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感悟、积累
2021-12-09曾颖琦
曾颖琦
新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幅增加了古诗的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入优秀古诗文124 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 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1]这也体现了古诗学习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古诗具有音律美,意境美,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宝贵素材。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往往注重古诗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体会,没能使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无法实现古诗作为教材内容的特殊价值。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升古诗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将从朗读指导、理解感悟和积累提升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激趣朗读——让学生读好古诗
(一)读准字音感韵律
朗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古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这也是理解古诗和欣赏古诗的基础。
古诗当中有一些通假字因为其特殊的字义,读音与现代字的读音不同,还有古诗当中一些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生字,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进行重点强调和指导。
如《夜宿山寺》一诗,“宿”和“寺”是平舌音,而中间的“山”是翘舌音,学生读起来颇有难度。因此,老师在教学古诗时,可以着重强调一下“宿”与“寺”的读音,通过练读,使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还比如《山行》当中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枫林”一词,“枫”是后鼻音,而“林”是前鼻音,因此朗读时老师可以对这个词语的读音进行着重的指导,让学生在一开始朗读时就加深印象,准确地读准古诗。
还有在古诗当中,有一些字是学生已经学过并掌握字音的,但是根据这个字在古诗当中的意思,这个字有其在古诗当中特有的读音。比如说古诗《敕勒歌》中有一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在这句诗中是“出现,显现的意思”,因此读音也读“xiàn”如果不跟学生讲解这个字在诗中的意思,学生往往会理解成“看见”,从而读成“jiàn”。还比如《鹿柴》中,因为表示地名,所以“柴”读zhài,而“返景入深林”中,“景”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夕阳返照的光,意思同“影”,因此要念“yǐng”。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题目,如果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就会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如果老师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学生自然就能读正确了。
(二)抑扬顿挫诵古诗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关于小学古诗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特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才能够读出古诗特有的音韵美。
教师要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灵活处理古诗教学的侧重点,多一些体悟式的“读”,少一些灌输式的“讲”,多一些开口的“读”,少一些沉默的“阅”,建立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3]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身范读以及朗读符号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要领。
小学阶段的古诗多半是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节奏划分通常为“二|三”,而七言诗的节奏通常可以划分成“二|二|三”,而且为了表示一首诗将要结束,最后一句话的三个字要适当放慢节奏,或加重语气。《春晓》是一首五言诗,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划分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比如学习《咏柳》这首七言诗时,则可以这样划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每一首古诗在朗读时各有特点和侧重,并且由于不同古诗所表现的情感不同,朗读时的感觉或轻快活泼,或优美柔和,或沉重伤感,或壮怀激烈,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朗读时的声音、停顿和语调去表现。反过来说,让学生聆听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古诗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诗朗读的技巧,从而模仿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整首诗歌的意境。
(三)吟唱古诗享趣味
诗歌原为一体,都是通过声音语言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表达和展现。《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孔子用琴、瑟等来伴奏、歌唱,也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借鉴教育家孔子的做法,让学生来吟唱古诗。
“吟”是指拉長声音,像唱歌似的,不急不缓,韵律很强地诵读。“唱”,也就是指歌唱。吟唱可以作为表现古诗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非常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现在很多古诗都被人们谱上与其意境相符的曲调,变成通俗有趣的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供人们欣赏和吟唱。老师除了让学生诵读古诗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唱唱古诗,在歌唱中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唱出“趣味”,唱出“感受”。
二、理解感悟——让学生读懂古诗
(一)抓住字词助理解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练,往往变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便会改变整首诗的意境,贾岛犹豫不决,反复“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在学习的时候值得我们细细地咂摸和品味,也只有如此,才能准确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其精妙传神。
例如《村居》一诗中,有一句“拂堤杨柳醉春烟”,“醉”字在这里是指“陶醉,沉醉”的意思,柳树也沉醉在这浓浓的春烟里。也正因为这个“醉”字,赋予了柳树以生命,长而柔软的柳枝轻拂堤岸,似乎也充满了柔情。当然,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与点拨,学生就有可能按照以往的生活经验理解成“喝醉”的意思,那可就与诗意南辕北辙了。
因此,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指导学生对重点的字词进行理解和赏析,既重整体感悟,又有重点理解,由点到面,层层递进。
(二)走进诗人促感悟
