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儿童”的分离焦虑

2021-12-09何婷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宝妈过度障碍

何婷

每年幼儿园开学时,校门口都会上演亲子离别大剧,孩子们哭着喊着不愿上学,抱着爸爸妈妈不撒手,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着实让人心疼。这一场景大家都司空见惯了,我们都知道这是孩子们在经历分离焦虑呢。

近些年,我们发现校门口的风向有了些许的变化,费一番功夫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宝爸宝妈们竟然开始抹眼泪了:“宝宝第一次离开亲人去上幼儿园,会不会不适应啊”“宝宝愿意吃幼儿园的饭吗?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中午能睡着吗”“宝宝要是尿裤子怎么办呀”,这一系列的担忧直接影响了宝爸宝妈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难道,咱宝爸宝妈们也会有分离焦虑吗?

此外,有些年轻人找工作时,倾向于寻找离家近一点的工作,甚至在家附近的区域内寻找另一半,他们与父母分开时,就担心是否会发生一些意外。这些例子都较为常见,我们常常将其解读为“孝顺”“恋家”,或者是“牵挂家人”等。事实上,这些例子也可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过度的“恋家”和“牵挂”很可能是分离焦虑障碍。

确实,分离焦虑不仅体现在儿童身上,成年人也会体验到分离焦虑,一旦这种焦虑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损害了我们的社会功能,就属于分离焦虑障碍了。

什么是分离焦虑障碍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分离焦虑障碍是指我们与依恋对象(如母亲、爱人等)离别时,会产生与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反复的、过度的痛苦。分离焦虑障碍普遍存在于个体童年和青春期早期,也会存在于成年期,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分离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且在12岁以下儿童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的表现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有些家长可能遇到过“一提到上学,孩子就说肚子疼,要不就是头疼”,一般家长们会认为这是孩子不想上学找借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在经历分离焦虑。罹患分离焦虑障碍的孩子,在与爸爸妈妈分开时,可能会持续和过度地担心失去爸爸妈妈,他们不愿或拒绝出门、离开家、去上学等,也不愿意独自待着,更别提离开妈妈独自睡觉了。如果与依恋对象分离,他们会反复地抱怨躯体症状,如头疼、胃疼、恶心、呕吐。

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担忧不断出现,他们可能会担心依恋对象受到伤害,例如患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宝爸宝妈,可能会过度担心孩子生病、受伤等,也会担忧特定的危险(如意外,绑架,抢劫)或只是模糊地担忧自己不能与孩子团聚。这种分离焦虑障碍可能限制宝爸宝妈应对环境变化,如搬迁、出差。当与孩子分开时,他们会体验到明显的不适。

这种分离焦虑不仅仅局限在亲子之间,它还会发生在恋人之间、夫妻之间、亲密朋友之间,甚至是与宠物之间。

上述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4周,成年人则至少持续6个月。这种障碍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分離焦虑障碍产生的原因

总体来说,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复杂,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儿童青少年,分离焦虑障碍可能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分离焦虑障碍,那么孩子也会有一定概率遗传到。此外,父母过度保护和侵扰等也可能与分离焦虑障碍有关。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会使得孩子养成胆怯敏感、过分依恋的性格,从而增大分离焦虑障碍的风险。孩子在经历一些生活应激,尤其是丧失(例如亲人或宠物的死亡,个体或亲人的患病、转学、移民等)也会引发或加重分离焦虑。

对于宝爸宝妈们来说,他们自身的特性对其分离焦虑有较大影响,高人际敏感和高自尊的母亲会表现出更高的分离焦虑;而更年轻、受教育水平更低、社会支持更少、孩子具有问题行为的父母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父母婚姻满意度越高,分离焦虑越低;关注型依恋风格的母亲分离焦虑程度最高,忽视型依恋风格的母亲分离焦虑程度最低;职业也会影响父母的分离焦虑,父母工作投入程度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分离焦虑越低。

遇上分离焦虑障碍,该怎么办?

目前针对分离焦虑障碍,可采取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但这主要是对于成年人,或对于个别有严重焦虑症状影响到饮食和睡眠,并且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

对于儿童青少年,大多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避免过度依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提高其结交朋友、与人相处的能力,当孩子表现出退缩、回避等行为时,家长要多加鼓励,提高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其适应能力,减少分离焦虑的风险。此外,孩子在产生分离焦虑之前,往往会表现出精神紧张、哭闹等问题,家长应当多加注意,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

对于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宝爸宝妈们,应当相信孩子,他们本身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在不断地探索着周边的世界,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害怕,即使遇到什么挫折,也是在帮助孩子发展适应能力,父母应当顺应并成全孩子独立成长的需要。宝爸宝妈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孩子,也给自己独立自由的机会。

总体来说,分离焦虑障碍不仅会存在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我们每一个人也会经历和体验分离焦虑。下一次分离时,告诉自己,人生处处是别离,珍惜每一次相遇。

猜你喜欢

宝妈过度障碍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家中段子手(四)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跟踪导练(四)2
家有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