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贸易合规体系建设
2021-12-09黄子洋
黄子洋
【摘要】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由于企业合规内控体系不健全,不少企业受到东道国处罚而造成巨大损失。文章从合规监管的三大重点领域:出口管制、反商业贿赂、反贸易洗钱出发,在宏观外部环境、中观产业链关系、微观业务层面,多维度探讨了对外贸易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方式,指出了合规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合规体系;经济制裁;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 基金项目:本文受华侨大学学生研究基金资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发挥制造业优势加速海外布局,深度参与国际贸易。但是由于重经济效应,轻视对商业活动的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屡次触发东道国合规调查,支付巨额罚金甚至承担刑事责任,正常经营活动受限。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大国间博弈影响,全球贸易环境未来走向仍不明朗。企业应采取更为谨慎的措施应对日益增加的合规风险,树立合规理念,降低可能发生的巨大损失。
一、贸易合规监管重点领域
(一)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
出口管制是一国或地区出于本国政治外交关系或地区安全考虑,针对特定货物、技术和服务以及向特定国家或地区或实体出口采取的限制措施。近年来经贸问题政治化,依托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法律规范,美国及其盟友不断对华企业开展调查并做出限制。
出口管制涉及四项基本要素,分别是国家或地区、主体、物品和最终用途。管辖的范围包括軍用品、军民两用品、核产品、新兴和基础技术等。以美国为例(见表1),根据物项的不同用途分别归属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国务院国防贸易管制局、能源部核安全委员会等出口管制的主体管辖。最终用途是指出口或转出口物项经流转后到达最终使用者的使用方式。美国为了最大限度对制裁对象进行封锁从而实现其制裁目标,采取限制出口、限制贷款、冻结财产和财产权益、禁止交易政府债券或存放政府资金、禁止参与政府采购、禁止投资、制裁高管等经济制裁措施。
(二)反腐败和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滋生权力寻租行为,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东道国相关产业成长发展。英国在2010年通过了最严苛《反贿赂法》,同年世界银行发布《世界银行廉政合规指南》,国际社会反腐败和商业贿赂力度日趋严格。国际上反商业贿赂法律大多以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为蓝本。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确立了两个鲜明的监管原要求[1]。第一,反贿赂要求。禁止企业为谋求不正当商业利益向公职人员行贿。公职人员作广义的理解包括政党政府官员、候选人、派出人员等。第二,会计质量要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保证业务活动记录的真实完整,归档保存账簿记录。
(三)反贸易洗钱
贸易洗钱是指以虚假国际贸易为掩护,借助商业银行提供的结算工具,将从事非法活动所得以贸易结算的方式清洗干净[2]。其目的是混淆资金的来源去向,为贩毒、腐败、恐怖主义等违法活动转移资金,掩盖违法所得,企图逃避监管惩罚。
贸易洗钱的方式相较于大额资金流动隐蔽性更强因而被大量使用。“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洗钱危害的认识更加深刻。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融资,美国颁布了《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配合该法美国财政部成立了恐怖主义与金融情报办公室,加强对境内外金融机构反洗钱反恐融资的要求。美国《爱国者法案》第311条款规定有合理证据表明外国主体及其交易账户存在洗钱行为时,财政部长有权要求金融机构对其停止服务、关闭交易账户。当前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企业一旦因涉洗钱问题相关账户被采取冻结措施,将阻断与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体系的联系。
二、合规体系建设方式
(一)密切关注外部环境
关注境内外立法动态。跟踪中国《出口管制法》后续实施细则和外国有关部门的拟议法案等立法动态。监管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向专业人士咨询合规应对战略,提早建立应对冲突情形的预案,考虑剥离风险业务、寻求替代产品或提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等措施。
对立法走向以及执法演进趋势有合理预判。将已公开的拟议规则纳入考虑范围,并基于此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完善合规体系以降低因出口管制政策变动产生的冲击。对于向区域内同类型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发起的调查保持警惕,结合自身业务情况评估风险,研判是否需要主动向监管机构披露信息。
(二)聚焦产业链伙伴
建立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应对相关方的资信情况、历史纠纷、技术水平和风险管控等背景信息充分调研,甄别潜在合作伙伴。目前出口管制是基于物项标准且相关企业存在上下游生产关系,更容易导致风险在产业链企业中扩散,应对合作伙伴上下游主要经营活动、具体产品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确认产品流向是否涉及军事主体、为军队提供产品或服务或者其他可能被认为“军事最终用途”的业务。对于货物的承运商,更应特别注意承运商控制人和受益人是否为受制裁人,运输过程中是否途径封锁禁运国家。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同时保留审查评估过程中完整的调查文件。
