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2021-12-10闫玉霞

家长·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闫玉霞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让学生深刻感悟生命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2-0185-02

Let Students Realize the Meaning of Life

——An Analysis of Lif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Xif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YAN Yuxi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s tha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 In daily teaching, us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sense of life, so that life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can be organically combined, and students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lif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strengthen lif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s; Chinese teaching; Life education

生命教育,既要讓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又要引导学生注重生命价值的提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日益重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日益紧密。农村小学生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还能使其感悟生命的真谛所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

一、不断夯实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实力

(一)切实注重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强化

要想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切实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既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素养。同时,应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系列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教育知识,致力于良好生命素养的塑造。

另外,在不断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的同时做好总结与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命感悟能力,并以语文学科为载体进行渗透,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到强化,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二)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新课改下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人生道路上需要扮演好领路人的作用。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教师需要注重自身身份的转变,引领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选择,使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使其朝着更高人生目标迈进。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还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关注更加重要,他们渴望自身的生活丰富,渴望得到周边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对其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的关注,在尊重、平等、赞赏和交往中与其积极互动,促进其生命意识得到有效加强。

二、切实借助教学环节强化生命教育的开展

(一)设计环节

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学环节中进行,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彰显生命理念,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感染与熏陶,教师需要在设计环节下功夫,切实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注重生命教育元素的挖掘。常见的生命教育元素主要包括对生命的热爱、敬畏、尊重、保护,以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设计工作,通过研读教材,掌握教材自身的深层含义和包含的生命教育素材,在充分挖掘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情,针对性地在课前进行教学预设,这样就能更好地确保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实践得到高效开展。

(二)课中环节与课堂环节的结合

课中环节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既要注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又要打造张弛有度和动静结合的课堂,不失时机地开展生命教育。

第一,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来使学生感受生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情境感悟法的应用,利用语言感染和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参与到文本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利用视频生动而又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再根据视频内容来阅读课文,这样不仅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更加直观,而且精彩的片段也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悬念,使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到古人的生命智慧所在。再如,在《大禹治水》这一课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禹的看法。也可适当地设置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如果你是大禹,你能做到三次经家门不入吗?”

第二,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生命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主要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知生命,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比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相关的故事和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王冕、孔融、曹冲等的童年趣事,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刻画的了解,掌握刻画人物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并使其从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

首先,引导学生加强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从中达到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新课改下的教材中收入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选择的,具有较强的特色和特殊意义,每篇优秀文学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时代特色,所以教师需要切实地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作者与写作背景的收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情感铺设下促进生命教育的实施。其次,引导学生品位课文,从中感悟生命,最后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当“母亲”这个词进入眼帘时,你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什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带进去,再读课文的题目和内容,并思考课文为什么要采用“深”来表达慈母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感悟中感受情深,比如通过作者刻画自己母亲的外貌和语言以及动作的句子,往往能感觉到好比在描写自己的母亲,从而体现母爱深情。在导学环节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课文的学习,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写了慈母几件事?写出了慈母的哪些特征?(2)题目是《慈母情深》,文中哪些语句、词语表现了慈母的情深,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探究环节,要求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在这样开放性的题目提出来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性的观点,并选派代表上台为同学们演讲。这样,学生就能在上台表演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其他小组和教师则可以对表达的理由进行打分。最后在一场激烈的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结到一点,“我”的母亲:平凡、勤劳、慈祥、善良、刚强、有见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此外,在这堂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积累文中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组织起来,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论述,最后要求学生以课文主题来写一篇作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切实强化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其感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所在;需要切实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让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目的。

注:本文为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学科生命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Q〔2020〕GHB19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程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探究[J].教师博览,2020(30).

[2]肖平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

[3]张丽雪.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亚太教育,2019(04).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