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大学习》丁真一期节目的破圈政治传播效果分析

2021-12-10李庆林孙凌霄

视听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丁真破圈圈层

李庆林 孙凌霄

在社交媒体时代,公民的互联网参与呈现出圈子化、层级化等新特点,这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政治信息获取模式以及政治参与方式。在此背景下,许多主流政治传播主体开始寻求“破圈”方式,冲破圈层“次元壁”来提高政治传播效果。在2021年年初的第十季第十期《青年大学习》节目中,流量明星丁真被邀请参与录制,这一“破圈政治传播”实践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分析。

一、《青年大学习》和“破圈政治传播”

《青年大学习》是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先进思想的青年学习行动,通过播出视频、组织答题等形式提高青年的政治水平。它的主要受众是中国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是共青团中央以及各地共青团的微信公众平台,偶尔也会被分享至微博、哔哩哔哩、抖音等网络平台。

丁真的藏语全名是丁真珍珠。2020年11月,因其偶然被捕捉到的微笑意外走红网络,网友们称他的笑脸“原生态”“野性”“朴素”“纯真”。不久,“新晋顶流”丁真成为家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旅游大使,先后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外交部、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官方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丁真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网络春晚》担任表演嘉宾,并登上联合国的演讲台。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节目于2020年秋季学期播出,主要内容是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述。每周播出一期,共有14期,包括10期节目和4期特辑。2021年1月11日,《青年大学习》播出第十季第十期节目——《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此期节目的摄制组来到了丁真的家乡理塘,跟随主持人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敏,看中国人民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这支10分钟的视频中,丁真于6分25秒至7分15秒作为村民嘉宾出场,用50秒钟讲述了近年来家乡和自己生活的改变。

“破圈政治传播”与网络圈层化和政治传播机制的新变化息息相关。目前,网络的圈层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学者彭兰将网络圈层划分为网络圈子和网络层级,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类①。学者喻国明在2020年10月由中国社科院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中提出,破圈传播和沟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当中之于传播最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以使更多的圈层以外的人群、阶层,能够在传播之下,形成一种沟通,形成一种情感的共振和关系的认同②。

已有的研究表明,非理性已经颠覆逻辑性,成为当代政治传播机制当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政治传播体现出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的内容转向、从阶级主体到身份主体的主体转向,以及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对立的形式转向等逻辑特征③。在国内外政治传播领域,不少学者开始从后真相政治、政治行为的去政治化、政治人格化传播、情感政治传播方向入手,研究网络时代下的政治传播形态。这些前期研究为破圈政治传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铺垫和指引。

本文将“破圈政治传播”定义为:个人或组织通过媒介向公众传播与政治相关或具有政治意义的信息时,突破某些网络圈层,使得圈内公民的政治态度、信念或行为发生改变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范畴下,以“《青年大学习》邀请丁真参与录制”这一突破饭圈、年龄层壁垒的政治传播行为为例,通过分析本期节目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及收视效果,结合“青年大学习丁真”等相关微博热搜话题的舆情分析,探讨这一实践的得失和启示。

二、《青年大学习》丁真一期的节目制作和宣传特点

良好的传播效果的前提是优良的内容制作和宣发。《青年大学习》丁真这期节目在内容制作和宣传上与往期有许多不同,我们将播出时间相近的同属第十季的第八期(2020年12月28日播出)、第九期(2021年1月4日播出)节目进行比较,从内容、制作、宣传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节目主题、主持人、嘉宾、场景环境、镜头语言、节目宣传等6个细目,如表1所示。

表1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三期节目内容制作和宣传对比

从节目主题看,《青年大学习》这三期节目紧贴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导向,从民生等各方面宣传叙述国家脱贫状况和问题,属于政治传播范畴。

从主持人和嘉宾的选择看,第八、九期选择了“学生+老师”的组合,而第十期选择了“驻村第一书记+村民”的搭配,尤其是邀请到拥有顶级流量的网红丁真,为节目引来了流量和热度。丁真是从微博平台爆红的颜值圈网红,在微博美女帅哥榜排名第一位。根据微博平台3月发表的《2020微博用户发展报告》,90、00后微博用户两者占比接近80%④。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关注人群都是青年人,且乐于使用微博平台接触社会。

从叙事方式看,三期的主题都是“脱贫攻坚”,但第八、九期节目以理论化的讲解为主,而第十期节目从具体实例出发,让基层的人民发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接地气”又易于理解。