建立动态分级管理制度。自动化程序定期和不定期对系统中合作伙伴情况的回顾扫描,匹配最新的已被列入或极有可能列入黑名单、涉及政府及军队和敏感地区的客户目录,向管理者发出预警报告提高风险等级。从低风险等级企业目录中寻求管制物项的替代来源,保证日常经营的供应稳定。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密切与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协作,建立长期信任的合作关系。主动向供应链中的所有主体宣介公司的合规政策,并建议合作伙伴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同时应当注意相关方可能因自身合规问题,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协议而泄露有关信息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深入业务流程
1.销售环节
企业管理层应该公开做出反商业贿赂承诺,合理设置绩效考核目标,不得暗示或默许员工的不合规行为。在国际投标过程时应当仔细了解投标要求,按照招标文件提交真实的资质许可证明和相关材料。资质证明应通过东道国政府审核认可,投标过程中不得串标围标,以防因不诚信行为被惩罚。不得通过会议、捐赠、宴请、礼品等手段间接给予交易相关方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于含有企业标识的纪念品,企业应当符合东道国允许赠送纪念品种类和金额要求。谨慎对待与政府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事务来往,确实因为业务原因需要聘请政府工作人员应得到相应许可。同时企业应加强销售费用管理,严格管控资金的用途,严禁账外列支、套取账内资金行为。
2.签约环节
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加大对合同的审查力度,审查合同构成要件使之满足交易需求,促进交易达成。合同中酌情增设合规承诺、不可抗力因素、违约责任界定、纠纷解决方式等的条款。合规承诺条款一定程度转移监管风险,要求交易相对方做出合规申明,交易相对方以及其子公司、关联企业和合作伙伴承诺遵守所有适用法律,包括但不限于东道国经济制裁和反商业腐败、反洗钱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可抗力因素包括在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由于国家安全或对外政策被列入管制黑名单等。当危机发生时,根据不可抗力条款约定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秉持公平友好原则广泛协商,明确划分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如出现合同履行障碍或造成实质性违约,约定采取合适方式妥善处理双方矛盾纠纷,降低企业法律维权成本。
3.支付环节
“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不易取证、不易统计等特点,为国际服务贸易摩擦的调查、取证、辨析与申辩都带来了困难。”1企业在购买服务贸易时应保留管理层批准后的书面申请书、会议签到表、服务成果文档或其他可辅助证明业务真实性的文件。申请书应当写明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相关决策支持信息,以便监管执法机构事后查验。
实际付款时应匹配业务真实完事的物权单和发票等单证,复核合同条款约定,根据合同的真实履行情况核实交易的金额数量。尽量避免采取现金直接支付方式,准确填写交易相关方名下账户信息,谨慎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账户结算,防范卷入洗钱活动中。
企业应将支付情况如实登记账簿,合理归集和确认各项费用,对于为促进销售而发生的销售折扣售后返利详实记录。可以设置辅助账,对用途、业务部门、业务性质口径多维记录,增加会计核算的颗粒度,适应多种外币、会计制度及税收制度下不同东道国税收征管要求,防范公司税务稽查的风险。
三、合规体系建设难点
(一)多重合规要求
合规要求是企业合规建设的出发点。现行的国际贸易秩序仍然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其通过强大的综合国力,将国内法延伸到本国外,对域外他国企业实施长臂管辖。企业在中国大陆境内设立需要满足中国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海外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东道国一系列监管需要。各国的法律体系、监管要求不同,甚至部分存在冲突,法律筹划空间小,企业有多边合规压力。同时企业的一项业务活动可能涉及多部法律共同监管,多元规则的应用协调难度大。企业应构建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求合规体系,集团层面形成统一的合规指引,结合所在国情况适时灵活调整,做出具体业务场景下的合规判断。
(二)合规人才相对匮乏
人才是企业合规建设的重要资源。合规体系建设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合规人才是复合型的,需要有一定的国际化背景,又熟悉各国法律法规要求,深入企业业务流程,敏锐发现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和风险点,善于沟通和协调,协同各业务部门开展合规工作。现有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能领导合规工作的开展,难以使合规制度落地见效。目前合规人才主要还是依靠猎头发掘引进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
(三)客观有效的外部评价
