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2021-12-09阙明坤

关键词:时代思想研究

阙明坤 金 成 倪 涛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高校党建研究是围绕高校与党的建设的现象、关系、性质、规律等问题开展的系统性探索,关系着高校党建实践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高校党建研究的演进历程和主题热点,梳理总结高校党建基本经验、追踪前沿展望未来,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高校党建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更有助于以成熟的高校党建理论指导实践,为新时代高校创新育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智力支持。

一、建党百年高校党建研究的演进路径

建党百年以来,高校党建研究的演进路径大致经历了萌芽期、空窗期、发展期和兴盛期四个重要阶段,意味着高校党建研究从建党初期的思想交锋到逐步形成共识,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发展,最后到党的十八大开启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新篇章。库恩指出,“科学知识的进化”是一种革命变动和平静发展的波浪式进行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和时期,从而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1)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页。。在不同发展阶段,高校党建研究数量波动上涨,研究主题趋于多元,各阶段的研究均体现出时代特征,且不同阶段的研究主体也呈现差异性。

(一)高校党建研究的萌芽期(1921—1966年)

五四运动引发的政治热潮加速了西方观念在中国的传播,直接促成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和列宁式政党的成功经验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国新式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萌发出巨大的热情。

该阶段高校党建研究伴随着党建实践产生,讨论的落脚点在于是否要在高校中开展党建活动以及对高校党建本质与规律进行辨析。相关研究认为,建党起源于学生运动,党的组织、思想需要在学生中继续发展。“学生是社会的生物,也永远是政治的生物。不加入政党显得散漫,联合起来才是力量。”(2)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0-383页。受此类研究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许多高校内部建立了党支部,组织学生开展革命活动,高校党建的任务也得以明确,即在高校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周良书、李向勇从史学角度回顾梳理了这段高校党建历程,分别编撰了专著《中国高校共产党建设史(1921—1949)》《中共高校党建作用研究:1921—1949》,产生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填补了建党初期高校党建研究的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对高校党建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为高校党建研究构建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1957年,在高校领导制度大讨论中,北京师范大学黄药眠教授召集成立了“高等院校党委负责制”小组,就高校党建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各高校也纷纷举行座谈会,形成了“高等学校中党的领导问题”“党委治校,还是教授治校”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深化了各界对高校党建规律的认识。随后,高校党建研究开始聚焦于“高校党政关系和党群关系”的议题,激进派主张取消高校党委负责制,改良派主张在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改进高校党委的工作方法,促进高校与党委的深度融合。该阶段的相关研究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二)高校党建研究的空窗期(1966—1977年)

1965年后高校党建的科学探索一度中断,几乎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研究。通过检索发现,1966—1977年是高校党建研究的空窗期。此前,与高校党建相关的研究是1965年的《对改进学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启示》《天津市半工半读学校的生产劳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改进学校工作》,直到1978年才再次出现相关研究——《关于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该阶段高校党建思想的学术性被削弱了,相关研究被大量非理性的观点取代。这些观点既非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系统总结,又非基于探索辨析形成的科学认识。

(三)高校党建研究的发展期(1978—201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党建工作恢复重建,相关研究也重获生机。随着1978年《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党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党组织与党政班子建设愈发完备,同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继续指导并推动高校党建实践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促使学界反思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譬如,梁希如(1987)认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旧薄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成效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建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未能联系实际,无法引发学生共鸣(3)梁希如:《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党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第3-6页。。此外,相当数量的研究围绕“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展开,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对工作实际的关注。

