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汉语教科书

2021-12-09蜀水巴人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春牛薄饼汉语

蜀水巴人

在古代,假如外国人想学习汉语,有没有教材?还真有——流传至今的《朴通事》就是一本汉语教科书。

《朴通事》流行于元末明初,是当时专为朝鲜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教材。通事在古代本来是指掌管呈递奏章等事的官员,《周礼?秋官?掌交》所谓“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是也,后来又用来指翻译人员。《朴通事》全书以高丽商人到中国经商为由头,以对话的形式穿插介绍了中国的山川形胜、民俗风情、货物买卖、住宿餐饮等,涉及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将《朴通事》看作一本针对外国人的大都行商旅游指南亦未尝不可。

《朴通事》一开头,就隆重介绍了一场众兄弟的“打平伙”:买肥羊、买猪肉、买肥牛,买果子、买拖炉、买随食,去槽房买烧酒、买果酒、买脑儿酒……脑儿酒泛指好酒,明代杂剧《锁白猿》中就有“脑儿酒喝上八碗,吃醉了倒在坛前”。书里罗列出的这些物品,都标明了价钱,这无疑是研究当时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再看他们张罗的席面:“外手一遭儿十六碟菜蔬”,第二遭十六碟榛栗核桃类干果,第三遭十六碟樱桃石榴类鲜果,最中间里边儿,烧鹅、白斩鸡、烂蹄髈、蒸鲜鱼……六十多道碟儿碗儿,席面上还有“宝妆高顶插花”——显然这是极富装饰性的看菜。席面之外,请动了“教坊司乐工和诸般杂技”,盛暑时节“冰盘中放冰”,要把诸样鲜果浸着。吃着喝着弹着唱着,在筵席的尾声,光下饭的汤就准备了七道——鲜笋灯笼汤、鸡脆芙蓉汤、金银豆腐汤……“都着些细料物”。

打春牛、祭芒神是古代立春时节的重要活动。春牛一般以桑木做骨架,取土塑成,再装点颜色。打春牛亦称“鞭春”。芒神据《左传》记载“方面人身”。传说芒神掌农事,为春神。《朴通事》一书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元末明初打春牛、祭芒神的精彩细节。特别是春牛犄角中间木头做就的“明珠”,是鞭春之后众人争抢的宝贝。书中写道,“官人们烧香等候期间……那灰忽然飞将起来,后头,才知那个太师家的、太保家的、丞相家的、公侯家的,各自一火家,睁着眼,舍着性命,各拿棍棒,又是担杖,厮打着争那明珠”。

撰写饮食史,无论如何不能不参考《朴通事》。比如涉及稍(烧)麦的缘起,书中记载的内容是迄今为止可以从史籍中查找到的最早的资料。《樸通事》下部介绍一干行商到食店里点餐吃饭,“咱各自爱吃甚么饭各自说”——“羊肉馅馒头、素酸馅稍麦、匾食、水精角儿、麻尼汁经卷儿、软肉薄饼、水滑经带面、芝麻烧饼、象眼粸子……”这说明稍麦至迟在元代已经很普及,寻常食店都把它列在日常食单之上。而麻尼汁经卷儿明显是用蒙古语命名的食品。类似的食品书中还有“秃秃么思”——“你将那白面来,撇些秃秃么思”。秃秃么思在元代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里被称作“秃秃麻食”。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介绍,秃秃么思是“手掌按作小薄饼儿”。其实,现今随处可见的“猫耳朵”,就是《朴通事》里的秃秃么思。

难能可贵的是,《朴通事》的作者在介绍大都景物的同时,还为我们保留下了元末明初的诸多口语,这是研究语言学以及方言流变最重要的史料之一。翻阅全书,随手即可找出一些例子,比如:“拿着取灯儿,到那一个人家里”——将木片儿蘸上硫黄,用以引火燃灯,这是古人的发明,叫作“取灯儿”,又叫“引火奴”。“取灯儿”等词语至今一些方言里还在使用,语言的生命力之顽强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晓《朴通事》的作者是谁,但是它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旅居中国的朝鲜学者——这一点,由书尾专门介绍高丽立国的历史能够大致推断出来。当时,《朴通事》是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课本;如今,它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史料。当我们津津有味地阅读《朴通事》时,不能不对这位无名氏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春牛薄饼汉语
常忆故乡打春牛
Pancakes
学汉语
插秧
追剧宅女教汉语
春日物语
汉语与拼音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