从拍摄方法看,第十期节目的形式更多样,从单纯的教育访谈变为丰富的影视故事。可见,《青年大学习》丁真这期节目,在叙事方式、拍摄手法方面也做了突破。

从宣传手段看,第十期节目官方宣传使用的平台更全面,宣传频率也更高,突破了饭圈、年龄层以及媒介圈层。共青团四川与网红丁真在微博上的亲切互动,既体现了“政治”和“饭圈”的融合沟通,又体现了中央平台与微博平台圈层间的交流。

三、《青年大学习》丁真当期节目的破圈效果分析

通过三期节目不同参数的对比以及第十期节目播出一周内网络平台的舆情监测,分析节目影响人群数量的变化及网民的态度,进一步观测该期节目破圈传播的规模和效果。

(一)收视、点赞、评论与转发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狭义上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⑤。本文通过节目收视率、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4个类目,将第十期与第八、九期节目进行对比,来看三期节目对受传者心理、态度、行为影响的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三期节目收视效果对比

从节目视频的收视情况来看,第十期节目的总点击量和参与互动人数比第八、九期节目来说各提高了约30%,说明丁真这期节目的破圈政治传播规模范围明显扩大,如图1所示。

图1 收视量对比图

从网友搬运的情况看,第八期和第九期节目在B站和抖音平台上,网友转发的大学习视频大都为答案视频,第十期节目除却数量相仿的答案视频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丁真在视频中的cut和特写,说明丁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和转移了受众的注意力。

虽然第十期节目较前两期节目的传播范围变大了,但是就二次传播内容来看,在青年聚集平台,受众并不重视节目内容,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应付作业和观赏嘉宾主持人身上。

从地方共青团在微博平台的表现看,三期节目的主办单位——地方共青团都有官方账号,但关于《青年大学习》的内容更新没有规律。四川共青团不定期更新《青年大学习》每期的内容,丁真这期则前后转发了4次,不仅上了热搜,还获得了大量的赞、转、评。共青团陕西省委官方微博“三秦青年”未宣传延安的第九期节目,却蹭热度宣传了丁真这期。中华全国学联是《青年大学习》在微博的唯一全国官方播出平台,但每一期的播放量都寥寥无几,三期点赞、评论、转发量分别是(6,3,12)(1,0,5)(1,1,17)。

(二)舆情分析

据清博舆情数据,2021年1月13日,也就是第十期节目播出后三天,网络中提及“青年大学习、丁真”的主要媒体为微博,占据所有媒体类型的99.82%。

微博是丁真走红的平台,在这里,他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截至2021年1月13日,丁真仍是超话颜值区第一名,有15万帖子和8万粉丝。热搜话题#青年大学习丁真#阅读量达到1.1亿,讨论量3.2万。

在庞大的讨论帖中,主要涉及娱乐和教育,娱乐要超过教育23.7个百分点,如图2所示。出现最多的主题词为丁真本人,接下来还有相关人名,如央视网红主持人王冰冰、任敏;地点四川省甘孜理塘县;丁真奇怪的普通话,把网友们称为“王友梅”;与追星相关的粉丝、老婆、帅哥、美的;与节目内容有关的节目、贫困地区、第一书记、高城、祖国、景色、山美、努力学习、能量、放牛娃等,如图3所示。

图2 微博推文文章类型

图3 微博推文主题词

通过文章情绪分类,检测到赞扬、喜悦等正面情绪占据92.73%,但也有厌恶、惊奇等负面情绪,占据了7.27%,如图4所示。持正面情绪的人,主要观点是:“第一次主动认真看完,帅哥效应就是不一样,最后展示的中国发展变化看得我猛虎落泪。”“我们理应看到,官媒催发丁真热度的背后,是无数扶贫干部想要找的拯救理塘的突破。”持负面情绪的人,则因丁真本身存在的吸烟行为、教育水平争议而调侃:“向丁真学什么,学他的颜值?”

