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和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2021-12-09刘立波龚孝斐
刘立波,龚孝斐,罗 艳
(1.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2.凯里市第八中学,贵州凯里 556000)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别名葱莲、玉帘、白花菖蒲莲,属于石蒜科葱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地下具小而颈长的有皮鳞茎,似晚香玉或独头蒜,直径较小。叶片肉质线形,暗绿色,似葱。株高20~40 cm,花梗短,花茎中空,单生,花被6 枚,花瓣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花冠直径2~4 cm。原产于南美洲,后被引种至我国,现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葱兰生性强健,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对环境要求不严。葱兰花期长、开花繁多,是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广泛,可在林下、路边作花丛、花带,也可作花坛、花径的镶边材料、草坪点缀之用,还可作盆栽、盆景[1-3]。
目前,关于葱兰的研究集中在栽培管理[2-3]、病虫害防治[4-8]、化学成分[9-12]等方面。葱兰主要通过播种、分株进行繁殖[1-3],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13-14],但葱兰分株繁殖试验未见报道。本文对葱兰进行分株繁殖研究,分析不同基质和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以期为葱兰快速繁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完好无病害、生长良好、无机械损伤的一年生葱兰球茎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凯里学院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进行。该地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3′,北纬26°31′,海拔689 m,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6~16.2 ℃,7 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3.2~25.8 ℃,1 月最冷,平均气温为2.6~5.2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 290 h,年降水量1 240 mm,无霜期280 d以上[15-16]。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基质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以2 m×1.2 m 规格在露天种植地进行试验,栽培基质选用园土、河沙、泥炭、蛭石、珍珠岩等5 种基质,每种基质里面种10 球,重复3 次。移栽前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栽植后进行常规土肥水管理。对刚进行分株的种球,每天浇水1次,7 d后,可隔天浇水1次,待其缓苗后,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除草管理。每15 d松土1次,松土后施肥,采用撒施的施肥方式,每平方米每次施肥1.5 g。随后浇透水,如果出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1.3.2 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笔者在栽培过程中发现葱兰种球有不同数量的茎株,根据这一特性,将葱兰母球以1茎1球、2茎1球、3 茎1 球、4 茎1 球、5 茎1 球,分别种入园土、河沙、泥炭、蛭石、珍珠岩5 种基质中,每种基质里面种10球,重复3次。后期管理同前。
1.3.3 数据记录
2019年3月12日栽植,2020年3月12日统计成活率、增殖系数、根长、茎长、叶长。
成活率=成活数/栽植数×100%
增殖系数=收获种球数/栽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由表1 可知,葱兰分株后在不同基质中种植,其成活率在69%~78%,不同基质间成活率差异不大,其中泥炭最高,为78%,园土、河沙、蛭石次之,为72%,珍珠岩最低,为69%。葱兰分株种植后的增殖系数在5.60~15.04,不同基质间增殖系数差异较大,其中河沙中的葱兰增殖系数最高为15.04,蛭石中的为12.42,园土中的为9.92,泥炭中的为7.10,珍珠岩中的增殖系数最低为5.60。
