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11周琳琳
周琳琳
(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 辽宁 丹东 118000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在临床较为常见,因患者年龄较大,机体耐受力较差,术后疼痛较为严重,不利于疾病预后。据数据显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改善症状,避免长时间卧床休养引起严重并发症,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因此,本次研究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71例患者,观察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36,年龄小至60岁,大至80岁,平均年龄则为(65.31±2.4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7例,年龄小至58岁,大至80岁,平均年龄则为(65.28±2.69)岁。对2组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无手术禁忌证;(3)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2)非自愿参与研究;(3)临床资料不完整。
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1)健康教育宣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采取通俗易懂话语,通过发放知识卡片、院内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教育知识讲解,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健康意识。(2)疼痛评估。合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制定疼痛干预计划,可借助NR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若分值>4分,应立即告知医生,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予疼痛干预措施。(3)镇痛药物干预。①超前镇痛:术前1天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镇痛药物给予止痛处理,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②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情况给予多种镇痛方法,防止药物不良反应,例如通过聊天、播放音乐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4)个性化干预。结合患者疼痛耐受性、病情情况和镇痛药物反应情况,制定个性化、有效性干预计划,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况,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3 观察指标:对2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对比,疼痛评分以NRS评分为标准,总分10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疼痛:1-3分,患者睡眠不受影响;中度疼痛:4-6分,患者睡眠受影响;重度疼痛:7-10分,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舒适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总分为112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好。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个标准,总分100分,分值在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分值在60-89分为一般满意,分值在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5 结果
5.1 2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对比:观察组手术当天和术后3天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舒适度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对比分)
5.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疼痛属于临床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而言,因患者年龄较大,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较差,若术后疼痛严重,再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导致肺栓塞、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对于疾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围术期给予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尤其重要。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对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评估疼痛知识教育、疼痛程度,以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3]。根据患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宣讲,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通过聊天、止痛药物等形式,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促进疾病康复[4]。此外,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况,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既能促进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又能改善症状,促进疾病治愈[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3天和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其疗效相对于常规管理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可作为有效的管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6]。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疼痛,提高满意度,促进疾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