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草莓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21-12-11付玉营王前前闫冲冲丁银媛廖华俊

农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

付玉营 王前前 闫冲冲 丁银媛 廖华俊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1)

引言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现阶段,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与消费国家,草莓种植也成为了我国多个地区的支柱型产业,设施草莓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然而,设施草莓具有低温、高湿、寡照、相对封闭的温室小气候环境和周年生产、连茬种植的问题,导致连作障碍严重,土壤病原菌积累量大,病虫害频发;同时,草莓品种单一、品种退化严重的问题,都严重影响安徽省草莓的产量与品质。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脱毒种苗与抗病品种

应当选择脱毒草莓苗,壮苗定植。组织培养繁育的脱毒种苗可以去除大多数病毒、真菌和细菌,且大大缩短草莓繁殖周期。同时,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保持了母本的优良性状,有效防止品种混杂及退化问题。

不同草莓品种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抗性不同,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抗性的优良抗病品种。

1.2 合理轮作

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营养资源,并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种类及数量。司传权等研究发现草莓与水稻轮作可减轻草莓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1]。在防治黄萎病方面,尚未发现哪种轮作比化学熏蒸效果更好,而Subbarao 等发现西兰花—草莓轮作和甘蓝—草莓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草莓黄萎病的发生,说明合理轮作在控制草莓黄萎病及增加草莓产量与品质方面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2,3]。

1.3 田园管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的病株及残体要彻底清除,带离棚室作无害化处理。生长期间,适时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残叶、病叶,加强通风,保证透光,重病植株及时拔除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原种植穴土壤消毒,对周边喷施药剂防病。

1.4 增施有机肥

合理增施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修复设施土壤、增强草莓抗病性、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等。

1.5 高架栽培

相比传统的种植方法,草莓高架栽培可减少因连茬、病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土壤的使用成本,减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显著减少劳动力成本。

1.6 土壤消毒

1.6.1 太阳能高温消毒法

采用太阳能高温消毒法[4]。选择7—8 月天气最热、光照最好的时间,彻底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施用麦糠或粉碎秸秆2500~3000kg·667m-2或未腐熟的有机肥等有机物1000~1500kg·667m-2,50%石灰氮颗粒剂80~100kg·667m-2,混合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翻耕2~3 遍;土壤整平后做畦;用新地膜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在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而无积水;温室完全封闭15d 以上。该方法节能环保、操作简易、实用性强,且综合防病效果好。但若病害严重,该方法会产生灭菌不彻底的隐患,同时易受天气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

1.6.2 土壤熏蒸剂与有机肥

常用的土壤熏蒸剂包括氯化苦、溴甲烷、D-D 乳剂、福尔马林、棉隆等,均会影响土壤肥力,干扰土壤中微生物平衡;苯来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施入土壤中易被土壤颗粒吸附或抑制、杀死有益微生物;五氯硝基苯土壤消毒效果好,土壤性质保持良好状态,但易致癌且高残留[5]。

因此,土壤熏蒸剂与微生物有机肥共同施用成为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即土壤熏蒸消毒后,在土壤处于微生物“真空” 期间施用含有功能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群体竞争力和相对丰度,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有效缓解草莓连作障碍[6]。田给林等报道,在草莓连作土壤高压蒸汽灭菌后,施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蚯蚓粪,可以促进草莓根系生长,缓解土壤灭菌对草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7]。杨向黎等发现垄鑫、氯化苦等与土壤活化剂结合使用对草莓根结线虫病、黄萎病和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8]。

2 物理防治

2.1 空间电场法

传统的空间电场法是将电极线通过沿温室纵向均匀布设的若干个绝缘子悬挂在温室顶梁或棚梁上方,电极线距地面2.2~2.4m,经过改良形成的吊线加强化剂增强法对草莓免遭枯萎病、黄萎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侵染的保护率一般在84%以上[9]。

2.2 土壤电液爆处理技术

电液爆处理技术通过储能电容器在土壤胶体溶液中进行强脉冲放电形成的液电效应对土壤灭菌消毒。液电效应形成的等离子流,空气作用的压力波、臭氧、氮氧化物等可将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及害虫灭活,将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迅速分解,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及活化矿物质营养,可显著改善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但价格较为昂贵。

