮大。农民“贷款难” 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信用难以测算,因此金融机构需提供更广的担保物范围,可以扩展到农机器械抵押、农产品抵押、土地流转收益抵押等贷款业务[14]。在家庭农场自身方面,提升自己的信用水平,和其它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共同与贷款机构谈判,同时树立保险意识,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自身经济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产业链农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农场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