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老师最好在课前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相关资料,课后启发学生对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欣赏。诗人的性格与生平的经历往往可以从他的诗中得以窥见。且每一位诗人对于所擅长的题材也并不相同,如王维、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书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古诗内容恬静闲适,充满了诗情画意,读之令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再看高适、王昌龄所写的边塞诗,往往感情悲壮激昂,表现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读之令人心情激荡,肃然起敬。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鹿柴》以后,可以再让学生读一读他的《竹里馆》《鸟鸣涧》《山居秋暝》这些诗都具有其特色,意境清新隽永,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果对一个诗人所写的诗学习越多,也会对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知人论诗”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诗歌原意,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细腻品味诗歌的意境,因此它是欣赏古典诗歌和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诗画结合享意境
诗歌是一种感性的创作,很多古诗都非常有画面感,读起来似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插图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所描述的内容有一种直观的认知。要想把古诗读出情感,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到古诗情境中,入情入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读古诗时在头脑里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统编版新教材中的古诗都有与诗歌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作为背景。这些插图多为色彩淡雅的水粉画,极具中国特色,画面清新,意境优美,且紧扣诗意,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整体欣赏,细致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如古诗《小池》的插图,一方小小的池塘在周围几棵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树荫投射在水面上,洒下一片荫凉,几只蜻蜓绕着水面上的荷叶飞着,有一只蜻蜓立在娇嫩的荷叶尖上。整个插图就很好地诠释了古诗的画面,并烘托了优美的意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图中的细节进行细致地观察,“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中的“小荷”是什么呢?如果光看字面意思,学生很有可能想当然地理解为“小小的荷花”,而在课文的插图上画的则是还没有舒展开的娇嫩的荷叶,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有一只小小的蜻蜓也飞来了,它落在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对这个细节的观察,便可以很好地理解“小荷”的意思,明白在诗中“小荷”是指未舒展的荷叶,从而对古诗所写的内容有了更准确的理解。通过对画面的整体感知,学生可以领略到小池柔和美丽的风光,通过对画面局部的细致观察,学生可以对古诗所描写的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
还比如《一去二三里》的插图是这样的——近处是两个活泼可爱的孩童,相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开着美丽的野花,不远处有一个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庄,笼罩着袅袅炊烟。在更远的地方有几座青山,山上有着几座亭台与阁楼。老师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插图,让他们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并可以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说发现,然后再结合图片给孩子讲讲有趣的故事,那么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幅画面就会十分自然地映入孩子的脑海中,从而能够快速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当中。短短几行诗句,也由此在学生心里变得立体生动,鲜活有趣。
三、积累提升——让学生多读古诗
(一)主题归类促积累
在古诗教学时,让学生把相同主体的古诗进行比较学习,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多相关题材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丰富多样,相似的景,相似的情,却是各有各的美,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积累。
二下统编版教材中第一课是《古诗二首》。第一首诗《村居》,第二首是《咏柳》,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而且按照教学进度,学习这两首诗时也正逢早春时节,因此,教材中也把这两首同一主题的诗歌编录在一课当中。老师何不向编者学习,在学习这一课时,抓住契机,让学生去学习更多的关于春天的古诗。也可以借机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晓》等诗,还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收集春天的古诗,并一起交流欣赏,让古诗当中的美景拼凑和还原出一个个古人眼中的多彩春天。
如《小儿垂钓》和《所见》《池上》都描写了儿童的活动,凸显了童真童趣,学生可以一起随着这几首诗去感受古代孩童的生活趣味。
其他的如思乡主题的古诗有《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所写内容不同,但是都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以让学生比较诗人的表现手法,理解同一种情感如何有不同的抒发和表达。
(二)每日一诗养习惯
要让学习古诗,欣赏古诗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可以利用之江汇等家校互动软件,老师利用软件把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古诗成果分享给家长,让家长把孩子在家里古诗学习的情况用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还可以进行古诗诵读打卡活动,对能够坚持读古诗背古诗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都说28天养成一个习惯,我相信通过一个学期的古诗活动,孩子在家也可以养成学习古诗的良好习惯。
(三)诗词大会显才能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大获成功,传统诗词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其中的选手都饱读诗书,气质高雅,嘉宾的点评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满足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欣赏的需求,掀起了一股全民读古诗背古诗的熱潮。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举办班级诗词大会,年级诗词大会,校园诗词大会,内容上可以有“飞花令”,在“飞花令”环节,两位同学现场相对,相继背诵含有“花”“月”“山”“云”“夜”“春”等字的诗词,考考谁的诗词储量更大,应变能力更强。也可以针对同一作者的诗,看谁能背得更多,或者某一主题,比如描写“春天”这一主题,谁的古诗储备更加丰富。甚至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比赛,或者当嘉宾进行点评,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中,选手展现风采,而观众们也收获享受,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古诗,背古诗的热情。借助类似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古诗学习的快乐,真正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古诗的学习和积累。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3.
[3]徐卫东.古诗吟诵:返璞归真的天籁[J].语文建设,2015(16):43-45.
[4]肖婷.浅谈新课改下小学古诗的创新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2(36):18.
[5]陈瑜.论“知人论世”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8(03):13.
[6]段绪玲.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基础教育研究[J].2018(14)-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