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明娟:怜爱目光里的磅礴力量

2021-12-09子芊

当代工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费资助眼睛

子芊

充满期盼的大眼睛

30年前,一张黑白照片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照片里,一个小姑娘衣着破旧、头发蓬乱,小手握着铅笔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明亮熠熠、饱含企盼的大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你,流露出强烈的、渴望的光芒,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为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

1991年4月的一个早晨,8岁的苏明娟背上了妈妈为她缝制的小书包,和几位同学结伴去上学。

朝阳初升,鸟儿发出的“啾啾”声铺满山林,风儿掠过带着丝丝清冷。孩子们得在湿滑、蜿蜒的山路上,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其中一段路,还在大水库上面。

除了书包,苏明娟还得带上一个小炭炉——那是天气寒凉时不可或缺的上学必备物品。

他们所谓的“教室”,是一处年久失修的土地庙,墙皮脱落、窗户漏风,乍暖还寒时节,待在里面会冻得直哆嗦。冬天里,几乎每个孩子手上都会长冻疮。

有了小炭炉,苏明娟可以不时地暖暖冰冷的小手,再握起铅笔写字,翻着散发着墨香的课本,她心里升腾起小小的欢喜,残破不堪的教室,似乎也明亮了许多。

就在这时,有几个大人走进了教室,有位叔叔还拿着一个奇怪的机器,时而对着教室,时而对着孩子们。苏明娟好奇又疑惑,瞪大眼睛看着那个叔叔。叔叔也微笑着看着她,举起那个机器对着她,“咔嚓”一声,改写了她的命运。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的一户农家。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落后,一直都很贫困。

苏明娟父母每日辛劳地砍柴、打鱼、养蚕、养猪、种板栗,但日子还是过得很拮据。

小时候,苏明娟和弟弟早上只能吃一碗粥,剩下的妈妈要拿去喂猪。苏明娟吃不饱,急得想哭。妈妈无奈地说:“猪长大了可以卖钱,那样就可以供你们姐弟好好读书啊!”她在粥上撒上米糠,不给姐弟俩吃。

谁知,苏明娟和弟弟太饿了,竟然把粥上面的米糠拨开,偷偷把粥挖出来再吃一点儿。妈妈得知了此事,要拿竹条打他们,爸爸拦住了,心酸地说:“别打了,都是我没本事,才让娃们饿肚子!”妈妈听了,抱着姐弟俩哭成一团。

爸爸虽然是个庄稼汉,却深深懂得,人只要有文化就能改变命运。他激励着女儿,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去,因为那样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爸爸单纯且实际的话在苏明娟心里撒下一颗种子,让她冒出想好好读书的嫩芽。

到了上学年纪,当爸爸带着她来到张湾小学时,却发现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爸爸只好讪讪地跟老师说:“能不能让孩子先上学,学费会尽快补交。”

望着爸爸离去的身影,懂事的苏明娟眼睛湿漉漉的。她上了几天学,父母还是没凑够学费。小小的苏明娟内心无比惶恐,她好害怕自己要离开教室,她太想上学了。

被快门改变的命运

当时,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的解海龙,来到金寨县采访希望工程。在张湾小学破败的教室里,苏明娟那双亮闪闪的大眼睛,瞬间打动了他:那是一双多么求知欲渴、惹人怜爱的眼睛,他赶紧按下快门。

这张照片,蕴含着巨大的、磅礴的力量,打动了无数人,最后还被选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也让苏明娟从此与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家纷纷向苏明娟、向贫困地区孩子奉献爱心、捐资助学。

1996年,张湾小学得某公司的援助,建起了全乡第一所希望小学。很多好心人不但给苏明娟资助学费,还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努力念书、早日成才。

最先向苏明娟捐款的,是一位叫李万的军人。他将自己的津贴一点点存起来,每个学期都会给苏明娟寄去100元,一直延续到她小学毕业。

大连的一对退休老人,也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想要资助苏明娟。爸爸拒绝了,说已有了别人的资助,将钱退给老人家,但老人却坚决不要。后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苏家将老人的钱全捐给了希望工程。

苏明娟读初中时,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有小朋友把自己的零花钱寄给她,有大学生给她汇去了自己兼职打工的微薄收入。

那时,每到过年,妈妈都会将自己一针一线做好的布鞋、精心腌制的腊肉寄给帮助过苏明娟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爸爸则常常教育苏明娟:“孩子,你要懂得知恩图报啊!”曾经,有人要来采访苏明娟,爸爸却把他带到另一户人家去,他觉得那家的孩子比他们更困难、更需要帮助……

热心人的善意和关爱,犹如春日暖阳,洒进了小小的苏明娟心里,让她逐渐领悟了爱的意义。父母的言行教导,更让她懂得做人要一心向善、知恩图报。

后来,苏明娟成为了全国熟知的“名人”。14岁那年,她被安排到北京参加共青团大会,被选为团中央的候补委员,迎来鲜花、掌声和关注之时,她始终是那么的淳朴本分、不卑不亢。

淋过雨更知雨

2002年9月,苏明娟考取了安徽一所大学的金融管理专业,成了一名大学生。她一直记着,自己能有今天,都源于无数人的关爱与援助。现在她长大了,就应该自力更生,去回报好心人、回报社会。

因为学费是国家负责的,在大一时,苏明娟就拒绝了别人的捐助,希望他们把钱转给其他“大眼睛孩子们”。校方知道苏明娟的家庭条件不好,表示作为贫困生,可以有 900元的补贴。苏明娟再次拒绝,她自己去勤工俭学,把补助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同学。

暑假时,苏明娟还跟几位同学一起去金寨一个贫困村支教。看到有的孩子家里穷得一口锅都没有,她就跟同学掏钱买了锅和菜,给那家人做了顿“爱心饭”,并凑了1000元钱给他们。

那次支教,苏明娟认识了两个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她的心被刺痛了,自己小时候受过的那些苦历历在目。她愈发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年半的家教,把挣得的收入全部用来资助那两个孩子。

大学期间,为了去北京实习,她兼职送牛奶来挣路费。在实习期间,她觉得公司安排的招待所太浪费了,就搬进了只要15元一天的地下室,勤勤恳恳地实习、做事。她还经常参加义卖报纸的活动,所得报酬都捐给希望工程。因为她一直都謹记父亲的话——“做人要脚踏实地,心怀感恩。”苏明娟心心念念想着要为希望工程、为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尽一份心力。

2006年,苏明娟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她领到第一笔工资后,立刻就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隔两三个月,她就会去一趟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捐1000元助学金,十几年未曾间断过,还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同样是在2006年,希望工程把“大眼睛”照片拍卖获得了30万元。苏明娟和摄影师解海龙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把这笔拍卖款捐给希望工程。其后,希望工程用这笔钱款在西藏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命名为“大眼睛小学”。

心怀感恩,以善意回报曾经对她伸出援手的社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这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2017年,苏明娟上了热搜:在共青团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34岁的苏明娟当选了共青团安徽省副书记。她成高官了吗?其实是兼职,不领任何报酬,任劳任怨为国家工作。她说:“我们这一批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现在大家都在反哺社会,尽最大努力去滋养爱的种子。”

2018年,苏明娟拿出3万元积蓄,成立苏明娟基金会,并且结对帮扶了多名贫困大学新生。2019年,苏明娟从基金会拿出3万元,奖励希望小学家境贫困的优秀生。

现在,苏明娟已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在2018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里,她曾带着孩子,在视频里向解海龙真诚致谢。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这句话用在苏明娟身上,再合适不过。她,曾是受益者;现在,更是践行者。

猜你喜欢

学费资助眼睛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