由表1 可知,葱兰分株后在不同基质种植,根长在4.14~8.49 cm,其中河沙中的葱兰根长最长,为8.49 cm,蛭石中的根长为7.00 cm,泥炭中的根长为6.04 cm,园土中的根长为5.21 cm,珍珠岩中的葱兰根长最短,为4.14 cm。茎长为4.09~7.21 cm,其中蛭石中的葱兰茎长最长,为7.21 cm,河沙中的茎长为6.69 cm,园土中的茎长为5.70 cm,泥炭中的茎长为4.98 cm,珍珠岩的葱兰茎长最短,为4.09 cm。叶长为13.85~24.12 cm,其中河沙中的葱兰叶长最长,为24.12 cm,园土中的叶长为22.86 cm,蛭石中的叶长为22.25 cm,泥炭中的叶长为20.32 cm,珍珠岩中的葱兰叶长最短,为13.85 cm。
表1 不同基质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2.2 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不同类型种球分株繁殖后,成活率在50%~100%,其中1 茎1 球中,只有珍珠岩里的葱兰成活率为80%,其他均为100%;2 茎1 球中,除珍珠岩基质里的葱兰分株成活率为60%外,其他基质的分株成活率为90%或100%;3 茎1 球、4 茎1 球、5 茎1 球的葱兰分株成活率都低于80%,珍珠岩的最低,为50%。同一类型种球在不同基质分株种植的成活率差异不大。
表2 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
葱兰分株后增殖系数在3.50~20.75,其中1 茎1球在河沙中种植的葱兰增殖系数最高,为12.90,在泥炭中种植的最低,为5.70;2茎1球在河沙中种植的增殖系数最高,为13.38,在泥炭中种植的最低,为3.50;3 茎1 球在河沙中种植的增殖系数最高,为20.75,在泥炭中种植的最低,为9.00;4 茎1 球在河沙中种植的增殖系数最高,为19.50,在珍珠岩中种植的最低,为5.00;5茎1球在河沙中种植的增殖系数最高,为18.50,在珍珠岩中种植的最低,为6.00。总体来看,随着种球含茎数量的增加,成活率下降,增殖系数增加。
2.3 不同基质、种球特性对葱兰生长的影响
由表3 可知,葱兰按照种球类型分株后在不同基质中种植,根长最高值为3 茎1 球在河沙中种植的9.85 cm,最低值为2茎1球在珍珠岩中种植的3.34 cm;各类型种球在不同基质中表现为河沙中的葱兰根长最长,在8.11~9.85 cm,在珍珠岩中的葱兰根长最短,在3.34~4.70 cm。总体看来,随着种球含茎数量的增加,根长呈现增长的趋势。
表3 种球特性对葱兰分株生长指标的影响 单位:cm
茎长最高值为4 茎1 球在蛭石中种植的12.25 cm,最低值为2 茎1 球在珍珠岩中种植的3.51 cm;各类型种球在不同基质中表现为河沙中的葱兰茎长较好,在6.03~7.55 cm,在珍珠岩中的葱兰茎长较差,在3.51~4.70 cm。
叶长最高值为5 茎1 球在河沙中种植的27.00 cm,最低值为5茎1球在珍珠岩中种植的13.00 cm;总体来看,在珍珠岩中种植的各类型种球,叶长均最短,为13.00~14.33 cm,其他基质种植的叶长均优于珍珠岩,其中河沙种植表现较好,其叶长在21.00~27.00 cm。
3 小结与讨论
不考虑种球特性,在不同基质进行分株繁殖的葱兰成活率都在70%以上。根据种球含茎数不同的特性,进行分株种植,当种球含茎数低时,其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随着种球含茎数的增加,其成活率逐渐下降至60%~70%。这可能是因为植株增大,加大了营养消耗和吸收。除珍珠岩外,不同基质对葱兰分株繁殖的成活率影响差异不大,这与试验中对葱兰的后期养护关系较大,由于水肥充足,葱兰得以正常生长。因此,在实际生产与栽培利用中,应注意养护管理,保证水肥,有利于分株后种球的成活。
不同基质对葱兰增殖系数影响较大,河沙、蛭石中的葱兰增殖量较高,这与葱兰喜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特性有关[2],在保证水肥的前提下,河沙、蛭石等疏松透气、有一定保水效果的基质更有利于葱兰的增殖[17],而过于疏松透气的珍珠岩与透气性差的泥炭基质中的葱兰生长较差。
本试验中,根据种球含茎数不同的特性进行分株后,种球含茎数增多,其增殖系数趋于升高,这与储博彦等在鸢尾分株繁殖试验中的起始芽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达到最佳繁殖效果[18]的结论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同基质对葱兰生长指标影响较大,河沙中种植的葱兰根、茎、叶生长更好,而珍珠岩、泥炭、黏性大的园土等基质,由于排水、通气性不良,不利于发根,会造成“缩头”和“回草”现象,会形成小草短根的僵苗[2]。
本试验只选用了纯种基质,后期研究中应考虑混合基质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季节对葱兰分株繁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好地为实际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