该阶段高校党建研究不断复兴,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许明光的《试论高校党的建设》(1989)、靳诺的《重视加强民办高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2001)、李源潮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2008)、修耀华的《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2011)。高校党建的发文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在1989年后,高校党建研究主题愈发多元。该阶段的研究特点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研究方向由基础理论研究向针对性研究转变,侧重于关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围绕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网络党建等现状开展的调查分析,以及针对不同高校案例进行的访谈调研。部分研究借助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现实问题,其经验和启示为各地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研究内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话语体系,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包括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阐释高校党建规律,强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四)高校党建研究的兴盛期(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历史方位、时代价值和重点任务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党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高校党建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学界围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王光彦(2017)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确保高校党建正确政治方向、提升高校党建质量的根本保障(4)王光彦:《汇聚起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红旗文稿》2017年第23期,第9-11页。。张甲哲等(2018)阐明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剖析高校党建与育人的关系,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有效结合(5)张甲哲、丁俊萍:《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2期,第4-6页。。吴斌等(2020)从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出发,对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意义、内涵与路径进行理论建构,对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有效方法进行深入探讨(6)吴斌、陈亚励:《新时代高校党建:意义、内涵与路径——学习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第78-85页。。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作了反思,深刻阐明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规律,不断丰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内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党建要求把政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明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关研究亦对此进行了阐释与拓展,如:冯身洪(2019)对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中院系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作了反思(7)冯身洪:《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的高校二级党组织建设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第108-112页。;李泊衡等(2019)重点探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风建设问题(8)李泊衡、孟宪生:《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摆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1期,第42-44页。;袁银传等(2021)对“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作了专题研究(9)袁银传、谭庆华:《论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第145-149页。。

该阶段高校党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考察和多种方法的运用,将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性分析相结合,突破了传统高校党建研究的局限,如:构建高校党建信息化风险度量模型(10)唐明靖、周滔:《一种基于模糊集和信息熵的高校党建信息化风险度量模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73-78页。;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同心理结构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问题(11)邵莉莉、王轲玮:《认同心理结构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期,第42-44页。;从新制度主义视角研究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12)滕士涛:《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党建》,《江苏高教》2014年第3期,第69-70页。;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党员教育、党员发展以及党支部建设现状(13)张国宁、鲁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基于西安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理论导刊》2016年第11期,第49-52页。等。从具体的研究方法来看,近年来高校党建研究的经验总结日渐式微,思辨研究已取代经验研究成为主流,高校党建的量化研究虽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比例仍然较小。高校党建研究更加重视用逻辑推理来解决概念性、规范性的问题,从而建构高校党建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建党百年高校党建研究的热点主题

期刊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常被用来识别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据此,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源刊(CSSCI),对建党百年以来高校党建研究的论文进行解析,从而研判高校党建研究的热点主题。在数据采集上,以“高校党建”“高校党的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等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得1 339篇论文。在剔除与研究无关的会议、通知后,剩余1 318篇论文,作为本文的分析样本(14)检索日期为2021年5月6日。值得说明的是,建党百年以来高校党建研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萌芽期、空窗期文献数据客观缺失,由于缺乏高频关键词的支撑,这两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无法被定义为该领域内的热点主题。。

研究发现,高校党建研究中共现频次大于或等于20且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高频关键词有8个,包括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组织、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全面从严治党和“互联网+”。通过对同质性较高的多个关键词组合聚类,形成了若干高校党建研究的主题,将类属相近的多个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整合,归纳出关于高校党建主题研究的四组向度(见表1)。

表1 建党百年高校党建聚类编码表

(一)高校党建理论

科学理论是指导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具体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界主要关注以下三种理论的内涵和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受了时代和历史检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靳诺等(2020)指出,要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上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这个“魂”,才能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15)靳诺、徐志宏、王占仁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笔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9期,第4-20页。。二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李晓林(1998)强调,要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推进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6)李晓林:《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员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S3期,第21-24页。。王革(2002)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高校党建工作永恒的主题(17)王革:《以“三个代表”为统领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8期,第16-18页。。首都师范大学党建课题组(2008)指出,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18)首都师范大学党建课题组:《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35-140页。。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王玉平(2020)认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19)王玉平:《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的重点和现实进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3期,第40-42页。。滕建勇(2021)认为,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不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20)滕建勇:《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2期,第74-78页。。

