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现状浅析与思考
2021-12-09蔡列飞石立特陈莉琼关琳何婧琳
蔡列飞 石立特 陈莉琼 关琳 何婧琳
摘要: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重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是我党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是在我们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这一时期,高校党建人才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要加强对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可从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维机制等方面着手,让更多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党管人才;政治引领;政治认同;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1-0152-04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基层党建工作研究项目“理工科院系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研究”。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2021年9月举行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標,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应对当前国内人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外形势的现实需要和有效举措。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国内高校自主培养了许多学科领军人物,同时也以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条件和薪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海归人才。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前沿的主力军,肩负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大责任。如何做好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团结和服务好高层次人才,将人才优势转换为党和国家发展的竞争优势,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人才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的必要性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管人才”是我党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深化和具体化。要发挥政治引领吸纳作用,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服务人才作用,努力形成凝聚人才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要积极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增强“四个自信”,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2.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和高校的立身之本,首先就要坚持不懈地立师德、树人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依靠。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高层次人才是普通师生的学习榜样,是各项高校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积极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不仅能激励他们在政治和业务方面全面进步,同时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扩大和加深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直接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并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困境
1.重视程度不够,机制有待完善
大部分高校对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制度引导,缺乏完善的、自上而下的、协调统筹的、健全明晰的权责工作体系,大大降低了政治引领对于挖掘高层次人才潜能的价值。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部分高校片面追求人才引进数量,忽略质量把控,只关注学术成就,不考察意识形态和道德品质,破坏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二是重形式,轻实质。人才服务被简化为物质服务,大部分工作仅仅停留在日常服务层面或是几次“走形式”的学习培训,忽视了对人才精神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怀。三是重吸引、轻留住。部分高校片面重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管理,以科研成绩为中心,过于依赖物质利益驱动机制,一味强调外在动力,缺乏内驱力引导,难以有效调动人才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载体不够丰富、内容相对落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政治引领相关内容脱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缺乏感染力,难以让高层次人才产生共鸣;“一刀切”式地引导难以调动人才的政治热情,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2.人才自身政治意识欠缺,重业务、轻思想
大多数高层次海归人才长期旅居国外,受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长期远离国内政治生活,对我国党情、国情缺乏认知理解,政治兴趣度低[1]。他们普遍在事业上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较强的进取心,专心学术科研,但对政治动态的关注度和对党建活动的参与度都较低。
三、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的对策
政治引领,即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高层次人才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培养坚定的政治认同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者、支持者、拥护者、建设者。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聚焦重点群体和关键阶段、夯实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完善遴选机制,创新方式方法[2]。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组织保障
高校应明确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强顶层设计,深刻把握人才需求痛点和成长规律,在其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问题上予以政策保障和支持帮助,全方位多角度做好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在体制上,高校党委要加强与各二级党组织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以各级党委为核心,领导干部带头发力、组织部门主动发声、单位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加强基层党群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强化整合统筹,形成组织保障。
一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做好人才发展规划。积极为人才松绑,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定制“一人一策”。给予领军型高端高层次人才充分的自主选拔用人权利,进一步下放人事自主权,“因凤筑巢”为领军人才成立大型研究平台,在学科建设、队伍引进、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给予青年高层次人才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借助“传帮带”机制,鼓励青年高层次人才加入成熟团队,让资深教授提供学术指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步入研究正轨,早日挑大梁、当主角。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回归学术本质。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摆在首位,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3]。扭转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导向,鼓励人才多做事、做大事、做成事,引导人才回归学术本质,不把教育、工作背景、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简单等同于科研水平,不以量化管理来制约优秀学者的创造力,不将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等物质利益简单挂钩,同时赋予团队更大自主权,强化单位、团队的绩效奖优分配权限,创新团队考核方式,鼓励团队做大做强,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
2.构建多维机制,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思想动态跟踪反馈。在引进阶段,要建立对高层次人才道德品质及思想政治的审查制度,对于那些政治立场与国家大政方针相背离、道德品质有问题的高层次人才坚决不能引进。人才引进之后,上至学校党委、下至基层党组织,要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及时掌握人才思想变化,并及时给予适当引导。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才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二是发挥优势增强认同。第一,建立高层次人才政治培训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开展与时俱进、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政治思想研讨会、工作交流午餐会、理论学习培训班、读书会以及国情考察实地参观、学术联谊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和强化直观概念与感受,增强他们的认同感。第二,聚拢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与参政议政机制,打通高层次人才进入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要职的渠道,让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水平、国际视野不仅能在高校内部得以施展,还能为党、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建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其获得强烈的归属感,逐步向党靠拢。
三是专人跟踪传递关怀。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切实了解并解决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困难,赋予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權和资源调度权,给予人才精准的、“定制化”的贴心服务与温暖支持,将政治引领、业务指导和生活关心结合起来。在方式方法上,动员人才参与形式丰富的校园党建活动,于细微之处培养人才的家国情怀。比如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通过组织高层次人才集体观看优秀影视纪录片、参演“庆祝建党100周年”节目等方式,学习致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鼓励人才参评“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评选与表彰,激励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人才的政治引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做好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要依托国家人才战略,以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为引导,强化自上而下的重视程度和权责分工体系,实行专人跟踪、及时引导、定制服务、细化任务。要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在为人才干业务保驾护航的同时,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载体和媒介吸引人才学习和参与,在润物无声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培养坚定的政治认同感,用党的伟大事业的领导力和感召力,把各类人才吸引在党的旗帜之下,引领人才将自身的价值实现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魏彬,冯建明.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7).
[2]毛军权,柳恒超.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时代价值、内涵解构及推进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21(4).
[3]刘红梅.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困境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23).
责任编辑: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