2.3 土壤微水分电处理技术

微水分电处理技术通过脉冲电流作用于土壤,增加土壤溶液酸度,促进难溶矿物质养分的溶解和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分解与转化,对土壤解毒,杀死有害微生物。同时作用于土壤溶液中的含酚化合物产生大量酚类气体,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此外,该技术还会降低土壤pH 值,提高矿物有效性,疏松土壤结构等。然而,该技术造价较高。

3 化学防治

3.1 药剂处理

3.1.1 黄萎病

在定植前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用60%~80%甲基托布津300~500 倍液蘸根5min 或在草莓移栽后用该浓度药液灌根,也可用95%的噁霉灵3000 倍液灌根[9]。在黄萎病发病后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500 倍液抗霉菌素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 倍液或45%炭枯净10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10]。

3.1.2 枯萎病

移栽后或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4%杀毒矾、58%甲霜灵锰锌800~1000 倍液灌根处理[11]。曹涤环研究报道,幼苗定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 倍液浸苗5min 或灌根消毒;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1000 倍液灌根,隔7~10d 灌1 次,连用2~3 次;田间发生枯萎病后,采取先挖除病株,然后用25%吡菌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 倍液,或30%噁霉灵水剂1000 倍液,或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0 倍液等[12]。

3.1.3 根腐病

草莓定植前可用阿米西达、噁霉灵、亮盾、大康中生菌素等药物蘸根。在草莓定植时,结合施肥使用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加氨基酸进行灌根1~2 次,或者用甲霜恶霉灵、嘧菌酯、咪鲜胺等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进行防治;对于大面积发生根腐病的草莓园,在发病初期时使用1500 倍液的甲霜噁霉灵、1200 倍液的噁霉灵、1000 倍液的福双美、1000 倍液的咯菌腈、4000 倍液的苯醚甲环唑、500 倍液的霜脲锰锌、600倍液的甲霜锰锌、1000 倍液的噁霉福美双等药物进行喷施[13]。

3.1.4 青枯病

发病初期,用72%农业硫酸链霉菌粉剂3000 倍液喷或浇灌,每10d 用1 次,连续使用2~3 次[9]。苏媛等研究报道,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 浸根,抑制青枯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可喷30%绿得保悬浮剂400 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 倍液,间隔7~10d 喷1 次,一般喷2 次;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 倍液浇灌根际[14]。

3.2 外施药剂增强草莓抗逆性

目前研究发现,多种外源药剂处理可诱导植物的抗病能力[15,16]。采用外源茉莉酸甲酯蘸根处理可提高草莓成活率、株高、单株叶面积、根系干重、叶片数量等多种生长指标;能提高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根系丙二醛生成含量、枯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减轻草莓植株发病程度,最终提高草莓抗连作障碍能力[15]。苗期开始使用激活蛋白对蚕豆赤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的诱抗效果达59.1%~89.6%,而且增产显著,因此植物激活蛋白是比较有效的生物诱抗剂[16]。

4 生物防治

4.1 生防菌剂

木霉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菌类农药具有防病与菌肥的双重作用,通过PFI 拮抗细菌的营养竞争、位点占领等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侵染,可有效防治作物各种真菌、细菌性土传病害,拮抗细菌营养竞争,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能有效调节连作导致的土壤微生态失衡,对立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效果[5]。

研究表明,很多属细菌分离物对草莓枯萎病均有拮抗作用,如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等细菌分离物都适用于防治枯萎病[9]。Bekkar 等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Rb29 和枯草芽孢杆菌Bs1 可诱导鹰嘴豆植株产生系统抗性,使枯萎病发生率降低98%~100%[17]。

4.2 选育新型抗病品种

通过杂交技术或诱变育种选育土传病害抗病新品种。苏媛等利用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结合,使用枯萎病原菌毒素,筛选得到了草莓枯萎病抗性突变体[18]。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