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师生备考过程中的情绪管理研究

2021-12-10蒋李平

职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讲故事

蒋李平

摘 要:“讲故事”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浙江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个人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往往直接体现在自身行为中。本文围绕中职幼师生在练习讲故事过程中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学生容易产生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着手,通过联动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同伴、教师团队,构筑学生的思想链、支撑链、帮扶链和科研链,大力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备考信心。

关键词:中职幼师生 讲故事 情绪管理

故事讲述是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让幼儿从中明白道理,了解知识。“讲故事”是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最基本的语言教学手段,因此,“讲故事”是幼師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中职幼师生来说,“讲故事”课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考的必考内容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长时间的讲述训练使学生在情绪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却是有好坏之分的。因此做好中职幼师生的情绪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讲故事”课程练习过程中幼师生出现的情绪问题

儿童故事相对简单,中职幼师生没法感受到故事中的童趣,因此多数学生对“讲故事”课程不够重视,认为“讲故事”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导致中职幼师生对“讲故事”课程练习次数没有舞蹈、声乐或者美术等课程多。

专业训练不同于平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它需要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并进行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讲故事”课,容易使幼师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对故事的兴趣,容易在考场上紧张,发挥时好时坏不稳定。

很多幼师生在专业训练初期会出现声音轻细、不敢出声、表情不自然、动作不明显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部分学生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学生仍存在上述问题。

渐渐地,班级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产生了优越感,这也使得班上能力较差的学生压力增大,容易产生挫败感,开始变得自卑。

有些学生家长自视高人一等,认为自己的孩子进入了高考班,而盲目地对他们提出钢琴、声乐、“讲故事”等方面的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孩子的考试压力。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较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行为表现较为懒散,学习上不够努力,作业拖沓。

二、幼师生在讲故事练习中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

(一)故事本身因素

儿童故事阅读的对象以儿童为主,因此故事情节相对较为简单,语句上重复性多,故事角色对于成人来说略显幼稚,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却并不适合青春期的学生,因此这样的故事本身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对故事内容兴趣不大。如高职考所给题库《拔萝卜》《春雨的色彩》《儿歌:我是三军总司令》之类的故事,内容单一,除了角色发生变化之外,还有语句的重复,学生觉得这类故事内容略显枯燥,不愿意反复练习。

(二)学生年龄因素

参加高职考的学生还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较为敏感,一方面想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另一方面又怕事情没做好,受到责罚,复杂的情绪使他们在做事情时畏首畏尾,在课堂上不敢表现自己。

而且他们缺乏对负面情绪的调节能力,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自暴自弃、易哭、厌学等行为,更有甚者,产生抑郁情绪,极大地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课后练习的质量也不高。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笔者所授课的年级段中,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不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例如,当他们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下降而无法排遣心中的抑郁时,他们只会说“没关系,我相信你能行的”等对于孩子来说无关紧要的话,而当他们的孩子有了些许进步而开心不已时,他们又会说“我觉得你还可以考得更好”或者“这次你只是侥幸而已”等不顾及孩子情绪的话,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四)教师因素

某县级市中职学校的“讲故事”课程几乎都是由一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让教师重复运用同一教学模式,容易故步自封,课堂上少了创新意识,使本来就枯燥乏味的练习课更加无趣。

三、解决幼师生情绪管理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任课教师联动班主任及心理老师,构建情绪认知思想链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毕竟只有教学的时间与学生相处,时间较短,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因此,任课教师可以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与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教师还可以向班主任询问某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发现学生情绪问题的初期,任课教师可以联动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堂,针对有关情绪的知识开展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定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正常的。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去调节消极情绪,有效地掌握更多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

如针对练习“讲故事”过程中容易烦躁的学生,可以利用心理上的脱敏法,通过听童声儿歌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让其在儿歌中感受童言童趣,循序渐进地接触幼儿的作品,从而达到喜欢“讲故事”课程、并能在“讲故事”课程中找到愉悦感的目的。

在班级中传阅情绪类绘本,如《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野兽出没的地方》《卡夫卡变虫记》《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等,既可丰富学生的故事题库,为创编故事提供灵感,又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做好情绪管理。

(二)任课教师联动家长,组建情绪表现支持链

家庭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任课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家长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避免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在情绪上、行为上的变化。笔者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周末回家给自己的父母讲故事,采用这样的方式,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家长也了解到孩子学习的内容,认识到孩子学习的不易,不再盲目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钉钉等信息化工具,组建家长群,发送给家长一些备考建议。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专业情况以及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不关心孩子的家长重新认识孩子。家长也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合理应对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联动同伴,渗透情绪引导帮扶链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同伴之间的交流及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比师生之间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的只注重成绩,没有技巧性的训练,忽视“讲故事”内容应有的学习技巧,只会把他们带入到死胡同。过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都会影响他们对“讲故事”的热情,甚至使他们对“讲故事”产生厌恶之感。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某市某一学校的“自主三人行,幸福课堂”教学理念,进行分组管理,教师有意识地在每一个小组中安排好、中、差的学生,以好促差,让相对较差的学生无形中有了学习模仿的对象,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无论是成绩处在中间的学生,还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辅导或者无意的示范中,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信心,转变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促使他们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邀请往届优秀毕业学生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或传授经验,让他们从自身角度,讲解在备考“讲故事”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可以采取的学习方法及遇到情绪问题时应如何及时排解等,也可以即时解答备考生出现的问题。

(四)联动教师团队,强化情绪管理科研链

笔者所在的学科以学前教育研究室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团队,形成学科融通、辅助备课的教研模式,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不再是由一位教师想办法解决,而是团队一起解决。

如笔者所言,在“讲故事”课堂中,笔者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传统的授课模式外,丰富训练的方式方法,为了在枯燥的练习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在课堂中加入了游戏环节。

比如学习领悟不同动物的声音时,通过学生角色扮演、“你来说我来做”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动物角色的音色、性格等特征,让学生深入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角色的特征。

为使学生能有更多讲的实践机会,教研组积极与学前教育研究室领导成员召开科研会议,商讨对策,并做出在训练后期增加下班级和幼儿园的内容任务安排。学生除了给熟悉的人讲故事之外,还要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讲故事,感受讲述对象从成人到儿童的不同,深入幼儿角色讲述幼儿故事,锻炼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AlbertEllis, ArthurLange.阿尔伯特·埃利斯,等.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应介聪.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心理素质训练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8).

[3]靳梅.中职技能大赛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事件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6(13).

(作者單位:浙江省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讲故事
听鬼鸮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