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规律视域下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释析
2021-12-09杜晓芬
摘要:新时代我国已经步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旧矛盾解决新矛盾产生,其背后蕴含着唯物辩证法规律,包括矛盾规律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质量互变规律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否定之否定规律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论,要求做到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辩证把握肯定否定,正确看待前进曲折。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辩证法规律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021-03
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新时代”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梳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旧矛盾解决新矛盾产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从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第二次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第三次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科學的、全局的、关键的变化。
从发展历程上看,从新中国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实力跨越式提升,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80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16年我国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685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比重11.5%(与美国相同);民生事业空前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000多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恩格尔系数已经从1978年的城镇67.7%农村57.5%下降到2016年城镇29.7%农村33.0%[1]。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以上等。这些成就背后,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正因为有这些变化,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推动着我国社会由农业生产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为主的社会。这些重大的变化表明,之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解决,新的矛盾正在孕育。
从需求结构的变化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到对“物质文化需要”再到“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目的和手段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民的需求由“温饱”到“小康”,再到“优质小康”揭示了主要矛盾变化背后的社会发展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进步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唯物辩证法释析
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内涵,探究矛盾背后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规律,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认识规律的客观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更是解决矛盾对症下药的关键。
(一)矛盾规律之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极“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对立又统一,从“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来看,人民在满足自身温饱的基础上,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向更高、更优、更好发展;从外延来讲,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呈现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人民群众对于富强民主、公正执法、公平正义、国家安全、优美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换言之,人民对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最低生活保障需求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这些需求正在转向对更高生活水平、更加美好生活的方向转变。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内涵来看,“不平衡”主要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快有慢,地区、城乡发展出现明显差距;“不充分”主要指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力度不够、劲头不足,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有上升的空间等。从“美好生活需要”的表现来看,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来看,当前社会潜藏着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没有释放,创新能力、发展效率有待提升,一些地区、单位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以各领域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效供给未能满足人民需求等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充分”。
综上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状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高要求,构成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极,后者是对时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追求的应然,而前者则是现实发展不能满足前者需要的实然。后者对前者提出了要求,前者不能满足后者的要求,矛盾已然产生,且存在着相当大程度上的对立,存在斗争性;但在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完善中,矛盾的两极又将相互适应,达到和谐和统一,同一性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体,这两个属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没有对当前现状不平衡不充分的分析和总结;没有社会现实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就不会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者的对立面“美好生活”与“不平衡不充分”相互贯通,若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了,在一定程度上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二者实现完美的转化,二者的矛盾运动充分体现了矛盾两个方面的同一性。
(二)质量互变规律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在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更要正视发展中的不足,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情况来看,它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面对众多的矛盾,我们深入分析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这一改变,是量变和局部质变的统一。
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量的积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在之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础上发生的部分质变,是一个局部的飞跃,但是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的“不变”这一角度来说,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完全实现质变,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会进行不断的量的积累,在量的积累和局部的质变相互交替中实现跨越式的质变。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必然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才能实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国家的发展,这背后隐藏着辩证否定观,成为推动事物前进的十足动力。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前一次矛盾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在事物运动内部发生的,每一次矛盾的解决必然产生替代该矛盾的新的矛盾。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否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否定,而这些否定都是在矛盾运动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背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进步,是发展了的社会主要矛盾,而这一否定是阶段性的质变,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没有旧事物这一基础和长时间量变的积累,没有否定这一环节,就没有发展了的局部质变这一否定的环节,其实质在于对旧事物的“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继承,在此基础上,对这次片面的否定再次否定,才能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以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历了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三、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国家的发展进步中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所面临的“难事”和“大事”,寻找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要做到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辩证把握肯定否定,正确看待前进曲折,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矛盾的解决。
(一)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遵循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规律告诫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也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正确地看待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清楚地认识现阶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两极的斗争性,还要在对立中注重同一,在着力解决矛盾斗争性的同时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改革过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认识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统筹兼顾,牵牛要牵牛鼻子,反对在“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处在主要矛盾地位时反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从哲学角度认识和处理矛盾的前提,更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做好下一步工作,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更高效从“人民”这一主体出发,实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
(二)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也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际的增强而不断进行量的积累,在合适的时机发生质变。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掌握“适度”原则,避免由于用力过猛或力气不足导致“过”或“不及”,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要讲究分寸、把握火候,力求最佳效果。
(三)辩证把握肯定否定,正确看待前进曲折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不例外。首先,要从事物存在的总体出发,辩证地认识肯定否定。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现行政策、举措、制度、成效等进行总结和反思,时刻保持扬弃的态度,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否定之否定规律給我们展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的、曲折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历次变化,也都经历曲折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也将如此,重要的是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正确看待道路的曲折性,努力解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各项困难,使事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辩证地把握肯定否定,正确地看待前进曲折,掌握好唯物辩证法规律,引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国恩格尔系数首破30% 小数字折射大变迁[DB/OL].每经网.(2018-07-17).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4-17/1208816.html.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本书课题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2016年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5]杨生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解与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7(11).
[6]杨明伟.理解新时代、新思想的几个视角——从十九大报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J].东岳论丛,2018(1).
[7]胡隆辉.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学习论坛,2017(12).
[8]杨小勇,王文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及化解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1).
[9]卫兴华,赵海虹.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经济纵横,2018(1).
[10] 潘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J].理论探索,2018(1).
[11] 王永贵,徐俊.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战略判断的深刻意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12] 赵毅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J].前进,2018(1).
[13] 栾亚丽,宋则宸.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其深远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8(1).
[14] 任鹏.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J].山东社会科学,2017(12).
作者简介:杜晓芬(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单位为太原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