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居住区项目实例分析
——以河源富力天禧花园为例
2021-12-09杨洋
杨 洋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3)
综合我国山地建筑的具体建设范围,常以山地、丘陵以及自然原生态环境为主。项目的社会效益较高,能够实现基础的居住服务,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是打造绿色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部分地区落实环保开发的重要工程。河源作为岭南地区的山地城市,颇具代表性。文章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方式,对山地居住区项目的特点、难点进行解析,通过总结经验为后续相关工程的具体落实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设计团队的综合水平。
1 项目基本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中心位置,地块周边交通方便,内有一座约40 m高的小山,北侧紧邻车管所绿化公园,西侧距离江边500 m,北侧可以看见公园和江流,周边环境优美。但用地周边大部分为4S店,各种配套功能不齐全,地形高低起伏、场地标高落差大。
该项目是一个居住区,以31层高层住宅和11层小高层住宅为主,在西面设计了组团的公建配套设施,西北侧设计了一个幼儿园。地块入口设在地块的南侧和西侧,中部设有集中绿地和宅旁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交流和休闲空间。整个项目布局顺应地形,保留了山体等自然景观,道路系统较便利,基础设施充足。
2 本项目的具体特点及设计难点分析
2.1 场地地形复杂
项目的整体地势呈典型的北高南低状态,中间存在突出的山体,原始地形具有较大起伏。施工场地内的最高高程为101.65 m,最低点标高为57.85 m,场地最大高差43.8 m。
项目竖向标高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竖向标高(单位:m)
由图1可知,场地主要以原始地貌为主,平整度较差,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山就势,各个环节结合具体的地形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涉及的因素条件比平地多。场地高低落差大,规划设计需要增设大量边坡支护或挡墙,在设计方案阶段,应考虑结构专业、岩土专业的分析,充分吸取和取舍结构专业、岩土专业的意见。
2.2 交通组织规划复杂
山地高低落差大、倾斜角度大,应依靠延长线路的办法减小纵坡,满足规范和安全要求。消防车道最大纵坡为8%,消防登高面内场地坡度不大于3%。若相关参数与具体的规范不符,需要及时进行平面调整,通过反复的验算提升精准度,确保平面设计以及竖向设计维持平衡。
本项目用地坡度为10%~40%,消防车道以S形或回形路线盘旋上升,部分消防车道纵坡接近最大极限。但过大的纵坡不适合兼做入户路。本项目的入户路设置较平缓,纵坡不大于1.5%。在局部高差大、地势陡、建筑密度高的地块中,采用台阶、坡路、山脊路等作为人行道,衔接各台地。
2.3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应进一步提升整体项目的居住舒适性,在节能环保以及环境保护基础上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居住区项目整体外观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自然景观为主、内部景观为辅的特点。山地住宅周边具有大量的山、江景观,依赖原有自然地势能够营造开阔视野。项目南北两侧均可以借助自然资源营造外部景观,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在建筑排布、户型设计中,重点考虑对外部景观的利用,景观细节处理多采用明显的台地式园林手法。
2.4 现场条件与设计条件存在差异
山地居住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决定了施工阶段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山地建筑基础施工阶段、挡土墙边坡施工阶段,现场条件与设计条件具有一定变动性和差异性,建筑师和结构师应全程参与,进行现场设计和施工配合,及时跟踪了解现场。现场条件与设计条件不符时,应及时到现场处理问题。
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环境的优势和特色,在满足具体设计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土方工程量,节省投资,进一步提升建设速度。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项目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削减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打造宜居环境。
3 山地居住区项目设计的具体优化策略
3.1 完善居住区规划的地形设计
居住区的规划方案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山地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高层住宅建筑应尽可能地适应山地地形,根据地形的高低、地势的坡度、高低变化确定高层建筑的设计。对所选地址的平面进行细致分析,根据山地的不同标高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具体坐落位置。
项目设计尽量顺应山地地形,减少对地形的侵入式建造方式,对原有的地形进行适当合理改造,达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项目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山体,强调绿化配置的可操作性,如绿化小径、绿化小品、山体公园等,与小区居民的休闲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区的设计中强调园林绿化用地的共享性,以公共自然山体为交流空间,促进居民的交流与互动。
集中休闲绿化带具有美化小区环境的功能,可以作为步行交通枢纽的连接链,使整个小区的步行交通系统与景观绿化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应尽量将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提升小区的整体价值。
3.2 重视地下车库的优化设计
随着汽车普及,居住区项目对地下车库的配比需求越来越高,山地住区项目也需要设置大面积地下室。山地居住区项目应尽量减少大面积山体开挖,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尽量将地下车库布置在平坦用地范围内,与竖向标高和地面建筑相呼应,一般用缓坡或高差较小的多个台地形式解决竖向地下车库的高差。
本项目场地南北向高差变化大,地下室在南北向分为三个区域,不同区域标高不同,相互之间通过坡道连通。南区局部地下室的地面坡度为3%,能够顺应地形,满足规范要求。顺应现状地形,地下室紧邻山地的部分采用全埋式,靠市政道路的一侧开敞,便于采光通风,也减少了山体开挖。
场地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场地剖面
3.3 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形的高程变化进行工程调整,大部分交通系统依山就势布置。基地内部的标高是主干道设计的主要依据,能够打造骨干型的交通网络,满足消防环道的具体坡度以及参数标准。次干道在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活动及经营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多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道路进行二次加工,进一步减少土方工程量,降低对原有环境的损害,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一、二期之间通行市政路中,组团内采取人车分流的设计方式,确保居住者的安全。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充分结合公建设施和住宅建筑,以小区园路串连起整个组团的步行交通,兼做消防车道。每栋入口位均布置10 m宽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消防登高面内场地坡度不大于3%。在组团地块的西侧和东侧设置地面停车位,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尽量靠外侧,将车流限制在外部车道,减少对小区组团内部干扰。避免在建筑与消防车道之间设置树木以及架空管线等设施,防止阻碍消防救援操作场地以及消防救援场地下的一系列暗沟以及管道。
设计的道路能够营造集生态、出行于一体的自然环境动线,促使视线走廊有极强的层次化,展现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特点。自由舒展且曲直结合的方式能够打造一步一景的游览体系,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配合自然景观,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项目的趣味性。
3.4 充分利用山地环境的自然景观
本项目山地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应保留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地物。项目策划阶段,项目团队对山地地形、高大乔木等情况进行了系统摸查,便于对自然景观元素进行保护和利用。山地住宅项目的景观成立体状对植物栽植的层次、灰空间的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竖向设计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充分考虑景观的层次性要素,划分建筑台地标高,突出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布局。
台阶和坡道是解决竖向人行交通的手段,项目将各台阶段通过休息平台错开布置,形成富有视觉变化的折线,利用植物在转折处进行掩映处理,打破了空间的单调性,创造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4 结语
与传统建筑设计不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山地区域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营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综合实际情况,落实因地制宜的设计。应考虑自然因素,打造自然景观与实体建筑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体系,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