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网站做好做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策略探析
2021-12-09曾琳琳
摘要:重大主题宣传是各媒体都需要经历的必修课,如何做好这门功课是个技术活。尤其对于地方新闻网站而言,更需要通过重大主题宣传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传播正能量。本文以焦作网为例,探讨地方新闻网站做好做强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主要做法和途径,希望能够对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地方新闻网站;重大主题宣传;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105-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融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创新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K2541
地方新闻网站是地方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的主阵地,承担着地方党委政府对外宣传和营造主流舆论,传递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声音等重要职责。由焦作市委宣传部主管、焦作日报社主办的焦作网,是焦作市的重点门户网站,是焦作市的网上新闻发布中心和官方权威发布窗口。近年来,焦作网在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中,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主题主线,不断强化主题策划,坚持内容生产,积极创新传播形式,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好党媒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传达党的声音,形成舆论强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实际工作,实现良好传播效果,让重大主题宣传与时俱进,出新出彩。
一、精心策划,抢占舆论阵地制高点
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不同于普通的新闻报道,由于是重大主题宣传所以其新闻事件一般比较重要,需要连续性地进行新闻解读和系统性地开展新闻报道。所以此类新闻宣传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对整个新闻宣传活动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策划。在策划时,要结合主题宣传的要点,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进行新闻内容的加工。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报道,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报道形式多样、覆盖范围广、受众阅读方便以及互动性强等特点,更有利于让重大主题宣传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在策划中要依托互联网媒体平台的特性和优势,才能使新闻宣传独具魅力,从而不断地吸引读者,这种策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新闻选题上要迅速及时,选取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另外,选题时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媒体平台报道中脫颖而出,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近年来,焦作网推出的“走遍怀川学党史”“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抗击疫情我们始终在一起”“秀出品质焦作颜值”“出彩焦作人”等重大主题宣传专题,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彰显个性又打造特色,图文并茂,富有声势,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1]。
另一方面,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专题策划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同时还要积极挖掘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使新闻报道具有深度和广度,具有层次性,做到信息全覆盖。另外,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要注意报道的形式美,要结合新闻主题设计网页,强化网页的视觉效果,增强新闻事件的冲击力,使受众在阅读时受到感染。近年来,焦作网多次对网页进行改版设计美化,在版面设计上采用“T”型布局,根据相关新闻事件主题进行提前策划,如每年的焦作两会系列报道都会提前做好网页Logo,设置好相关的导读栏目等,从而使受众直观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牢牢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做好网络重大主题宣传,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互动优势,吸引受众群体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鼓励受众积极评论、积极反馈,从而提升网络宣传影响力。焦作网策划的大型主题宣传专题,采取将评论择优展示,并在优秀评论中抽奖的形式鼓励读者受众参与,积极提升了受众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2]。
二、内容为王,壮大主流舆论声音
融媒语境下,新闻传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网络媒体要想充分发扬自身优势,做大做强重大主题宣传,就要坚持内容为王,扩大媒体影响力。
焦作网作为焦作主流媒体,在本土领域中更具政治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由其传播的内容也更具权威性、威信力,受众信服力较高。结合自身特色明确定位,焦作网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重大政策的宣传引动工作中,充分锻造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坚持正能量为总要求,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做亮做响网上正面宣传。
在内容生产上,焦作网审时度势、把握节奏、讲究策略,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权,紧跟市委,服务中心,聚焦当前网络宣传引导工作重点,提高政治站位,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宽网络新闻报道的渠道,通过坚持内容生产,不断丰富报道内容和形式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开设了“习近平专题|学习进行时”“中国之治·河南实践”“走遍怀川学党史”等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大主题宣传专题专栏50余个,构建了主流舆论传播矩阵,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有效引领网上正面声音,打造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讲述了焦作故事,从而树立焦作好形象。
