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探讨
2021-12-11张霞
张 霞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把粮食种出来、养出来、管出来,保证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安全质量至关重要。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1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基本情况
沈阳市各类粮食收购、储存、生产、销售、运输、加工等企业众多,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高粮食在各环节的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 》 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沈阳市实际,相继出台了关于质量安全监测法规、制度,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环节粮食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构建了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牵头,各方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
针对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的基本情况,从收获前粮食质量、收获后农户个人粮食质量、烘干粮食质量和粮库储存粮食质量监管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危害,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预警体系。
2 粮食收获前、个人保管、企业烘干和储存期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
2.1 收获前粮食质量
粮食质量调查是在粮食收购前,通过从田间、晒场、农户取样,对新收获粮食的质量进行检测、评价和报告的过程,是一般粮食质量和等级状况的评价[1]。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是在田间扦取粮食样品,对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等卫生项目进行检验,评价粮食卫生状况。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粮油检测机构积极开展此项工作,调查样品由最初的十几份增加到现在的近百份,涉及到上百户农户,并编制了近万字的年度自然质量调查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报告。报告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沈阳地区粮食自然质量状况和粮食质量安全情况,详细摸清沈阳市粮食生产用水、用药、用肥等因素对粮食卫生质量的影响,为粮食经营企业收购、储存、销售等经营活动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也是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2.2 收获后农户个人储存粮食质量
2.2.1 良好的储存状态对粮食质量的影响
选择了沈阳市区2 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对其储粮环境进行调查。稻谷储存为农户用袋积储存在自家仓房内,大多数农户都不晾晒,自然降水,每年6—7月全部出售,农户将收获后质量较好的一等粮自家储存,到第2 年出糙率几乎没有变化,粮食整体质量很好;玉米的储存为自制的木栈子和仓房储存玉米棒,木栈子为露天,自然水分粮,一般在6 月之前基本售完,玉米储存时一等比率为90%,通风状态很好,到第2 年的卖完之前,质量没有明显变化,水分已经达到安全水分,玉米容重有小幅提高,不完善粒也有变小的趋势。
粮食从收购到卖完之前,在农户家储存,如果储存状态较好,对粮食质量影响不大,而且安全水分粮卖到粮库,减少烘干成本,降低能源使用,是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的方法[2]。
2.2.2 随意存放对粮食质量的影响
由于地域的差异,农户个人储粮有明显不同,从沈阳市的整体情况来看,县里多年的生活习惯,对收获后自家储存的粮食随意堆放。
在当年的10 月份收获到卖出前,大堆存放,自然降水,没有特殊保管措施,由于储存环境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完善粒和生霉粒逐渐增加,生霉粒平均从1.0%增加到10.2%,到第2 年4 月份水分指标还没达到安全水分,已经严重影响玉米质量,降低了玉米的使用价值和食用品质。由于缺乏储粮知识,每年都有部分农户储存玉米因此降低使用价值,造成少部分坏粮,又因为是自家储存,也因此成为监管的盲区。
2.3 加工、烘干粮食质量
沈阳市粮食收获入库后,自然水分较高,基本上需要烘干,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后,入库房(仓) 储存。
2.3.1 粮食烘干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玉米入烘干塔前和烘干后出塔质量比较,不完善粒平均提高1.8%,生霉粒平均提高0.3%。不完善粒略有提高约0.8%,玉米清香味减小。
2.3.2 粮食烘干对稻谷质量的影响
对烘干前和烘干后稻谷质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稻谷出糙率烘干后比烘前平均提高0.45%,稻谷烘干后指标略有提高,但是原有稻谷的清香味烘干后会变淡。
2.3.3 粮食的烘干温度对稻谷质量的影响
保证粮食的烘干质量,烘干温度至关重要,温度过高,产生大量烘伤粒,提高不完善粒数量,降低质量指标,并且影响粮食的内在品质,降低粮食活性,影响使用价值。怎样正确保证粮食的烘干质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3.3.1 原粮进入烘干塔前的检验
粮食入库后,根据新粮入库的整体质量、水分情况,划分质量水分段,一般水分±0.5%为1 个节点,便于控制烘后粮食的水分(不产生过火、夹生粮),有利于日后保管储存。
2.3.3.2 烘干过程的检验
粮食进入烘干塔后,根据质量水分情况确定烘干塔的温度、流量、转数、筛层高低。如果室外温度有变化,应及时调节烘干塔的塔温,室外温高,适当调低塔温,室外温低,适当调高塔温[3]。如果原粮水分比较均匀,每2h 做1 次质量检验,如果烘后粮食水分高低波动性变化,增加检验次数,并结合快速水分测定仪及时调节烘干塔的塔温,保证烘后粮食质量稳定。
2.3.3.3 烘后粮食质量检验
粮食烘干后,应及时对成型货位进行质量检验,并且与烘干过程的检验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如果有差异,及时找出误差原因,保证成型货位的粮食质量。
2.4 粮库储存粮油质量
实地考察了沈阳市规模较大的粮食企业对库存粮食的质量监管体系。
2.4.1 入库粮油质量有保证
收储企业制定《粮油入库管理制度》,并能够认真执行粮油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对入库的粮油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做到批批检、车车检。对成型货位建立粮油入库质量档案,入库结束后及时建立“库存粮油专卡”,保管帐与“库存粮油专卡” 相符。
