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域下“三全育人”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的构建

2021-12-10李泽东

福建茶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茶文化育人

李泽东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国之兴盛,取决于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当代教育,实践育人是根本,提升素养是目标,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高低与其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力息息相关。为有效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应以国韵茶文化为辅,三全教育为基础,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高效教育模式,以此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才。

1 茶文化视域下“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的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三全教育”思想,以期践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自身使命。“三全教育”是理性回归“以人文本”的有力体现,也是时代发展所需和实践育人的基本举措。实现“三全育人”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始终遵循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育过程中应贯穿我国茶文化,丰富教育内涵,借助茶文化巨大的精神价值,深化创新实践教育,以此推动高校教育战略的稳步实施。

1.1 茶性引领人生价值,“三全教育”推动教育进程

世间万物皆有品性,人性存在,茶性固然存在。我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茶具备经久不衰且气定神闲的自然本性,茶性与我国叶落归根的情结完美契合。从某个角度讲,茶性是中国文化与爱国情怀的有力体现,茶性强调清风浮月,追寻质朴,回归本质。茶性涵盖我国传统美德,集众多优良品质于一体。基于茶性的教育,势必贯穿高尚的品德,在全方位教育模式的推动下,如此培养出的人才必定德行兼备。

1.2 茶道升华道德,“三全教育”以德育人

茶道是一门艺术,具备独特的美学意境,可让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启发心灵,净化思绪。茶道对品茶者的道德、情操有极高的要求,静心持德才能体悟茶之韵味。茶道将茶文化的精髓囊括其中,将哲理与品德融入其形,品茶的过程即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过程。对于教育来讲,品茶就是品味品德,感悟人生,让自身从内而外的受到洗礼,其精神内涵与“三全教育”完美契合。

1.3 茶礼维系和谐,“三全教育”健全品质

历朝历代,我国皆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已成为我国的代名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茶文化因其高洁的韵味衍生出茶礼,茶不移本,是茶的高洁之处。茶礼是我国礼仪文化的有力体现。纵观古今,不论帝王将相,或是市井商人,都会以赠茶的形式互动,茶礼是和谐的体现,可深化友谊。茶礼与“三全教育”不谋而合。

2 茶文化视域下“三全育人”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的构建

2.1 全员育人,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构建高效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应基于茶文化推行全员育人育人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各高校需衡量创新实践教育内容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应对各个教育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对其进行严格把关。为构建高效的创新实践教育,应聘请具备充足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时间指导,推行高校创新教育实践导师制,从改变教育导师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制度,高校可设置导师团制度,导师团队的作用是对高水平大规模的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大规模项目涉及多个领域,所以导师团队需由各个领域的专业的教师组成,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经由组建的优秀团队带领大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基于茶文化的全员育人不应局限于教师,还需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高校可推行实习生选聘制度。由导师选取优秀的学生,将实践能力强、表现优异的学生组建成临时科研小组,选择分科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内容予以总结,可通过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优异、创新性强的实践科研项目,可依据情况申请专利,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兴趣。学生创新实践小组科研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提高教师积极性,与学生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各教育环节应以茶文化为基础,贯穿茶性、茶道和茶礼,基于高尚品德践行实践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各高校可专设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各项实践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在后期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科研成果与教师业绩挂钩,形成完善的奖惩机制,逐步组建一支具备较强综合性、学术性、育人性与高品德的教师指导队伍,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 全程育人,务实创新实践教育

构建完善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应在茶文化的基础上推行全程育人机制,贯彻落实“三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建立分年级、分层次的育人制度。针对基础薄弱,知识储备较少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可根据学生所好,安排相关论坛及交流会,高校可定期开展研讨会,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学术活动让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对创新实践教育有一定的概念,逐步形成创新实践意识。相比于基础薄弱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可通过实践课题科研活动达到实践创新研究的目的。同时应推行高带低的实践教育模式,使高校学生形成内部合力,充分发扬茶文化无私共进的精神。

此外,高校可设立学分制度,基于创新实践教育和教改要求设立学分制度,将学生学分、综合能力、保送研究生推荐评估等环节融为一体,将其作为衡量人才素养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学分制度的作用,可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实践项目立项资金,评选优秀学生称号,提升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茶文化在此中的作用是,让所有学生公正、公开、公平的评选奖项,避免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提高学生品德。全程育人措施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公平性、激励性和持续性,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有效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实践。

2.3 全方位育人,健全创新实践教育制度

茶文化视域下“三全教育”模式具有多方位的推动教学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需充分利用好“三全”的全方位育人,健全创新实践教育制度,为高效教学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应采取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的三层管理体制。

2.3.1 应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小组和大型科研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对其整体部署,形成统一化管理,做好内部协调。各部门可按照成功案例组建组织管理部门,对隶属于本单位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小组进行指导,并对其进行长远规划,培养小组创新精神,养成创新习惯。

2.3.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贯彻落实茶文化,时刻关注学生品德素养,推动创新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各高校需合理优化资源分布,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后备保障。例如,可专设科技创新基金,专门拨款扶持大学生创新实践,为大学生研究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2.3.3 全方位育人单凭高校无法完成,高校可寻求社会各界帮助,打造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力求构建产学一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公开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3.4 高校应专设选修课,为参与创新实践的同学开放重点实验室,创办大学生科技中心、科技社团等组织,贯彻落实“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的协同运作。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创新、自我服务于一体的良好思想,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建设队伍,提升指导队伍思想认知,完善“三全育人”保障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的基础保障。高校应从多个层次组建育人队伍,实现各部门的统筹规划与协调配合,发挥当干部的组织协调功效。高校应组织教师对大学生进深层次的品德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提高“三全教育”实效性,贯彻落实茶文化。此外,高校应组建专业的辅导队伍,全方位掌握学生动态,达到育人于服务育人的目的。高校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思想觉悟,完善专业技能,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制度。

贯彻落实“三全教育”模式,发挥茶文化优秀作用,应从“三全教育”理念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着手,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构建专业师资队伍,使师生、高校、社会各界形成教育合力,开创高等教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茶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