同时,焦作网还重视加强网上新闻发布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这是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的立命之本。尤其在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焦作网及时、详细、连续的报道,既保证了广大受众的知情权,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起到了反映真相、安定人心的效果,让正面声音第一时间主导网络舆论,从而有效地掌握网网络舆论的主动权[3]。
焦作网始终把内容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注重新闻的深度、文化的厚度、品位的高度,在内容上亲民,形式上吸引民众,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时刻盯住受众期待和需求进行内容创新,加强与民众的互动,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真正做到为党发声、为民服务。
三、融合创新,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
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阅读需求。所以,网络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要积极迎合受众需求,要主动适应媒体传播环境分众化、互动化、移动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主动接近受众需求,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使用网络用语,拉进和读者的距离。另外要丰富文体风格和信息的传播渠道,积极推陈出新,采用视频、音频、H5、动漫以及直播的形式在网络平台或者移动客户端发布,切实增强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永葆活力。近年来,焦作网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创新网络媒体传播理念,从形式、内容、创意、方法上整合新闻资源,积极推动多平台网宣齐发力,构建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加快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作为,走在融媒转型的前沿[4]。
在网上重大主题报道中,焦作网不断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重大事项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宣传矩阵,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进一步提升信息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规定动作”基础上,焦作网浓墨重彩,以全媒体矩阵的形式,高站位、广视角、融媒态隆重推出“祝福祖国·点赞焦作”焦作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微视频大型联展活动专题报道,组成包括报、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在内的报道团队,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可视化表达方式融为一体,报纸、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手机报全媒体展示,多元方式立体呈现,以全媒视角,全景展现怀川儿女的家国情怀。
焦作网以媒体融合为路径,传承“四力”,再造精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实现了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全网推送后,在焦作人的朋友圈形成“刷屏”效应,充分彰显出党媒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该网络专题获“中国地市报媒体融合类二等奖”“河南省五个一百网络精品专题奖”。
2021年7月18日晚,焦作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焦作网当即开设“面对特大暴雨焦作在行动”云直播专题,第一时间安排多路记者奔赴全市防汛救灾最前线采访报道,通过文字、短视频、图片全景展示全城联动迎战最强降雨画面,在全市凝聚了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迎战洪灾的磅礴力量。7月22日,新华社对“面对特大暴雨焦作在行动”现场云直播给予全网推送并点赞。
焦作网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具备准确快捷、合作联动、融媒创新的独特优势,运用文字稿件、音频图解、短视频、H5等多种报道形式,相继推出了“红动焦作”焦作市党建微视频大型联展、“5·12”国际护士节大型微视频联展、“焦作两会”“网视焦作”等一系列传播范围广、影响大、叫得响的“融产品”。其中“红动焦作”焦作市党建微视频大型联展专题获“焦作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宣传作品”。
通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策划的不断创新,焦作网实现了多媒融合的立体传播模式。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多平台多视角发声融合传播创新出彩,得到了受众和网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让受众充分领略了焦作网“融产品”的优势和魅力,打通了网上网下,形成“融进来”“动起来”的局面,形成传播合力,让重大主题报道强了起来。
四、结语
重大主题宣传是新闻媒体履行社会传媒职责、促进信息传播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媒体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功能之一。作为网络媒体,在开展重大主题新闻宣传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新闻观,仔细研究媒体发展的科学规律,统筹全局、合理策劃;贴合媒体平台特点认真做好新闻内容,传递正能量,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同时还要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传媒发展的新技术、新手段,推动重大主题宣传线上线下同时发展,使媒体平台之间互融互通,从而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舆论影响力和媒体传播能力,实现网络重大主题宣传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静.浅析如何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J].记者观察,2019(29):118.
[2] 张笑寒,史林杰.从媒体发展趋势看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创新[J].军事记者,2017(8):34-35.
[3] 陈爱武.主流媒体如何做好主题宣传[J].新闻世界,2018(1):3-5.
[4] 栗亮.媒体融合背景下主题宣传报道的路径探索[J].新闻世界,2020(9):3-5.
作者简介:曾琳琳(1972—),女,河南焦作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网络媒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