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雹神庙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12-09王乐潘会彬
王乐 潘会彬
摘要:该文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钻探等手段对雹神庙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及综合分析,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蚀变特征。加强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寻找矿化富集地段,为矿区找矿前景作出评价。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前景;控矿因素;雹神庙
1.矿区地质
1.1矿区地层
雹神庙矿区隶属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即白塔子镇)管辖,距离白塔子镇北偏东约80km。矿区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及第四系。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满克头鄂博组下段零星分布于矿区南部外围,以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熔结角砾岩、微屑沉凝灰岩为次。在石英正长斑岩附近,岩石普遍具有绢云母化、微细脉状硅化。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0°~60°;满克头鄂博组上段分布于矿区内部,岩性以流纹质凝灰熔岩为主,熔结角砾岩、微屑沉凝灰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为次,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50°~75°。
1.2矿区构造
矿区宏观上表现为一“穹窿构造”,其周边被呈环形展布的断裂带所围限,多为脉体充填。雹神庙杂岩体周边的环形断裂带断续长2500m左右,宽100m~260m,以多组、多方向的小规模中酸性脉岩和破碎带组成。经激电电阻率异常和高精磁异常推断矿区内存在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一条断裂位于穹窿构造的西部边缘,总体走向近南北;另一断裂分布在矿区东南部,呈半环状围限雹神庙杂岩体,成为穹窿构造的东、南部边缘。
此外,区内可见有近东西向破碎带,北部发育近南北向、北西向硅化破碎带。特别是在雹神庙杂岩体周边的破碎带中,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局部)铁锰染强烈,伴有较明显的锡、铜、铅、银矿化显示。
1.3矿区岩浆岩
矿区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主要是出露于矿区中部的雹神庙杂岩体,它侵入于马勒根坝岩体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中,呈岩株状产出,面积约4km2,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岩石中多含上覆火山岩捕虏体,显示出高侵位、超浅成的特点,岩石类型属准碱-准铝质系列,斑状结构、文象结构普遍发育。岩体边部具不同程度的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
2.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矿区磁性特征
雹神庙矿区为一中心式正异常,与遥感解译穹窿构造相印证,穹窿边缘被负异常所围限,是穹窿边缘环状构造带的反映。矿区总体的磁场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磁场变化剧烈,异常形态多样的特征,反映出火山岩地区存在不同岩性的磁性差异。矿区西部及东南部分别存在一南北向和北东向的负磁异常,场值在-312.74nT到0nT之间,呈链状、串珠状,ΔT剖面图上亦显示出该处ΔT值正负相间分布的特点,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形为沟谷或山脊的鞍部,在勘查区内未封闭,反映断裂带的磁性特征,推测为穹窿构造的边界,即雹神庙岩体的外接触带为环形断裂带。这一特征与解译火山机构基本吻合,验证了雹神庙杂岩体侵入形成穹窿构造的存在及位置。
2.2矿区电性特征
矿区中部及东南部地段视电阻率很低,分别存在一南北向和北东向的低阻带,呈链状、串珠状,在工作区内未封闭,推测有环形构造存在,与高精度磁法测量推测结果相吻合;而中东部及东北部视电阻率偏高,在4000Ω·m~20000Ω·m之间,主要岩性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熔结角砾岩,该地段岩石有硅化蚀变,推测应为岩性引起。
2.3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雹神庙矿区内的化探异常均属点异常,异常对应的蚀变带蚀变均较弱,没有较大的面异常及异常浓集中心。化探剖面异常强烈地段应为已发现的、并通过槽探控制的矿化蚀变带。
在原矿体上部及物探工作异常区内布设的10条化探剖面测量结果显示,每条剖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异常分布在矿化(蚀变)地段,呈单点不连续分布,经查证,异常成因均与发现的矿体、蚀变体有关。
3.矿区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围岩蚀变较普遍,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硅化、铁锰染等。其中,绿泥石化、铁锰染呈面型或带状分布,硅化表现为石英细脉、网脉、小透镜体等形式产出。蚀变分带不明显,自近矿部位至远离矿体大致表现为硅化、铁锰染—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
4.矿体特征
4.1矿体特征
矿区中北部,通过槽探与钻探工程验证,雹神庙杂岩体与下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接触带附近的晚侏罗世花岗斑岩内发育有一条铅锌矿体,该矿体受北西向破碎带控制,赋存于雹神庙杂岩体中花岗斑岩的北西向破碎带中,破碎带产状40°∠80°,在地表延长约10m,宽1.4m,平均品位 Ag69.70×10-6,Pb9.30×10-2,Zn1.36×10-2,Cu0.22×10-2;但在钻孔ZK16-1深部穿矿厚度仅1m,品位Ag8.00×10- 6、Pb0.45×10-2、Zn0.96×10-2、Cu0.02×10-2,因而顯示其在深部具有矿体厚度减薄、矿化程度明显减弱的特征。
4.2矿石特征
矿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铁)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白铁矿、毒砂、磁黄铁矿、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矿物、绿泥石等,次生矿物有褐铁矿、软锰矿、黄钾铁钒、赤铁矿等,具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充填结构,团块状和脉状构造,显示出较为简单的矿石特征。
4.3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成矿元素为Ag、Pb、Zn。目前控制的矿体中,除Ag、Pb、Zn达到工业指标外,还有部分矿体中Mo、Cu达到伴生指标。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辉钼矿等,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阳起石、绿帘石、方解石、绿泥石等,局部可见少量的萤石、斜长石等。
4.4矿体围岩特征
矿区围岩为雹神庙杂岩体中的花岗斑岩,呈灰白、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粒度介于2mm~5mm,含量约占20%,基质为长英质,含量约占80%。该矿体较为破碎,其内可见闪锌矿、方铅矿,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硅化,其次为绿泥石化,局部裂隙面可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与直接围岩花岗斑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5.找矿标志
(1)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及以铁锰染等蚀变带是矿区内找矿的重要标志。其中,发育黑色石英细脉、具有强烈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的内接触带花岗岩是矿区发育细脉浸染型银矿体的直接标志;而条带状、细脉状的矽卡岩化细砂岩则是矽卡岩型银铅锌矿体的产出地带;富含石英细脉—网脉的细砂岩指示寻找石英细脉-网脉型银铅锌矿体。
(2)褶皱、断裂构造带和岩体内接触带是矿区银铅锌矿体产出的有利地带。
(3)物探異常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二者重合部位是矿区银多金属矿找矿的重点地段。
6.结论
对雹神庙矿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物探、化探及槽探、钻探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蚀变特征,圈定了物、化探异常,并对部分异常进行了工程验证,初步了解了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矿区电法高极化带及磁法负异常的分布,与穹窿构造边缘环状断裂构造带相契合,蚀变较强,尤其穹窿南西边缘叠加北西向破碎蚀变带,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综上所述,雹神庙矿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很好的物、化探异常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望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因而具有较好的银多金属矿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潘会彬.青海省哈图地区铜钴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西部资源, 2020(4):67-69.
[2]陈郑辉,朱裕生,王保良,邵和明,张履桥.内蒙古主要成矿区带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分析[J].西部资源, 2005(04):4-9.
[3]潘会彬.内蒙古官地冰长石-绢云母型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勘查, 2019(3):487-492
[4]赵东帆.浅析内蒙古巴林右旗中营子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新疆有色金属, 2018(3):65-66.
[5]潘会彬,曹艳超,李电波等.内蒙古敖包吐沟脑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勘查, 2020(5):91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