公正客观的外部评价能够降低企业合规建设的失败风险,有利于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合规体系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建立。管理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并非主业从事合规业务,咨询服务过程中往往依赖过往项目经验积累,缺乏细致微观认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侧重于企业现有合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合规工作前瞻性、预见性不足,不能很好应对突发性环境变化。目前企业缺乏第三方组织通过标准的认证体系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估,其合规风险防范控制的全面性、运行的有效性难以衡量。
(四)组织体系协调再造
组织体系再造是合规建设的重要保证。组织体系再造有两方面:一是将合规体系嵌入,二是合规文化氛围。
合规体系嵌入是指打通研发、采购、营销、售后、投融资、财务人事等各个流程,并在各个关键节点嵌入合规控制,从而确保对涉及出口管制合规的业务进行全面充分、及时有效的稽查并确保业务合规。需要遵循成本效应原则,切合企业管理实际,不可盲目增加岗位,不可重复设置审批环节。应结合现有制度体系和管理习惯,多利用现有资源,明确各岗位职责、充分授权。对员工加以培训,优化其知识结构使之能够转型胜任合规工作需要。同时遵循渐进性原则,合规制度也不是一次就能够考虑周全的,猛烈的、重大的组织变革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阵痛,不当的变革也会使企业陷入战略迷茫,错失发展机遇。应在确定总体合规框架的前提下,按照风险大小、优先等级,分批分次逐步建立合规制度,不断调试运行,减少新合规制度的协调成本。
合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纽带。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念。合规文化从无到有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员工合规工作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业务前端发现和化解合规风险,将风险处置成本降到最低。
(五)构建协同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2008)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4]。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合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立足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合规控制主要是满足监管要求,具体方法有风险评估、合规培训、出口授权等。两者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定差别,可能造成内控体系和合规体系各行其是。
从本质上看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都是为了规避风险实现企业价值,都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企业应当立足控制风险目标,有机整合两套体系功能,打造一套点面兼顾的风险控制体系。一是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整合。合规控制主要是防止未完全遵循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风险。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包括企业整体战略组织层面的风险,也包括单个业务活动环节层面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调查询问分析等评估方法,综合考量行业生产组织特点、对其他国家依赖度、海外业务占比量等因素,充分评估自身各种潜在的风险,解构同质化的风险要素,建立一整套共用的风险识别清单。二是风险控制的整合。企业治理层应设立合规内控官或合规内控委员会,下属合规内控部门统领企业合规内控事项。合规内控部包含原内审、法务、风险部门人员,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适时介入控制,指导业务部门合规工作,定期进行检查。三是以实质性合规为归宿。企业应当编制内部合规机制管理手册,将合规要求融入到实际工作的细节中,以流程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合规目标的实现。
四、展望
2021年4月商务部公布《商务部关于两用物项出口经营者建立出口管制内部合规机制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出口合规顶层框架,给企业提供了基本遵循方向。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外贸企业的合规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外贸企业更应运用合规的方法化解风险,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参与并融入国际经济循环,推动外贸向着高质量高效应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旭.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反贿赂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2]孙天琦,高锋,刘苗苗.贸易洗钱:国际组织的研究与对策[J].中国外汇,2017(07):22-25.
[3]孙天琦,高锋,刘苗苗.贸易洗钱:国际组织的研究与对策[J].中国外汇,2017(07):22-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1-2.
[5]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95.
[6]黃建忠,吴超.国际服务贸易摩擦研究:现状、特征与成因[J].国际贸易问题,2013(09):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