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2021-12-10郑前进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数据

郑前进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发展,高校大力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服务能力。文章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法,在教学管理信息建设模式的分类模型研究基础上,针对“四类”建设模式从释义、优劣和适用场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性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委托建设模式”开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针对需求分析、厂商选择和项目实施(切换方式和数据迁移两个重要关注点)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个性化需求;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21-0045-04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根本,[1]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生需求日益增长,持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建、扩建或改建各类教学管理事务信息系统或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4]是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质量、增强服务人才培养效能的有效路径和必要选择。当前,高校在大力开展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迭代更新建设。探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5-7]及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为助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及特点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或平台等软件类建设,以及为系统或平台运行提供支持环境的硬件类建设,建设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未涵盖硬件类建设方面的内容。

依据系统或平台建设过程中是否有软件供应商参与以及参与的形式,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自主建设模式”、“标准建设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和“委托建设模式”四类。分类模型如图1所示。下面主要针对“四类”模式从释义、优劣、应用场域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1.自主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指高校未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完全依托自有力量自主设计、研究和开发建设。“自主建设模式”主要优势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第一,在需求理解和响应上,自有开发人员熟悉学校教学管理业务工作,具有业务需求理解的先天优势,能从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深度融合考虑,完全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匹配性需求开发。而且,在开发进程中出现非结构性甚至是结构性的需求变更时可以自主及时调整和响应,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合作方式下,不管是完全个性化开发建设,还是标准产品基础上一定比例的个性化开发建设,特别是出现影响系统结构性的需求变更时需要重新评估,经费和时间商榷一致才能继续推进。

第二,在运维服务和优化上,自有开发人员可以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也可以及时实现新的优化性需求,因为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教学运行工作是有及时性和先后性要求的,比如排课工作开展前,必须先要完成培养方案的建立并执行开课计划,如果应用系统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无法成功执行开课计划,整个教学运行工作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后续的业务工作将无法按计划推进,所以支持系统的及时有效运维,是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自主建设模式”开展信息系统或平台开发建设及运维管理优势明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需要构建的教学支持信息系统或平台,特别是一体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构成上更加庞大,内在逻辑上更加复杂,技术实现要求上更高,高校要实现这些应用系统的自主开发建设,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力量支撑。鉴于此,实行“自主建设模式”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校数量呈递减趋势。

2.标准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指高校通过直接采购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标准产品,不需要实施需求性的再开发,进行程序的安装、部署、运行即可满足建设及应用要求。“标准建设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首先,见效最快。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或平台的建设,其功能开发也即产品功能的实现过程(含功能测试等)需要的时间是最长的,直接采购符合应用需求的标准产品,从高校的维度看减少了功能开发过程,建设完成的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及时上线支持业务工作的开展。

其次,稳定性好。标准产品是软件供应商根据市场潜在用户存在的共性需求自主进行开发的,实质上是供应商的“自主建设模式”产品,需求比较明确,分析较为全面(销售目标驱使),所需求的功能实现、响应自然契合,而且作为普适性的标准化产品,各项功能测试的质量有保障,存在的功能性BUG较少,产品运行的稳定性较好。

最后,价格有优势。从软件提供商的维度,标准产品属于一次性投入开发建设(含版本的迭代更新),不限数量地进行推广销售(产品整体打包或产品模块选择),应用产品的用户分摊了建设成本,高校采购标准产品的价格较其他建设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价格商榷弹性存在较大空间。如果是体现差异性服务数量的标准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所采购高校提出的服务数量需求。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流程、要求多样多元,目前直接采购需求完全匹配的标准产品服务教学管理业务工作,在实现程度上相对有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模块化标准开发与个性化选择组装,满足多维度的不同需求,采用“标准建设模式”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联合开发模式

该模式是指高校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通过与软件供应商共同开发建设,在需求的理解与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建立、数据字典的研究与设计、功能实现的开发与测试、程序的安装与调试等过程中,实行全程的深度介入和主导参与。采用“联合开发模式”主要是基于如下两点考虑。

