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服装综合设计课程探索
2021-12-10葛梦嘉赛娜娃尔苏里坦
葛梦嘉,饶 蕾,张 瑜,赛娜娃尔·苏里坦
(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服装综合设计》 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从我国教育教学的历史背景来看,服装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发展门类,在国内办学设立专门的学科分类仅有不到40 年的时间。结合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高校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切实提升立德树人为背景,进行《服装综合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在深化互联网教学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亟需调整改变,以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应不断完善与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服装专业创新教育资源,以此为基础强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育。
1 《服装综合设计》课程简述
1.1 课程性质
《服装综合设计》 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通常在大二或大三年级开展。课程分为服装综合设计A、B、C 三个课程安排,每门课48 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6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通过本课程教学,掌握品牌市场的基本情况、品牌服装设计的基本规律、理解服装品牌设计与服装产品之间的关系,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使学生掌握服装品牌设计的基础概念和常用术语,掌握其基本流程与思路,使学生更了解服装市场,具备洞察服装商品市场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品牌定位延伸到人生自我定位、学习定位上,将“人品贵于商品”“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
1.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成衣市场的基本情况和成衣设计的基本规律,理解成衣设计与服装产品之间的关系,学习掌握服装资讯的分析整理,掌握服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意识,建立为大众服务的设计观,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保证课程整体教学过程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关注国内外各大服装品牌的历史、市场定位。根据课程大纲,展开对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讲授。在《服装综合设计》的授课过程中,将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着重分析知名服装品牌的设计策划典型,深入浅出地分析其设计思想、设计风格、产品定位。培养学生对市场的关注度及敏感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在课程相应的章节结束后均有相对应的课程练习,在课程练习的环节中突出对学生应用实践知识的拓展。不断加深学生实践调研的能力,并与服装企业做好沟通与联系。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完成从草图到成衣的完整制作过程,以及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制作。训练学生创意、设计、制作的综合实践能力,结合相关课程知识,制作设计策划方案,要求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表达充分,制作精良。
2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服装综合设计》的开展
2.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设计
联系实际,结合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充分讲解产业发展趋势及职业需求,教学案例真实、准确,针对性强。加强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观察了解成衣市场发展变化。掌握服装商品企划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服装商品企划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推理过程。熟悉服装商品的基本企划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服装商品设计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洞察服装商品市场的分析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商品企划专业理念,根据中国国情分析服装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及中国品牌崛起的必然因素等。由商品引出人品,贯彻“人品贵于商品”的服务理念,在注重品牌、商品定位及营销策略的同时,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倡导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将课堂所学内容充分转到实际应用。不断将课程思想价值理念与专业课程转化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服装综合设计理论知识框架的理解基础上,本课程重点讲授服装创意来源、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并指导学生能够实践运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鉴历史经典、国内外名家、教师科研成果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设计构思及实现方法,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基本具备服装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实现途径,具有收集整理信息、运用设计灵感进行创意服装设计的能力。学生应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方法、服装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先修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服装设计及制作。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品牌设计的基础概念和常用术语,了解服装品牌设计相关的基本思路,使学生了解服装品牌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品牌服装设计的基本规律,理解服装品牌设计与服装产品之间的关系,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服装品牌设计能力和洞察服装商品市场的能力。掌握服装商品企划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服装商品企划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推理过程。熟悉服装商品的基本企划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服装商品设计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2.2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生涯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所学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服装综合设计的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过程,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通过大国工匠精神的感召,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作为职业设计师的职业精神。
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从创意灵感到作品实物的实现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动手能力,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服装产业发展状态、理解服装设计与服装目标市场的关系、了解服装设计师职业的发展变化。教师要联系实际,结合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充分讲解产业发展趋势及职业需求,教学案例真实、准确、针对性强。加强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观察了解成衣市场发展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流行信息的方法、掌握运用素材和信息进行成衣开发的方法。结合市场调研和实践实验,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成衣系列设计的实现方法,以及策划方案的设计与制作。
3 教学方法探讨
3.1 校企联合模式下的综合设计能力
整合课程所需的相关资源,将服装设计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最终形成融会贯通的设计体系。教学全过程以教师科研及校企联合为主要的侧重点,以此带动服装综合设计的课程实践环节的开展。改变原有教学环节与课堂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主导。结合现代化互联网信息,不仅只侧重于线下的品牌调研,更多的信息还要源于互联网搜索。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信息资料,为后续的设计环节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改变传统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方式,以服装设计课程为核心,带动其他相关课程的联合贯通和资源共享,将专业知识串联起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学习[2]。将项目任务穿插到服装设计教学中,实现课程间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企业设计师参与课程教学,使学生依照企业设计流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实践,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3]。
3.2 参赛模式辅助教学
在课程的环节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以参赛要求为最终大作业的结课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带着参赛的任务完成作业设计。指导学生分析设计命题、寻找设计灵感、确定服装款式、设计服装装饰纹样、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服装效果图及款式图的绘制以及服装面料小样的选择,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推进项目的开展。使学生的结课作业与市场相结合,立足于设计,不断在各类设计活动中深化所学知识,以此锻炼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转化运用。使学生明确商品企划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服装商品企划中常用术语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了解服装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趋势,掌握服装商品企划的运营方法,重新认识商品企划、服装商品企划的运营。使学生明确品牌企划的相关要求,了解品牌分析、品牌延伸相关内容及彼此间的关系,掌握品牌定位和品牌建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设计企划的相关知识,了解信息资料分析方法,掌握总体设计和产品系列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学好生产企划的相关知识,了解商品的生产组织、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物流、成本与价格控制方法。
4 结语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本科教学过程中,《服装综合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托思政教育及“互联网+”的大背景,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展开创新探索研究。利用高等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并依托本地区服装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在本科课程中的开展以及建设相关的课程实习实训基地,是促进服装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