图4 微博推文情绪分布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丁真为节目带来的引流效果非常好,大幅提高了观看量、点击率和讨论量。根据网友主要讨论的内容和态度,能够看出大多数人对此“破圈”行为持认可态度。

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是短期传播效果最直接的反映。丁真这期节目的收视率增加、转发量增加,说明《青年大学习》节目热度和曝光度的提升。受众注意力集中、节目知识掌握牢固、讨论量增加等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又说明节目影响力的扩大。根据关键词,丁真为理塘县带来了更多的出镜率。这是丁真这期节目破圈政治传播尝试带来的最直接效果,也是节目组破圈尝试的初衷。从更深层次来讲,丁真的参与将流量引入,《青年大学习》获得更多机会向受众表现自己的内容内核,从而提高传播效果,提高节目本身的影响力。

但是我们通过讨论内容主要集中的领域也可以看出,娱乐、旅游信息要远高于扶贫等政治教育信息。在《青年大学习》丁真这期节目中,嘉宾、拍摄方式、叙事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投入了比往期更多的心血。但青年们关注最多、对节目传播效果影响最大的,仍然是丁真参与这一娱乐现象。学生过度热烈地集中注意力于嘉宾,讨论的中心不是节目主旨中的“中国扶贫成就”而是“青年大学习邀请网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丁真参与节目录制这一变量有力促进了《青年大学习》的破圈政治传播,对该节目的传播力及影响力总体呈现了积极影响,是一次可喜的、与时俱进的、寓教于乐的尝试,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破圈政治传播体现了对圈层文化的认同和对网络传播规律的尊重,是对固有政治传播模式的改变

在当前“流量为王”的时代,破圈政治传播,实际上是在政治传播中通过加入互联网流量来突破传播瓶颈的手段。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效应提高政治传播效果,意味着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青年大学习》的破圈尝试,不仅体现了对圈层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还顺应了互联网媒介传播的时代潮流。

从圈层文化层面看,由于知沟的存在,《青年大学习》的受众中国青年本身就属于一个名为“Z世代”的圈层,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接触着相似的文化信息,对媒介信息有着类似却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过滤选择消化机制。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游戏竞技等被归纳为“亚文化”的非主流文化,却是伴随中国95后“Z世代”成长的文化基因。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级政治教育节目的录制邀请年轻人关注度高的网红人物丁真参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青年群体的文化追求,让他们感到“国家有认同我们”。

在传统的印象中,谈及政治传播,人们最先想到的词汇往往是“宣传”“公告”“演讲”等自上而下、纯理性的传播过程。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特别是“后真相”时代,情感因素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精英式的单向传播方式逐渐不符合现状。破圈政治传播跨越圈层壁垒进行政治沟通,通过挖掘受众爱好,寓教于乐地传播政治信息,是一种考虑受众情感的传播尝试,是政治权力下落的过程,也是固有政治传播模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带来越来越多可供选择娱乐信息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了“政治行为的去政治化”概念,反映公众互联网应用中更低的政治倾向性、更高的娱乐导向性特征⑨。破圈政治传播,其实也是政治行为去政治化的表现之一。但后真相时代的主流政治传播,可以通过情感因素增强政治参与,也因社交媒体的回声室(echo chamber)和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等效应削弱了影响力,让依托事实的理性讨论和民主参与经受情感考验⑩。如果当前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非理性化,群体变得极化,商业性和公共权力入侵,那么网络则不能成为政治民主发生的场所[11]。

(二)破圈本质上是一种沟通行为,在沟通中破圈

互联网的复杂性导致“破圈行为”并不一定是政治传播主体的主动行为,还可能是传受双方互相沟通的产物。如今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在网民自主选择的信息空间里的传播效果受到局限,但“破圈政治传播”为政治传播主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破圈”,实际上是一种在“交叉”“融合”中寻求发展的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告诉受众:我懂你。如此一来,节目才有了个性,受众与节目之间才有了情感上的互通。《青年大学习》邀请网红参与录制,传递了肯定青年文化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有效沟通。在沟通中“破圈”,而不是有意通过“破圈”吸引流量,是需要政治传播主体牢记的初心。这要求节目在破圈过程中不能生搬以往经验,而是要时刻根据受众变化改变破圈的手段。

当下的政治传播意义,笔者认为并不是以单纯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让民众提高政治参与意识,进而实现政治民主化进程。本案例中,丁真参与的《青年大学习》讨论量较以往更大,讨论内容也多有涉及主流媒体态度、思政教育平台等政治领域的事务。这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次尝试,可能为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带来机遇。

