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2021-12-09吕丽

现代园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楠木化学防治防治效果

吕丽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 257500)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保护森林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森林病虫害为害严重,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由于森林病虫害制约林业发展,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构建水平,有必要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以保护森林。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1.1 提高树苗成活率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使树木的生长形态、长势等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发生的病虫害较为严重,还会导致树木死亡。由于树木幼苗是虫子最佳的食物来源,树木幼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大。一般而言,树木幼苗在遭受严重的病虫害后很难恢复,严重影响树苗成活率。因此,要构建合理方案,防治树木幼苗病虫害,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防治树木幼苗病虫害是有效的方法。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优点在于,可实时监控树木幼苗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幼苗出现病虫害,可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树苗成活率,有利于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1.2 合理规划造林工程

当前,我国林业自然系统中的树木种类较为单一。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可更好地开展树木管理工作。不过,在树木出现病虫害时,树木易受为害,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所以,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其中,要合理规划造林工程,增加树木种类,优化树种结构,构建具有修复力的生态链,降低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自然生态发展。

1.3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指导下,森林修复能力将会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科学推进树木的保护工作,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增加森林资源。通过合理应用森林资源,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 林业设计中运用合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在林业设计中正确把握病虫害的防控问题

不同地区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的特点、严重程度等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病虫害防控水平,要提前开展森林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并分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系统地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统筹兼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树木种类不同,发生的病虫害类型也不尽相同。楠木生长过程中易因蛀梢象鼻虫钻蛀楠木的嫩梢导致幼苗死亡。楠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初春害虫产卵期和生长期幼虫进行消杀处理。化学方式防治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产生的效果好,但易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同时,长期应用化学防治方式,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

2.2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水平

林业工作人员是病虫害防治的主体,若林业工作人员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素养,病虫害防治实践技能低,就易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利于保护大自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治工作。林业工作人员需要清楚自身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责任,强化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一方面,开展培训活动,为林业工作人员传授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开拓其病虫害防治视野。同时为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践行专业知识,增强其病虫害防治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从各个渠道搜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完善自身能力,更新病虫害防治知识,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及技术等指导工作。

2.3 实现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有机统一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包括2大类型,一类是生物防治,另一类是化学防治,2种防治手段在消灭森林病虫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应用病虫害天敌开展防治工作,如啄木鸟可消灭树木中的蛀虫,促进树木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安全、无污染的防治优点。但生物防治手段见效时间长,短期内不能明显地看到病虫害防治效果。化学防治即应用化学药剂(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化学防治手段能在短时间见效,但该种防治方式会影响周围环境。为取得良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化学防治手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要控制化学药物的剂量与浓度。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时,要统一生物和化学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2.4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防治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研究了多种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如依靠飞机大面积喷洒农药,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可降低人工防治病虫害的成本,还能保证病虫害防治效率。另外,病虫害监控技术也得到了成熟发展。林业部门可应用病虫害监控技术,掌握森林病虫害信息,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及时性、有效性。为更好地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以先进的防治技术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基础,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

2.5 提高防治工作重视度,严禁病虫传入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其中,各大部门要主动宣传相关法规及政策,让更多的人清楚认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贡献力量。同时,各个部门需要沟通、交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反思防治行为,总结防治经验。另外,要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构建监督机制,督促相关人员执行体会。设置检查岗哨,严格检查往来的车辆、人员等,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几率。

2.6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制约的作用,因此,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一方面,国家需要根据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防治需求等,建立健全政策。另一方面,要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规范森林病虫害防治流程,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不断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其中,要针对性地制定树木管理制度,如制定关于楠木的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楠木在生长初期的抚育制度,即造林3~5年期间,每年要抚育2~3次。同时根据楠木周围环境情况,合理增加抚育次数。

3 结语

综上所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大大降低了树木生长水平。为此,林业部门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楠木化学防治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茶盘洲的楠木王
金丝楠木不神奇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通道县发现湖南境内最大野生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