第一,高校的自有技术力量,不足以开展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通过以外为主、以内为辅的联合开发形式,在实现完全个性化需求开发的过程中,深度学习、掌握技术、积累经验,为以后对应系统或平台的升级改造储备自主建设力量。同时,以此具备了完全可以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甚至自主承担所建系统或平台的运维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

第二,实现完全个性化需求开发最有利于支持相应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目标效果与经费投入通常呈正比关系,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是最大的。自有技术力量的投入,可以在工作量总数一定的条件下减少合作开发商的工作量投入,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同时,最大可能地实现了系统的自主运维管理,节省运维保障成本。

由于校企合作双方怎么“联合”本身就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软件供应商对这种合作模式的积极性不高。一直以来,采用该模式的高校不多。对那些与软件供应商已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高校,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为了实现个性化开发和自主运维管理,“联合开发模式”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方式。

4.委托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指高校通过采购标准产品的方式无法满足需求,不具备自有技术力量储备,或不需要在技术层面上的全程和深度参与,委托软件提供商开发建设完成,实现完全个性化开发,或在版本标准产品基础上的定制化开发。“委托建设模式”主要优点如下。

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新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同时,教学管理工作的纵深发展,使需要建设的业务信息系统,特别是核心业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庞大和繁杂,而软件提供商在技术实现上有保障。

第二,“版本标准产品+定制”是高校开展核心业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普遍采用的形式,开发建设过程主要分为大版本产品形成和完全个性化实现两个阶段。其中大版本产品形成阶段是指在一定建设阶段内,应用同版本产品的高校,根据业务实际提出不同需求,经适应性共性需求开发优化形成,相当于集聚各高校共同智慧,改进优化版本标准产品,直至封版不再进行共同优化,转而实现高校全个性化。毫无疑问,大版本产品形式较传统建设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委托建设模式”的主要缺点:一是完全个性化开发的成本较高;二是系统或平台建成后的运维,一般只能委托软件提供商,存在运维人员变动快、响应不及时、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是高校相关工作交流时的关注焦点和热议话题。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实施策略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核心内容,“委托建设模式”是当前及未来普遍应用的构建模式。应用“委托建设模式”开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关键要做好需求分析、厂商(产品)选择、项目实施等环节。

1.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是系统开发的根本依据,是市场产品契合度的判断依据,功能需求提出的质量标准是系统建设成效的前提和基础。需求的提出与分析可以从如下三个维度综合进行:一是以人才培养全流程为主线,以业务管理工作为支线,针对每个业务管理工作,遵循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和要求,设计和优化信息化方式下的对应工作流程,围绕该工作流程线上的每个节点,分析不同用户应该或潜在关切的应用功能。二是以原系统为基础素材,从流程设计、功能响应、用户体验等方面深度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的实现、改进和优化,是新建系统需求构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三是以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制度要求等为基础,提出符合应用的需求,同时基于前瞻性的视野,提出适合一定阶段内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发展的拓展性和可持续性需求。

2.厂商(产品)选择

厂商的选择尤为关键,直接影响着系统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关系着系统建成启用后日常运行维护的服务保障质量。廠商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一是服务质量情况,包括系统建设及运维等全过程质量,特别是主流厂商的开发技术均能支撑开发建设,其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是选择的重要关注点;二是主营业务范围,是否包括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是否在未来发展定位中有质的调整;三是建设模式偏向,即厂商关于定制的积极性、接受程度和实践响应情况,特别是标准产品匹配度不高、需要定制化比例较大的高校需要重点关注;四是特殊技术要求,比如系统架构、数据库、开发语言、支持操作系统等。

