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2021-12-09李林
李 林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郑州 451191)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文化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大力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并给予了一些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撑,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化的服务,丰富的馆藏资源,齐全的设施和优良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知识存储地,作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2]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高校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给出一些建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上下五千年,凝聚了多少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沉淀凝集,凝聚的都是中华文化最本质的、最精炼的内容,它凝聚了中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念,是中华各民族精神的浓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竭的动力[4]。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对传统文化的去其糟粕,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以人为本,兼容并包,强调“礼、义、仁、智、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核[5]。
2 高校图书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高校的职责与使命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服务场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播作出贡献。
2.1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014年,教育部下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教社科[2014]3号)[6]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组成结构。目前中国高校和招生数量在逐渐增加,可以说高校学生的素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素质,一个国家人才的素质。国家富强、民族统一,展现了国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聚集地,承载了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公平、公正地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图书馆任重而道远[7]。
2.2 能够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以人为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会体现在学生行为和素养上,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一个人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基础[8]。大学生处于青少年的转折期,是学习方式和处世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人格思想,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使人受益良多。高校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从点滴入手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3 高校图书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的馆员,丰富的馆藏和数字资源,有齐全的设施和优良的环境,成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首选场地。高校图书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包括以下方面。
3.1 开展传统文化影视活动 文化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影视剧、舞台剧等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与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9]。近两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10]。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这种形式,结合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流行一种cosplay的角色扮演,这种最先开始于真人对动漫角色的扮演,可以让学生自己扮演喜欢的角色,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比赛和微电影,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将文物拟人化[11],使它们活起来,来演绎其代表的传统文化及其内涵,让学生参与进来,拍摄作品或者参演舞台剧来传播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开展学术讲座 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是图书馆开展活动较为常见的形式,图书馆可以利用其现代化的软硬件设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12]。该活动大多是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解经典著作,开展专题讲解以及学术研讨。但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新,讲座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讲座可围绕经典著作《红楼梦》,畅谈读书体会和人生感悟;也可以围绕某一类诗词或者某一个作者来解读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名人事迹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讲座的形式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学生可以和专家交流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兴趣,达到教化学生的目的。
3.3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近年来,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变为法定节假日就可以看出来国家越发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高校图书馆依托自身优势[13],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性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中华诗词大赛、有奖寻书活动,经典咏流传之类的朗诵比赛、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展览等,本着“以人文本”[14]的服务宗旨,让广大师生充分参与进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师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举办的活动不只局限于节日当天,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15]。图书馆开展中华诗词比赛,可以充分发动全校学生参与,将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如初赛、决赛,不只包括诗词的记忆和背诵,还包括对古诗词的理解,其中可以穿插古诗词背景的表演等,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16-18]。
3.4 营造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为吸引读者,使图书馆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注重阅读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图书馆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19-20]。在利用馆藏传播知识的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利用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①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将当地的名人、字画张贴在书库墙壁上,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感情共鸣,更有自豪感。②利用图书馆走廊打造一个文化长廊,一部分可以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名人事迹、经典故事等按照从古到今时间顺序展示,使读者走在其中感受璀璨的历史文化;一部分可以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增加师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③在图书馆里打造一个休息放松的小场所,读者可以在此休息,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讨论,同时安置一些电子屏幕或者立体展板,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展板也可以宣传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鼓励读者积极参与。
高校图书馆应对内营造一种浓郁文化氛围,学生身处其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在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1-22]。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专业的馆员提供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带领师生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和民族精神的熏陶[23]。对外图书馆应该依托高校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图书馆的魅力和影响力,感受图书馆的知识魅力。
总之,为顺应时代的潮流,高校图书馆势必要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扩大服务范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将图书馆的基础职能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达到真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