(三)嘉宾个人争议性会激化圈层间的原有矛盾

丁真的走红,除却他“野性”的长相,还因为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助推。但受前期丁真抽烟、某主流媒体痛斥嫉妒丁真的“小镇做题家”等舆论事件的影响,丁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公众人物。前文已指出,《青年大学习》邀请网红“破”饭圈,能够提高本期节目的传播广泛度和影响力,但同时也让节目与网红个人争议捆绑,激化了圈层间的原有矛盾。因为此时丁真参与录制共青团中央的《青年大学习》,给丁真打上了“官方认可”的标签。节目的播出让社会热点又一次集中在“丁真值不值得被推崇”等圈内话题上。和微博超话中丁真粉丝愉快欢乐相反的是,在虎扑和知乎论坛里,批评丁真、痛击媒体助攻的声音不绝于耳。在网络平台中,网络交往受社会约束较小,模因成为网络话语形成的重要力量[12]。因为模因的存在,圈子内部具有高度的文化心理认同。微博、虎扑、知乎等因网络平台而聚合的不同圈层内部的“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在丁真这期节目播出后又一次发挥作用,夹杂着情感的匿名骂战又一次在互联网上演。

所以政治传播节目若想“破”饭圈,需要考虑邀请嘉宾的个人属性,考虑嘉宾个人的争议性,并做好舆情应对的准备。

(四)以节目内容升级为主,以破圈传播为辅,把握节目内核,调节好其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平衡

《青年大学习》邀请丁真之前,曾邀请过明星关晓彤(第八季第一期),微博摄影博主吴端正“@端正同学”(第八季第二期),B站UP主清华大学博士生毕啸天“@毕导”(第八季第九期),网红央视记者王冰冰(第十季第四期特辑)。在丁真(第十季第十期)之后,又邀请了B站UP主复旦大学学生“@老番茄”(十一季第一期)。《青年大学习》通过邀请嘉宾进行的破圈尝试,至今已有6次,积极推进先进思想跨越饭圈、游戏圈、B站圈等青年人喜爱的圈子,以及因年龄带来的代际层级进行传播。邀请自带流量的青年代表,逐渐成为《青年大学习》的“传统艺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青年大学习》也逐渐摸索出“破圈”的些许规律,例如,在季度首尾进行破圈尝试、邀请符合主流价值观且具有较高学历背景的流量小生、在B站和微博等青年聚集平台选取具有平台影响力的大V和百大UP主等。这些节目频频上热搜,在青年群体中收效良好,让网友直呼“双厨狂喜”,认为《青年大学习》“深谙收视率秘籍”。

本文的分析表明,“破圈”是政治传播主体可以积极尝试的做法,但一定要事先衡量好它可能会带来的短期、长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需要调节好其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平衡。由于破圈政治传播本身常常带有娱乐性、情感性特点,《青年大学习》之类的思政类节目在积极进行尝试时,“破”哪些圈,怎么“破”才合适,需要把握一个尺度。在思考如何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要坚持内容为王,以节目内容升级为主,以破圈传播为辅,最终提高政治传播效率。

“破圈”正在进行,而破好“圈”,任重道远。

注释:

①彭兰.连接与反连接:互联网法则的摇摆[J].国际新闻界,2019(02):20-37.

②喻国明.未来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关键性课题[J].教育传媒究,2021(02):6-8.

③糜海波.“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逻辑转向与得失[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01):24-28.

④微报告.微博2020用户发展报告[EB/OL].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21-03-12.https://data.weibo.com/report/reportDetail?id=456.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68.

⑥杜沂蒙.“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九期上线[EB/OL].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05.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1/05/content_DEVeGyhj.html?gid=nDM-bQEk4.

⑦杜沂蒙.“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十期上线[EB/OL].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2.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1/12/content_rbKgw5Cv.html.

⑧杜沂蒙.青年大学习第十季:摆脱贫困,一个也不落下[EB/OL].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8.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1/18/content_DEVQXECj.html?gid=nDMbQEk4.

⑨孟天广,宁晶.互联网“去政治化”的政治后果——基于广义倾向值匹配的实证研究[J].探索,2018(03):63-76.

⑩张爱军,孙玉寻.社交媒体时代“后政治心理”的特征、风险与优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12):68-73.

[11]史安斌,杨云康.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J].国际新闻界,2017(09):54-70.

[12]彭兰.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J].编辑之友,2019(11):5-12.

猜你喜欢

丁真破圈圈层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拒绝恶意抢注“丁真”商标
编辑部的丁真
丁真:网红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知道自己怎么红的”丁真接受央视采访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