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
2021-12-09司军
摘 要: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综合发展,这与当前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相适应。基于“因材施教”理念提出差异化教学模式,即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师更了解学生、学生更信赖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过去教师主导课堂转为教师参与指导,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找到适宜自身的学习方法。文章立足核心素养视域,对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差异化教学
一、 引言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自然也有截然不同的个性,那么在学科教育中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能力和需求,比如有些学生计算能力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好、有些学生擅长记忆等,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多样学习策略,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因此,新形势下开展数学教学设计,综合考虑“教情”与“学情”,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这才是建构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落脚点,使得数学学习活动更有动力、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应用价值
受到家庭环境、学习经历、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差异。即使同处一个课堂,每个人对于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接收与理解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落实差异化教学策略,在综合判断学生实情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善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凸显差异化教学应用价值。
(一)差异化教学有利于调动探索兴趣
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通过初中数学课堂落实差异化教学策略,成功完成“以教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过渡,同时教师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过去课堂主体转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与配合者。如此一来,将数学课堂再次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吸引他们融入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合作讨论,在差异化教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差异化教学有利于推进自主学习
设计差异化教学模式,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经验,为每个学生寻找适宜自己的位置,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激活求知动力。由于差异化教学“量体裁衣”,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找到存在感,自然也能集中注意力参与互动、认真听讲、深度探索,不断增强学习自信,消除内心抵触情绪,有效推进自主学习,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三)差异化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差异化教学归根结底强化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尊重与认可,而学生每次学到知识、解决问题,都会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由于差异化教学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全身心投入,开发自身学习潜能,形成良好的数感,积累解题经验,体现更好的教学水平与更强的学习能力。
三、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
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针对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特征,如果缺乏精心组织与规划,合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难以落实有效学习目标。因此考虑这一现实问题,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非常必要,通过教师指引、学生配合、师生交流,全面把握学生实情,优化课堂结构,强化差异化教学效果。以下从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方案以及教学作业六个层面出发,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以生为本——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除此以外,差异化教学还能督促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技能,课堂参与意识更高,潜移默化落实核心素养根本目标。
例如,学习“实数”相关知识,从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出发点,为了吸引他们参与探究“实数”,本节课设计小组合作方案,由教师牵头,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成几个小组,自主探究“实数”的概念,初步形成“实数”应用观念。通过小组讨论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实数的概念,并认识了有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精准区分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比如常见的圆周率“π”就是无限不循環小数,由浅入深的学习与理解,再延伸“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概念,不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夯实知识基础。有了差异化教学目标为指引,学生有了不一样的参与兴趣和学习体验,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形成良好数学素养。
(二)全面发展——完善差异化的教学计划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倡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落实创新教育策略,以此为着力点,教师应优化完善差异化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有所收获。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发展需求出发,切忌“一刀切”,而是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推进差异化教学。
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教师在备课环节准备各种相似三角形的物体模型或者图片资料,上课时播放精彩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再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层层设问。比如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直接提出简单的问题:“谁能说一说这些图像有哪些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拓展提问:“当你看到这些图形,你联想到什么?”由此促进独立思考,通过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有序推进知识要点,做到化繁为简,也能实现不同梯次学生的能力发展,凸显新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特色,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根基。
(三)回归生活——挖掘差异化的教学资源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改革都依赖于丰富的资源支持,同样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亟须从生活视角出发,挖掘差异化的教学资源,使得数学课堂更丰富、更开放、更有趣。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思想,想方设法打破课堂教学枯燥性与无趣性,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内外资源,落实差异化教学方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场景,锻炼数学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前收集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寻找“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展示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比如观察古代建筑,挖掘“全等三角形”的教育元素,体验建筑“对称美”,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产生了自主學习的浓厚兴趣。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完善认知结构,并且促进学生拓宽数学视野,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学生从中总结学习经验,建立数学知识的关联性。
(四)多元实践——组织差异化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的魅力在于“实践”,打破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也改变过去学生所处的被动学习状态,多组织数学实践活动,推进主题式学习,综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教育有效性,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根本目标。这一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方案,体现差异化教学的优势,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确保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n次方根”相关知识,围绕“数的开方”为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关于“平方根”“立方根”等数学概念,亲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顺利导出“n次方根”概念,并在差异化学习中形成数学类比思想。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n次方根”与“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总结开放运算基本性质,整合乘方运算与开放运算的关系,真正理解“n次方根”的意义。通过实施主题式学习活动,不仅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性,而且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技能,成功实现有效学习目标。
(五)唤醒思维——落实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要求之一。辅以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生成以及数学思维习惯发展,通过平时有效教学与综合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调动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热情,推进数学思维发展。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为了增添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本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数学观点,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三角形内角和向平角转化,开启学生数学思维,主动探索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三角形内角和的转化过程”等问题,再结合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内角和的自主推理过程,逐步落实差异化教学,促进数学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发展,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感知能力,受益终身。
(六)拓展延伸——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课上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强化核心素养发展,依赖于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行为。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向课后拓展延伸,布置差异化的数学作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过去,大多数学教师采取统一布置作业的方法,有些学生觉得难度太大,产生畏难情绪;有些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缺乏学习兴趣。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作业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更符合“最近发展区”教育原则。比如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布置作业以基础知识为主,如理解概念、运用公式;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则要灵活变通,综合考查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挑战自我。
例如,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专题式训练作业,如租车问题、工程问题、打折问题等,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刺激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数学知识,从基础训练到拔高训练,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学习动力,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持续提升整体学习水平。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改善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困境,重新归还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每个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要素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有效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发展实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扶学生,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妮.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2):27-30.
[2]肖庆荣.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21(20):77-78.
作者简介:
司军,甘肃省敦煌市,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