2.4.2 库存粮油质量有保证
制定《安全储粮岗位责任制》、《粮油保管责任制》、《粮情检查与处置制度》、《粮油质量检验员责任制》 等,规定了各岗位对于储粮安全的岗位责任。检验员是保证储粮质量的基础,按照“三检一化” 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所存储的粮油进行检查检验,对非安全粮要进行跟踪检查,增加检验次数,做好记录并签字确认。对于库存的粮食,每年11 月—次年2 月每周检温,质量每月普检;3—10 月每日检温,质量半月普检。每年3、9 月份对库存粮油储存品质指标进行检验,为库存粮油的轮换提供可靠依据。
2.4.3 出库粮油的质量管理
对粮食出库制定了《粮油出库管理制度》。粮油出库是根据库存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安排出库先后顺序。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油,检验项目主要为国家粮油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在储存期间使用过化学药剂的粮油,增加药剂残留量检验和卫生指标检验[4]。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储备粮油销售出库,必须经过有资质的粮油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
3 粮食质量监管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质量监管从粮食收获前、收获后农户个人、烘干粮食和粮库储存几个方面全程监控,体系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应加以改进。
3.1 粮食监管不足
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由于沈阳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不是一个部门单独监管,粮食行政部门只负责收购和储存环节有效监管;农民手中储存的粮食无人监管,也无权监管;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粮食质量由其它部门监管。
3.2 提高检测技术
在检测技术方面,区(县) 级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较高的检验技术人才,对卫生检测项目还不能全面开展,对个人收购点和个人加工厂更是检验的盲区。必须提高当地区(县) 级检验机构水平,才能严格监管粮食质量安全。
3.3 粮食质量安全缺少保障
在处理突发粮食质量安全事件中,缺少全市统一、科学的应对机制,粮库作为个体有自己内部的应对机制,广大农户和个体业者对突发事件只能自己承担后果。一些农户个人储粮和小型个体加工厂,存储条件和生产环境较差,检验能力较弱,加工和储存都很随意,粮食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粮食烘干过程中,缺乏有经验的检验员对粮食烘干的检验和指导,造成粮食烘后烘伤粒增加,品质下降,影响使用价值。没有科学的指导,个体农户乱用农药的事情普遍存在,对粮食卫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5]。
4 加强监管、建立管理机制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粮食质量安全预警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将粮食质量安全关口前移,要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4.1 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粮食安全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和体系,将所有涉及粮食安全的职能部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等行业协会及部分农民代表纳入网络中,并实现有效的协调与运作。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一旦发生粮食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理和指挥,做到报告及时、反应迅速、控制有力。强化粮食监管日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大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2 建立畅通的粮食安全信息沟通渠道
有关部门应通过搜索国内外粮食安全信息网站,做出安全警示。还应通过收集、整理、更新和补充有关数据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隐患;通过对粮食安全日常检验数据分析和群众举报等措施,及时掌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信息。
4.3 建立并加强管理粮食安全预警检测部门
建立专门的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部门和专业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站点,加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平台管理,保证有专门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展粮食安全信息收集、粮食安全市场调查和粮食安全检验新方法的探讨和研究[6]。要通过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站点,加强对粮食污染物、真菌毒素等项目的监测。
4.4 加大资金投入,顺利开展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和检测经费,购置先进的粮食检测设备,配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检测工作,检测经费足额到位,使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4.5 增强农民粮食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对个体收购企业的粮食质量监管,大力宣传和传授粮食储存质量安全知识,使广大农民了解粮油科技知识,增强粮食质量安全意识。另外,还要解决农户储存形态简陋原始的问题,研制一种小型现代化的简易粮仓,切实解决农户储粮质量安全。
4.6 提高检验技术人员技术
加强检验队伍技术人才的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定期对农民、个体收储企业、个体加工厂等进行安全储粮、加工、烘干等知识讲座,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保证粮食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对食品质量的保障,更可以有效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