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的媒介仪式探析

2021-12-10赵雪丽

视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可视性仪式共同体

赵雪丽

在传播学领域,除主流传播学中强调信息空间性扩散的研究范式之外,还存在一种仪式性的传播模式。它与分享、参与、联合、交往等概念密切相关,强调传播在共同信念的表征和社会的维系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进行了丰富、翔实的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是对大会进行了全程电视直播,成就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意义丰富的媒介景观。这场仪式中使用了大量象征符号,符号背后又传递出相当丰富的意义,极具传播价值。

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象征符号

在符号学中,符号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最简单的分类方式为可视性符号和可听性符号。可视性符号可分为建筑符号、人物符号、实物符号、数字符号和颜色符号;可听性符号以声音形式呈现,包括现场致辞、解说词、音响、同期声等。

本文选取CCTV-1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样本,对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作简单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电视媒介符号

(一)可视性符号

表2列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部分可视性符号。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会作为国家级庆典活动,呈现的符号具有多元化特征,涵盖我国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因此以全程电视直播形式进行具体呈现。这对可视性符号的把握是有难度的,通过分析这些可视性语言符号,可以对我国的整体文化框架有所了解。

表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可视性符号

1.建筑符号

北京天安门建于明代,从明清时期就成为国家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是皇权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多次重要庆典和国家仪式也在这里举办,进一步确立了天安门的政治权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举办,体现了本次庆祝仪式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天安门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自建立起就象征着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主体地位。电视直播中多次出现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实际上传递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强的依靠”这一重大意义。

2.人物符号

人始终是媒介仪式的主角和主要影响对象,人物符号的展示是媒介仪式中最有聚合力的所指。在我国历次重大仪式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作为媒介仪式中重要的人物符号,通过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贴合社会现实的政治表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仍以人物符号形式出现在受众视野中,传递着国家形象。

优秀基层党员代表(英雄模范人物代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今年新发展党员代表等)特别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他们既是中国共产党最衷心的拥护者,也是中国从改革开放到伟大复兴华丽巨变的参与者;青年代表(合唱团、献词团等)多为在校学生,象征新时代自强不息、充满活力的中国希望。三种人物符号共同出现在媒介仪式中,从政治、年龄、职业层面传递出主流价值取向。

3.实物符号

在媒介仪式中,实物符号往往以象征形式传递仪式主旨,理解实物符号在媒介仪式中的意义呈现,可以深入探析媒介仪式的作用机理。“所有的仪式是重复性的,而重复性必然意味着延续过去。”在这场媒介仪式中,反复出现的党徽、党旗、国旗是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也是对政权权威的延续和加强,此类实物符号所象征的强烈的政治意义,很容易在观众心中激荡起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又反作用于象征符号,使意义更加深刻。

同时,各类型号的军用飞机成为庆祝大会上的重头戏,不单是我国军事、国防力量的体现,更表现出近年来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迈出历史性步伐,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在程式上和仪式上成为文化交流和展示权威的符号。

4.数字符号

71架战鹰、29架直10和直19汇成100字样,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10架歼-10组成“7·1”字样呼啸而至,象征党的生日;56门礼炮鸣放100响,象征向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致敬。

5.颜色符号

红色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也是大会运用最多的颜色,包括国旗、党旗、条幅等;金色的党徽熠熠生辉,象征党的前进道路充满光明;绿色多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饰和军用武器上。

(二)可听性符号

如表3所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可听性符号主要涵盖台词和音响。

表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可听性符号

1.习近平总书记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时长66分钟,全文7290字,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此次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2.共青团员和少先队代表集体献词

在大会上向全国人民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心声,句句献词充满青春朝气,反映了党的风貌,彰显了党对青年一代的期待。

3.国歌、红歌

国歌蕴含着重要思想内涵和伟大民族精神,红歌多为主题鲜明、贴合人民、适合军乐团演奏的歌曲,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征程。

二、象征符号意义的传播

索绪尔指出,人类在传播活动中的象征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能指”代表符号本身,“所指”是符号传递的意义。下文通过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象征符号的分析,总结出它们传递的意义。

(一)象征符号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与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意识,具有民族思想、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等特质,是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安德森认为民族本质上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里的想象指虚拟性,共同体指组织性。该观点指出民族生存需要依赖虚拟的认同进行延续。独特的民族情感、民族精神会增强本民族人民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达到延续民族生命的目的。

在媒介事件中同样如此。受众在观看电视直播时会接受到相似的精神体验,自觉带入到仪式过程中。同时,象征符号传递的精神意义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受众的精神层面,使之发出凝聚力、荣誉感,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观众把这次庆祝大会当作展现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体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符号呈现,不仅使大会成为世界焦点,更提振了中华民族的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民族价值观寓于民族精神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经过媒介仪式渲染的象征符号传递了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人们在看到这些象征符号时,内心会不自觉地生发“共同体”意识,产生精神共鸣。

