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12-10朱春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圆明园鲁迅文本

朱春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可以进行同文本比较,也可以进行类文本比较,还可以进行异文本比较等。文本比较,能够增强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分析文本的能力和综合文本的能力。比较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种比较的意识、能力、习惯和方法能转化为学生认识世界、解读世界的方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张志公先生曾经这样说:“比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若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累得更多些,更快些,归纳得更准确些,更深入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可以在同文本之内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文本之间进行比较。总的来说,比较的方法就是“同中寻异”和“异中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同文本比较,增强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比较阅读,首先就是同一个文本之中的比较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字词句段等进行比较。将“字词句段”置于“篇”之中,要引导学生求同存异、比较分析、反复揣摩、积累归纳。比较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掘学生的阅读创造性,深化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比较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到作者写作的精妙。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进行词句比较,还引导学生进行段落比较、写法比较,从而让学生积累语言、体会表达、领悟情感。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让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都构成了文章叙述描写的结构性框架,但角度不同。“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开篇点题,而“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对圆明园过去的一种概括,包括布局、建筑风格、收藏的文物等。“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讲述的是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在比较中,学生领略到作者写作艺术的匠心。比较,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从而激发了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教学中,笔者还将视频与文本进行比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观看“圆明园的毁灭”的视频,更增强了自己对圆明园被毁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的真切感知。同文本比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本思考能力、探究能力。

同文本比较,不仅仅包括内容的比较,也包括写作形式的比较。同文本比较,能深化学生阅读文本的深度,扩展学生阅读文本的广度。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多方位、多视角的联系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将文本的解读融为一体,在比較中能真正领略文本的写作秘妙。

二、类文本比较,增强学生分

析文本的能力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来展开的。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同文本比较,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类文本比较。所谓“类文本比较”,就是将同一主题、同一文体等的一组文章进行比较。类文本比较,要“以篇带类”,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把握语文要素,感知文体特点,深化主题理解。总体上说,类文本比较包括两个方面,即同一人文话题类文章的比较以及同一语文要素类文章的比较。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相关的神话故事。其中既有中国神话,又有外国神话;既有文言文又有现代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神话文本之间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神话的文体特质。如《盘古开天地》让学生感受盘古的伟岸挺拔和无私奉献的形象,《精卫填海》让学生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普罗米修斯》让学生感受主人公为人类幸福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女娲补天》让学生感受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品质,等等。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感悟到这些神话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能自主概括出神话文体的特点。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更感受到了神话神奇的想象,从而领略到神话的永久魅力。类文本比较阅读,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对同一体裁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类文本是一类有关联的结构性文本。类文本的比较可以引导学生从类文本的主题、表达、选材和文体等方面展开。在类文本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单元导语,注重语文单元后的交流平台的应用。类文本的比较,有助于学生领会编者的意图,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类文本的分析能力。

三、异文本比较,增强学生综合文本的能力

比较阅读,不仅可以进行“同文本比较”“类文本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异文本比较”。所谓“异文本比较”,是指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将同一作品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将不同作品的内容进行比较,等等。相比较于同文本、类文本,异文本之间的比较,更彰显着教者的教学智慧,更彰显着学生的解读智慧。因此,异文本比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本综合能力。

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因为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的差异缘故,学生对其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相关的群文进行比较,从而发掘语文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等。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笔者将鲁迅的《故乡》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把握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同一作者的相关文章进行对比,比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其他小说作品,比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小说中写人的旨趣。在这一单元,教材不仅编入了鲁迅先生写的作品,还编入了写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结合写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解读鲁迅先生写的作品,在对比中,学生认识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初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思想成就、革命成就等。

异文本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相关的方法,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相对于同文本的比较、类文本的比较,异文本比较的时空更大。在异文本的比较中,教师要善于归类,善于及时概括、提炼和总结相关的内容等。教师应通过对不同作品、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以及不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比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认知。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这样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同文本比较、类文本比较以及异文本比较,促进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进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染。总之,比较阅读,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圆明园鲁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圆明园里过大年
孔乙己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