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混合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1-12-10王倩
王 倩
(泌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泌阳 463700)
为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鸭制品需求,近年来我国鸭养殖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受到药物和疫苗的大量应用影响,鸭病混合感染现象在行业内的普遍性不断提升,里默氏杆菌和流感的混合感染便属于其中代表。鸭养殖业受到的鸭病威胁较为严重,受养殖规模、养殖密度不断提升影响,鸭病的类型及发生频率也在日渐提高。基于此,该文将简单分析鸭病的混合感染原因,并深入探讨鸭病混合感染的治疗模式,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1 鸭病的混合感染原因
1.1 原因分析
多方面原因均可能导致鸭病的混合感染,如养殖因素、病原因素、疫病种类、临床诊断、管理水平、疫苗质量。所谓养殖因素,主要指养鸭同时采用多种养殖方式、喂养混合饲料,科学性不足的养殖很容易导致混合感染问题出现。以水上养鸭为例,疾病预防药物因环境安全制约无法投入的情况较为常见,鸭的旱养则会受到空气流通性不足鸭舍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类原因均可能最终导致鸭病混合感染问题出现;病原因素指的是新病种的不断产生、细菌抗药性的日渐提升,这会导致鸭病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幅提升,同时导致防治效率降低;疫病种类指的是广泛传播的各类鸭病无法从根本层面抑制传染源,养殖过程中禽类混养也可能导致鸭病混合感染情况出现。此外,禽流感在鸭养殖业同样较为常见,变异性强的病原体会进一步提升鸭病混合感染几率;受相对较低的临床诊断水平和准确性影响,最佳治疗时机被错过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在多种因素制约下,同样可能引发鸭病混合感染问题;门槛较低的鸭养殖业很容易出现养殖过程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专业素质较低的鸭饲养员往往无法认识病原体变异危害,无法实现鸭病的及时预防处理;受尚不完善的兽药体系影响,鸭病诊断药物、疫苗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仍偶有出现,存在一定弊端的进口药物很多时候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
1.2 实例分析
以里默氏杆菌与流感的混合感染为例,这种鸭病混合感染会影响鸭的心脏及脑部,流感与里默氏杆菌属于重要致病因子。里默氏杆菌与流感的混合感染的发生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生在沿水库或沿江地带的春季和冬季,该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受污染的饮用水或水槽。通过调查能够发现,该鸭病混合感染的发生不存在日龄限制,有30%~100%的发病率,同时存在较高的致死率,雏鸭更是存在80%的致死率,病情传播速度较快。里默氏杆菌与流感的混合感染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闭眼蹲伏、精神萎靡、脑充血或出血,心包炎也很容易出现,同时排出的绿色或白色稀粪往往会导致肛门污染,个别病鸭存在流泪、咳嗽、头肿等症状,存在扭颈歪斜症状的病鸭在20%左右。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很多鸭场采用肝炎活疫苗、鸭瘟疫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金刚烷胺等开展鸭病混合感染的防治,但均未取得明显疗效。
2 鸭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
2.1 基本防治措施
为实现鸭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可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明确生物安全措施。需保证养殖从业者能够深入认识鸭子、疫苗、病毒间的关系,辅以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养殖工作能够在科学的模式下正常开展,定期接种疫苗工作、新病毒产生的预防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第二,强化禽舍管理工作。养殖从业者需重视鸭病混合感染,为有效开展预防工作,需做到饲料的科学配置、饲养的精心开展、室内空气通畅的保障、疾病预防控制的针对性开展、合理用药,禽舍的卫生清理和定期消毒也需要严格开展;第三,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需设法保证免疫接种采用科学、安全的疫苗,辅以各地的禽药监管体系,不断推进免疫程序的规范,即可更好地实现鸭病混合感染的预防;第四,强化各部门联系。如鸭病混合感染出现,必须保证疫情上报及时,各地政府也需要依托相应监管体系及时派出专家进行调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法,以此保证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2 具体防治对策
结合上文提及的里默氏杆菌与流感混合感染案例,这一鸭病混合感染的防治需依托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开展,若确诊为鸭浆膜炎和禽流感的混合感染后,具体的防治可采用消毒、淘汰、抗病毒等方式。在具体实践中,鸭场的全面消毒可采用百毒杀,病鸭如不具备治疗价值或出现神经症状应果断淘汰,无害化处理可采用深埋手段。病鸭如病情较为严重可进行分点肌肉注射,注射多价高免卵黄抗体和头孢。此外,针对性给药的科学开展也极为关键,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按照比例混合氟苯尼考和抗流感制剂,由此开展治疗能够保证70%病鸭在一周后好转,该鸭病混合感染的发展也能够有效控制。
3 小结
综上所述,鸭病的混合感染与治疗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该文涉及的基本防治方法、具体防治对策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鸭病混合感染防治路径。为更好地应对鸭病混合感染,鸭场生物安全的科学管理、养殖环境的全面消毒必须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