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角下初中语文诗歌阅读的教学探索

2021-12-10周淑萍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周淑萍

【摘  要】审美教育是指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展开的美育熏陶活动,目的是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品位,由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其中,诗歌是内容精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节奏鲜明的一类文学作品,具有突出的美育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诗歌阅读指导去落实审美教育。本文将客观分析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人文美等多个作用,阐述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诗歌阅读指导活动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101-02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Poetry Reading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

(The Fourth Middle School of Shaow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ZHOU Shuping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nurtur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order for students to have a pair of eyes to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an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express and create beauty. The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and gradually form a healthy aesthetic taste, thereby enriching the students' spiritual world. Among them, poetry is a kind of literary works with exquisite content, concise language,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distinct rhythm, which plays an outstanding role i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refore, Chinese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should carry out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poetry reading guidance. This article will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beauty of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rhythm, and humanities, and explain how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poetry reading i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infil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Aesthetic education;Poetry reading;Teaching strategies

一、创设诗歌鉴赏情境,突出诗歌的意境美

在常规的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单向的,即教师会直接讲解诗歌的表面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将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看似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积累语言知识,但是实则却会出现无效教学行为,学生不仅有可能会走神,根本没有产生认知记忆,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难以突出诗歌本身的美育功能。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主动创设诗歌鉴赏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使其投入自己的情感、认知记忆,据此指引学生正确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初步丰富学生关于美的体会,落实美育目标。

在《观沧海》古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让学生顺利鉴赏这首诗歌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去领会作者在登山望海时所产生的雄伟抱负,让学生产生胸怀天下的胸襟。为此,笔者就利用电教资源创设了诗歌情境,播放了一则以我国碣石山的山海交映景象为主题的视频,同时播放了《观沧海》古诗朗读音频。学生本身就对大海、高山心生向往之情,在视频、朗读音频的共同启发下,本班学生也确实进入了阅读情境中,内心涌现出难以控制的激动之情,不禁赞叹着祖国山河的壮美景象,也渴望树立雄伟的理想抱负,生出了强烈的进取心理。这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自主鉴赏《观沧海》这首古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学生能感受到古诗的澎湃气势,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了《观沧海》的文学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在何种境况下有感而发,写出了《观沧海》这首古诗,帮助学生换位思考,希望学生可以顺利实现深度阅读,感受诗歌的质朴语言、蓬勃气势、悲壮意境。

二、组织诗歌吟诵活动,突出诗歌的语言美

说到诗歌,那么就不得不提到诗歌吟诵活动,且正是因为诗歌已经足够深刻,可以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所以学生才能在诗歌吟诵活动中实现美的创造,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调整诵读语气、节奏,让学生自主表达美、创造美。而且,吟诵活动本身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初中生在诵读诗歌时能做到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声音再现意境,而这就可以切實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更易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诗歌吟诵活动,鼓励学生用声音去展现诗歌的内涵美、语言美,让学生在快慢有度、句式规整的节奏下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荷叶母亲》是一首散文诗,与常规的句式结构相似、节奏鲜明的诗歌不同,这首诗歌并没有押韵,规范每句话的字数,但是却依然带有丰富的美感。在本节课上,笔者就组织了诗歌吟诵活动,先让学生默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主要内容、整体意境,方便学生在脑海中展开阅读创作活动。接下来,学生就可遵循自己的情感体会、阅读感悟,自主吟诵《荷叶母亲》,用声音去传递情感、思想。其中,本班有一个学生在吟诵《荷叶母亲》时,便展现出很好的共情能力,他非常善于通过调整吟诵语速、语气去表达不同的情感,从最初的轻松、惬意,到后来因为下雨天而使“我”产生烦闷之情,再到“我”看到荷叶在保护红莲时,得到母亲庇护的安然过程,都非常动情、真实。虽然没有使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慷慨激昂的语调,但是能让人沉浸其中。显然,这个学生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荷叶母亲》的语言表达特点、节奏美,不仅顺利创造了美的事物,而且让其他同学产生了美的感受。对此,笔者就表扬了学生。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开始自主吟诵《荷叶母亲》,且学生之间也相互帮助、彼此指正,非常有效地展开了美的探讨。

三、探索诗歌主旨内涵,突出诗歌的人文美

审美教育还包括学生在诗歌阅读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人性美、人文美,也就是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情况。虽然初中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情感发育状态是比较全面、健康的,而且由于比较感性,一旦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情感共鸣,准确把握了诗歌的人文内涵,那么学生则会自觉反复品读、鉴赏诗歌作品,代入自己的思考、理解,自主进行诗歌鉴赏表达。这样一来,也能直接对学生产生思想启迪,有利于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金色花》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通过吟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还让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诗歌的深刻意境。结合标题“金色花”,通过思考诗人渴望自己变成金色花去想象妈妈的反应,去探索诗人在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积极分享自身的阅读感悟。而且,在现阶段,学生内心最依赖的还是自己的母亲,因而他们能真正理解作者躲在角落观察母亲,内心对母亲充满眷恋、依赖的感觉,而这就有利于切实优化学生的共情感受,有利于促使学生探索诗歌的人文美。果不其然,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本班学生都表示母亲是强大的、温柔的,就像是勇士一样永远站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安然生活,体会幸福、快乐。趁此机会,笔者也让学生主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恩、赞美之情,告诉学生要始终铭记母亲对自己的付出、牺牲,当学生长大后,也要保护自己的母亲,成为母亲的荫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讓学生在诗歌鉴赏、阅读活动中投入百分之百的情感,促使学生自主鉴赏诗歌内涵、创设意境的方式方法,以及诗歌本身的句式结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切实实现有效阅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将审美教育与诗歌阅读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序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胡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鉴赏力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2]谢曼.初中语文中外诗歌审美教育差异性探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