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双减”工作之基 取“五育”并举之果

2021-12-09袁海斌

江西教育A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吉安市双减家长

袁海斌

吉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位置,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今年暑期以来,各地各校以推进“双减”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双减”工作看似校园小问题,实则教育大文章,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关乎“五育并举”,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大计,是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深层力量。它既是小切口,也是大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更是群众最关心最闹心的事。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双减”文件印发后,吉安市迅速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开展了“双减”工作广纳谏、大调研活动,对全市中小学生“双减”工作的现状、采取的措施、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摸底调查。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分析,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吉安市拟定了“六个一”落实意见,即“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实施方案、一封致家长的信、一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一套督导评价指标、一个问题举报平台”。组建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维稳工作专班,人员由教体、网信、公安等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稳妥推进。全面落实了“双减”工作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各地各校也纷纷提出具体落实意见。永新县提出了“三四五”工作方法,即“三个导向”(导向全面素质教育、导向严格规范办学、导向提高教育质量)、“四个阶段”(培训学习、实地督导、整改提升、回访)、“五字要求”(实地检查要“实”、查摆问题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指导工作要“新”、问题整改要“快”)。

二、突破难点,扫除“双减”落地障碍

一是扎实推进课后服务。2019年8月,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开展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2020年开始在城区学校全面铺开。此举让大部分学生能在校完成和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吉州区自推广延时服务以来,小学生作业基本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永新县利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机构的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开展综合实践等服务,组织学校深入挖掘校外人才资源,筛选具备条件的志愿者在学校统一管理下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化和形式多样的服务。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这才是应有的状态。

二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客观上撕裂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破坏了学校教育生态,增加了家长的焦虑,极大损害了参训学生及家长的权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按照“整改一批、核准一批、取缔一批”原则,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按下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停止键”,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此外,吉安市还制定了办学行为15条底线,对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教材、授课教师资质等办学行为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检查相关落实情况,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

三是强化宣传引领,推进家校社共育。为使社会及广大家长、教师充分理解“双减”要求,各地各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宣传标语和美篇、微信群、公眾号等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双减”工作要求,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密切了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双减”的良好氛围。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筹建了市教体局家庭教育“百人讲师团”,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家教咨询指导,实现了校、社、家的携手联动,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协作默契,凝聚了“双减”的工作合力。

三、标本兼治,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吉安市积极推进“五育”并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扎实开展“1+1”素质教育。一方面,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学校体育、艺术设施,为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提供硬件条件;另一方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定期举行体育艺术教师素质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实现了素质教育 “四有”(有师资、有场地、有时间、有活动)目标。

二是全面打造具有井冈山精神印记的德育品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式教育,用红色精品文化占领师生的意识阵地,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实践活动课模式。开展了“三化”(庐陵文化、经典文化和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和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教育,做文化传人。以讲故事、唱红歌、说收获、展面貌、树榜样、学精神等形式,在干部、教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口口相传井冈山精神。吉安市德育品牌彰显,井冈山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永新县任弼时中学、井冈山市龙市小学、遂川县正人红军小学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三是健全学生综合实践体系。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在课内侧重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质监测。今年3月份全市开展了晒体育课表活动,对艺体课程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遂川县各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制定了学校“音、体、美”考核方案和课堂抽查措施,提高学校的音、体、美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外广泛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依托国家级研学营地——吉安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4.66万人(次)。泰和县实验小学成立了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美术组、书法队等11个校级活动小组,极大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减轻了学习负担,增添了学习生活乐趣。吉安县凤凰中心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项目,结合班级情况、师资配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自由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课间大舞台”特色项目,学生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深化改革,构建“双减”长效机制

一是推进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坚持以学生能否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各学校结合学生情况和学校历史传承,评价目标导向清晰,在落实目标上有思想、有办法、有效果。吉安县三中强调“家长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三年后至少也要保证交还给家长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做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价值引领”。为达成这个目标,该校设计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人文教育体系、庐陵文化校本课程和科学教育规划。同时,大力推进考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尝试并推广开卷答题、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撰写论文或报告、制作成品等多种测试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压力。

二是精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必由之路。吉安市强调,学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潜质,施以不同的教育。为了因材施教,吉安市各地各校在备课、上课、训练选题上都有重点和针对性,并且创新了很多教学模式,挖掘每个学生最大潜能。泰和四中的“双合课堂”,将每节课的时间分为三段,分别用于学习、做作业和点评,及时帮助学生找准核心知识点。吉水中学的“精准教学”,备课精致、课堂精练、授课精准、训练精确、评价精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吉安市认真抓好“双减”的各项工作,夯实“双减”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系吉安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猜你喜欢

吉安市双减家长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