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首要精神价值,是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听觉符号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就是明确的象征符号。总书记的致辞向媒体、全国乃至世界人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和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传递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的理念,既是对中国的承诺,也是对世界的回应。

(二)象征符号与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包含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大趋势的当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愈发受到重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加工,成为一场盛大的媒介仪式,其中使用的象征符号体系不仅将良好的国家形象传播出去,而且起到了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大会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军用武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等符号是部分国家硬实力的展现,党旗、国旗、红色歌曲等是部分国家软实力的展现。仪式中其他的可视性符号与可听性符号也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传播并提升了国家形象。

前文中列举的所有象征符号,经过大众传媒集中传递给观众,符号所指的象征意义被放大。入场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优秀基层党员代表一同入场,一方面表现出对这些优秀基层党员工作和成绩的认可,另一方面展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形象。另外,此次大会共有社会各界7万余人出席,3.3万多人参加排练演出,包括青年、各界代表、军人等,还使用了先进武器装备为中国共产党庆祝生日,声势浩大、气氛热烈,极大地彰显了我国国威。大会在电视直播中也使用了5G、AI智能拍摄、8K转播车等先进技术,展现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先进成果。我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威望就此被塑造出来。

三、媒介仪式传播的效用

(一)政治效用

范杰内普认为,所有仪式都由分离、边缘、聚合这三个标志性阶段构成。其中,分离和聚合是两种稳定状态,边缘在分离和聚合状态之前,是两种形态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模糊性的特征。

每逢党的生日,特别是逢“五”逢“十”的年份,全国上下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种庆祝形式让国民实现了从个人情感到民族情感的不间断过渡,成为受众个体在精神上的催化剂,最终形成对现有政权的认同感及民族共同体的聚合。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盛大的庆祝仪式,在仪式上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人民致辞,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被称为是一场最高级别的“就职典礼”。人类学家特纳指出,非洲部落酋长的就职仪式就是“边缘”状态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仪式前,酋长与民众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分别,只有当酋长经历过就职仪式,实现了“边缘”状态的过渡,酋长的权威才能被最终确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被赋予权威后,同样需要仪式化的过程重申和延续权威,使民众深化对现有政权的认同,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取舍中有所考量。而媒介与仪式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放大了传播效果,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权威进行重复性的“过渡”与“聚合”,最终达到延续政治权威的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大众传播中应用更为广泛,媒介对仪式的介入也越来越深,媒介仪式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受众面也越来越广。建党100年来,我国政治清明、政权稳定,因此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举行,目的更多地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发挥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仪式感使群众心中激荡起强烈的爱国情绪,以重申和延续党和国家的权威。

(二)情感效用

从情感方面来看,仪式“过渡”状态能够加深观众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种种具有强烈仪式感的集体程序也能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产生共同体意识。

所谓“国家认同”,是指认识主体对自己生活于其中并作为认识客体的国家持有肯定性认识、态度、情感及信念。普遍而真实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的民意基础,也是国家兴旺的重要前提。在任何国家,国家认同的建构都离不开象征符号与媒介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使用的一系列象征符号,也是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如大会中使用的实物符号——军用武器,既是“支配性的象征符号”又是“工具性的象征符号”,整齐的武器不但具有美感,更在政治层面上构建出权威。这种形式的展示,体现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实现了观众在个人情感上对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显著认知,达到“整合”的第三阶段。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出席人数为7万余人,绝大部分中国人民只能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成为大会观众。这意味着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超越时空,将散落在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运用各种数字手段与象征手法,为观众构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想象共同体”。人们坐在电视前,通过收听、收看、参与讨论等行为加入到共同体中,实现意义的传递、解读、再传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精神就从被动转为主动,开启了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营造出“永远跟党走”的情感氛围,大众媒介以电视直播形式又将这种情感氛围及时传递给观众,从精神层面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

此外,大会中使用的所有可视性符号与可听性符号,主旨都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核心表达服务。经过媒介渲染,大会中的情感概念被重复唤醒和传播,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原本处于零散、无序的个体被重聚在国家共同体内,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

因此,庆典的“过渡”阶段在社会层面还起到了增强凝聚力、形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关系上升到“聚合”阶段。观众通过对大众媒介传递的象征符号解码,形成基于个人情感的“共识”,最终激发个人能量,形成民族情感。

四、结语

在媒介仪式视域下,电视直播已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成为了仪式传播手段;也不再是直线式的消息传播,而成为了群体性的共同体塑造过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是举国欢庆的盛会,备受全国乃至世界瞩目,通过电视直播,传递大会中使用的象征符号,使观众在观看仪式时自觉成为仪式的参与者,生发出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感,提升共同体意识,同时发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可视性仪式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EN 17353∶2020《防护服 中等风险情况下的增强可视性装备》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Talking strategies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