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枸杞蚜虫特性及防控技术
2021-12-10雒维萍
雒维萍
(格尔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平均海拔2980km,年平均气温为5.8℃;最高气温为35.5℃,最低气温为-33.6℃。日光充足,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3083.5h,昼夜温差大。格尔木宜农地土壤属于沙壤土独特的气象和土壤环境条件形成格尔木枸杞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的天然环境,是全国有机绿色枸杞主要产区之一。
格尔木市枸杞自2004年种植,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9年播种面积529.9hm2,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枸杞作物产量1.49×105kg,产值达5亿多元。枸杞生产中病虫害的危害十分突出,尤其是枸杞蚜虫危害,是目前发生在格尔木的主要病虫害,其危害周期长,属于枸杞产量和品质高危虫害。此次借助2020年格尔木市生物农药防控示范县创建项目及格尔木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选择格尔木市春之绿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绿色枸杞示范基地(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民康村)进行枸杞蚜虫生物农药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掌握格尔木蚜虫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危害性状,制定生物农药防控目标、把握防治关键期和防治指标。采取生物农药防控措施为格尔木市全面落实“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确保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 枸杞蚜虫特性、生活习性、危害症状
1.1 形态特征
蚜虫(Aphis SP)属同翅目,蚜科,枸杞蚜虫属不完全变态,有卵、若虫和成虫三种形态[1]。成虫分无翅蚜和有翅蚜。其中,无翅蚜体淡黄色至深绿色,体长1.5-1.9mm,尾片上生弯毛4-6根;有翅蚜体长1.9mm,头和触角、中后胸黑色,复眼黑红色,前胸绿色,腹部深绿色,尾片黄色,上生弯毛4根。
1.2 枸杞蚜虫的生活习性
枸杞蚜虫卵在枝条缝隙、芽腋处进行躲藏越冬,翌年5月上旬枸杞枝条萌发时,卵孵化为干母,孤雌胎生,第1代成虫繁殖 2-3代后有出现翅蚜,经过繁殖至5月下旬至7月下旬密度达到最高。7月是枸杞蚜虫的易发期和高发期,进入8月上旬,虫口略有所下降。至8月下旬又形成第2次高峰。10月上旬出现性蚜,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
1.3 枸杞蚜虫的危害症状
枸杞蚜虫又叫绿蜜、蜜虫,对作物危害很大,成若蚜喜群集在嫩、幼果、花蕾等汁液比较多的幼嫩部位吸取汁液进行危害,造成受害部位枝梢扭曲,生长停滞受害花蕾脱落,受害幼果成熟时不能正常膨大。严重时导致枸杞植株叶片全部被蚜虫分泌物完全覆盖,表面起油发亮影响枸杞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及树势衰弱,进而造成使枸杞大批量减产。
2 枸杞蚜虫生物农药防控办法、防治关键期和防治指标
2.1 枸杞蚜虫生物农药防控办法
枸杞蚜虫是枸杞产业主要虫害之一,随着格尔木枸杞基地建设规模有所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枸杞蚜虫的生物农药防控技术水平决定了其能否实现安全、优质、高产。枸杞蚜虫生物农药防控在生产上采取“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办法,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整体观点出发,对枸杞蚜虫进行综合防治。
2.2 枸杞蚜虫关键防治时期
根据枸杞蚜虫生活习性虫害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规律,重点应放在卵孵化期、有翅蚜出现初期和越冬代产卵期的防治。最佳防治期:(1)始发期防治,5月上、中旬树体展叶现蕾,枸杞蚜虫卵开始孵化,该期是枸杞园进行药剂封闭控制虫源的最佳时期:(2)盛发期防治,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整个生长季节能否有效控制虫害的关键期;(3)秋季防治,8月下旬以后进入秋果期对枸杞蚜虫防治以降低秋后虫口数量。抓住这几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就可以降低全年蚜虫发生危害的虫口密度。
2.3 枸杞蚜虫防治指标
格尔木有机枸杞示范基地枸杞蚜虫防治指标,参照李云翔[2]开展枸杞蚜虫数量与花蕾损失率的实验结果得出:损失率为5%时,蚜虫虫口每枝条达到5头时,开始出现落蕾[3]。据此可以推算出当每个枝条蚜虫达到5头时,为蚜虫防治的起点,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3 枸杞防控措施
3.1 农田管理
(1)清理园地。每年休眠期修剪后,及时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和枸杞园干枯的杂草集中清理出有机枸杞园,对减少越冬代蚜虫虫口密度有较好的作用。
(2)及时修剪。及时进行枸杞园夏季修剪,蚜虫在5月下旬,主要集中在徒长枝、根蘖苗和强壮枝条尖端幼嫩部位,通过及时疏剪徒长枝、剪除根蘖苗和短截强壮枝的幼嫩部位,将群集的蚜虫枝条剪除并集中销毁,既可达到修剪的目的,又能有效的控制蚜虫密度。
(3)调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容易引发枸杞蚜虫虫害[4],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农家肥,如鸡粪、羊粪,增施磷、钾肥,增强树体病虫害抵抗力达到较长的控制效果。
3.2 物理防治措施
色板诱捕。利用害虫的驱光性,进行色彩、灯光诱杀。在5-7月份是蚜虫危害的高峰期,每公顷放置40cm×60cm大小的黄色木板75-90块,板上涂上苦参素机油对枸杞蚜虫诱杀。或放置20cm×25cm大小的黄色、蓝色诱虫板,每间隔3棵树上挂一块诱虫板物理措施防止枸杞病虫害。
3.3 化学农药防治措施
选用农药必须按照NY/T393l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严禁使用国家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生长期定时对蚜虫进行预测预报,严密监测虫口密度,一旦发现增殖,即用化学药品喷施防治。可选择的药剂如:灭蚜松、辛硫磷杀扑磷;胺基甲酸酯:速灭威、巴丹;杂环类:吡虫啉吡虫清(啶虫眯);二氯化烟碱类:吡嗪酮(吡蚜酮)吡虫啉微乳剂、扑虱蚜等。药械采用喷雾机械防治。枸杞蚜虫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和轮换用药。
封地:10月中旬落叶以后或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前集中时间采用低毒化学农药进行封地,可用40%毒死蜱乳剂或40%辛硫磷乳剂的1000-1250倍液进行地面封闭及树冠喷雾,清理若虫及卵,减低翌年的虫口密度[2]。
3.4 生物农药防治措施
在枸杞采收间期采用高效广谱低毒的生物药剂剂与矿物源农药防治。可选用烟碱、鱼藤酮、茴蒿素、苦参碱(绿宝清)、藜芦碱、油酸烟碱、苦皮藤素、白僵菌、绿僵菌、块状耳霉菌、石硫合剂、硫磺悬浮剂等防治。
3.5 生物防治措施
枸杞蚜虫的天敌主要有七星瓢虫、食蚜蝇等,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本着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应尽量使用低浓度的药剂防治,以避免对植物产生药害,减少对天敌的伤害[5]。也可以人工繁殖或投放天敌,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树冠喷雾时注重喷酒叶背面,注意保护天敌。
4 总结
依据枸杞蚜虫防治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在枸杞生产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防治,冬春季主要清理园地、清理残枝虫果、增施农家肥等农田管理技术防治,采用枸杞示范基地防治技术;病虫害发生初期,根据虫口密度宜单一采用物理防治、化学农药防治、生物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盛期,应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联合防治,可将由蚜虫造成的产量损失率控制在20%以下,达到生物农药防控的效果,所产枸杞干果达到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