围绕上述需要了解厂商情况,可以从如下具体路径进行:一是调研高校,先开展宽广度的了解性调研,即以电话形式调研目标高校,了解高校系统应用、建设厂商及成本价格情况;然后对潜在目标进行深度调研,从了解性调研结果中筛选潜在厂商,对用户高校进行面对面交流,更全面、更深层次、更具体地了解厂商及产品情况。二是调研厂商,经高校调研后比较整理,基本可以形成更小范围的意向性厂商,通过厂商进校和走入厂商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厂商及其产品情况,包括项目经理的安排等,因为优秀的项目经理对系统建设进度及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三是体验产品,一般厂商都提供最新版本标准产品的体验服务,申请开通各层级角色(教务及学院教学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体验账号进行直观的应用体验,听取和整理大家的反馈意见,作为产品及厂商选择的重要参考。

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着力推进系统功能开发按时间表完成和启用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新旧系统切换方式和数据迁移等问题。

第一,关于切换方式方面。新系统启用时旧系统停用,实现新旧系统无缝对接的一次性完全切换,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方案,前提是新系统在迁移数据及新数据双维数据基础上所有应用功能同时接管并能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这个前提的实现除非是在测试环境中完成功能开发才行,而各层级用户接受培训并应用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与旧系统同步运行,并完全模拟开展业务工作,直至新系统应用功能在测试环境中的运行能正常实现切换,其过程要求在实际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贸然采取一次性完全切换,存在较大困难和较高风险,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实现新旧系统并行运行切换,会大幅增加并行运行期间有关业务的工作量,而过渡性并行运行后切换是比较有保障且可行的方式。并行运行过渡期的选择及具体方法的实践路径如下:首先,考虑当前学期课程编排是在上学期进行的实际情况,新系统的正式启用尽量选在新学年的前一学期,并从源头业务培养方式制定和开课计划执行开始。其次,新系统启用学期为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过渡期,学籍处理需并行工作,即新旧系统同时进行学籍维护(工作量倍增),新系统启用学期的课程成绩在旧系统完成录入。最后,选择暑假完成启用学期课程成绩的增量迁移,新学年学期正式停止旧系统的应用,完成新旧系统运行切换。当然,新旧系统并行运行方式及其方案,需要结合高校及产品实际充分讨论确定。

第二,关于数据迁移方面。原有数据的准确迁移,是一次集中进行数据规范性修正的过程,是新系统建设内容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新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由于新旧系统数据存在结构差异,原有数据多维且海量,如果旧系统非成熟厂商承接,可能还存在数据结构设计不合理、数据产生不规范、存储数据不标准等情况,数据迁移的工作量及其难度不亚于功能开发。数据迁移的两个关键环节是数据分析和数据修正,数据分析是要从教学数据中找出问题数据,包括原始数据本身存在的冗余性数据、错误性数据、缺失性数据等,以及新系统数据结构要求的增补性数据和转换性数据等。数据修正是针对数据分析发现的全部数据问题,在尽可能追踪造成的原因以便助力改进工作或系统的同时,确定问题数据修正方法并予以修正,修正信息(即修正前后对比)时尽可能进行详细纪录和备存。由于教学工作数据链长,集中迁移难度大,整体影响系统的分模块启用,数据迁移可以根据业务工作节点分散进行,这样可以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关联性的数据分析、修正和迁移,并在对应业务模块启用过程中进行检验、发现和修正。数据迁移过程一般会持续全教学业务周期,比如培养方案数据,即使在系统启用前完成了数据迁移,顺利开展了教学计划执行,通过了成绩数据迁移及输出的关联性检验、修正,还存在毕业审核的反向检验和修正。

三、结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战略任务中,提出了“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和“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要求。高校要通过加强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和人性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英姝,吴占坤.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6):117-119.

[2]王胜利,朱晓平.事务驱动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3):74-77.

[3]林燕芬.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4):176-177.

[4]滕金国,李贵安.高校排课管理相关问题分析及个性化排课模式探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9):46-49.

[5]黄波,朱昌平,黄健元,等.基于用户视角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9):69-74.

[6]崔志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統建设与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23-25.

[7]王岩,武艳.更新教务管理系统的实践与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0,6(6):536-54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数据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