(二)高校党建主体

除了关注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党建外,该领域的研究更以不同类型的高校为分析对象,对各类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有了深入认识。一是民办高校党建研究。民办高校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育人要求与公办高校是一致的。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是从党的自身建设来说,都需要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申屠江平(2001)指出,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是直线式展开的,而董事会领导下的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是非线性、多层面、多角度展开的(21)申屠江平:《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江苏高教》2001年第2期,第92-94页。。章清(2003)也指出,由于民办高校投资主体、渠道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法律法规要求、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异于普通高校(22)章清:《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第105-107页。。二是高职院校党建研究。党中央对我国新时代高职教育作了新部署,提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要与党建相结合。陈刚(2019)提出,要将党建工作融入高职优质校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23)陈刚:《高职优质校建设中“党建+”机制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4期,第51-53页。。刘任熊等(2021)提出,要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符合党和国家的预期,用高质量党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4)刘任熊、宋兵:《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4期,第54-55页。。部分研究聚焦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机关党建工作(25)张麦秋、王亮成:《对高职院校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4期,第35-36页。、提升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素养与能力(26)周建松:《论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素养与能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9期,第85-89页。、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27)罗松华:《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2期,第49-50页。。三是独立学院党建研究。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下诞生的一种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高等教育组织,在管理上受到投资方和母体高校的双重影响,其党建工作不同于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8)高华锦:《创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新机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54-59页。。杨世红(2008)指出,加强党对独立学院的领导,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保证独立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促使各利益相关方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保障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29)杨世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措施探析》,《思想战线》2008年第S4期,第6-9页。。

(三)高校党建组织

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学界围绕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高校内部各级党组织分别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高校内部各级党组织的内涵、功能、架构、现状、问题及建设路径等。从主题出发,高校党建组织研究大致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党委。党委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党建工作起着决定、主导和支配的作用。李宁蔚(2017)发现,高校党委在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高校党委书记的“首业主责”意识还不够,党委推动制度落实、队伍保障力度不够有效,党建工作政治引领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30)李宁蔚:《高校党委要切实把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第72-75页。。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探索破解党委主体责任落实难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二是院系党组织。院系党组织在高校党建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统领各方的作用,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目前,部分高校院系党组织仍未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导致党建工作层层递减、层层弱化,院系党组织在二级学院的党建领导地位模糊,存在党政运行结构性断裂、管党治党责任非体系化等问题(31)杨长亮:《新时代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路径探析》,《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1期,第68-72页。。三是基层党支部。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最基层的责任主体,发挥着一线党建工作战斗堡垒的作用。吴林龙等(2020)认为,应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32)吴林龙、孙海英:《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育策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3期,第145-149页。。初建松等(2014)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面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33)初建松、黄立田:《推进建立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12期,第88-91页。。

(四)高校党建载体

高校党建开展形式多元、载体多样。近年来,高校党建研究将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等纳入研究视域,探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新方案。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党建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如:互联网增强了高校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推进了高校党务公开和校内民主;大数据帮助了高校党组织管理党员信息等。孙小燕等(2020)指出,部分高校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管理、重求稳轻开放等问题,需要围绕现代信息技术特性进一步改造党建工作,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工作的发展动力和效益(34)孙小燕、余琼:《“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党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0期,第19-21页。。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这展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阐释党的理论方针、发展路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36)朱松梅:《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一体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186-188页。。在肯定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一脉相承关系的基础上,学界更关注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雷虹艳(2019)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文化、历史、内涵的宣传作用,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提高学生入党积极性;要不断以新理念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内涵(37)雷虹艳:《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1期,第53-55页。。

三、建党百年高校党建研究的趋势

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始终致力于回答的重要问题。社会各界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高校党建研究充分汲取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工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广泛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场域的重要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知识增长和理论引领等方面成绩斐然。展望未来,高校党建研究应坚持弘扬“主旋律”,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高校党建规律、立德树人、高校基层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图1显示了1996年至今高校党建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

图1 建党百年高校党建研究关键词突现图(前15名)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规律更受重视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征程期待新作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重要论断的推出,拉开了学界对新时代高校党建规律的探究。2018年,《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的理论内涵研究》(38)刘佳:《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的理论内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第12-16页。一文率先对该主题作了系统探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的逻辑起点、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意义。此后,新时代迅速成为研究热词,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前沿。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实践的新形式、新问题、新路径,致力于探索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特征。部分研究将“新时代”作为一种切入视角(39)单玉成:《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质量提升研究》,《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7期,第143-147页。,以赋予高校党建研究与时俱进的意义,但未能充分展现研究理念、内容、方法层面的迭代创新。

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在于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规律探索,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高校党建研究的引领作用。一是革新研究理念。摒弃“高校党建研究等同于高校党务介绍”的经验主义认知,增强高校党建研究的学理性。经验叙事是高校党建研究应用性的体现,其在阐述高校党建现象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经验往往无法反映事物的本质。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研究自觉,把高校党建知识和理论创新作为研究开展的重要目的,使高校党建研究不仅能指导高校党建实践,而且能成为具有深度的学术知识产品。二是更新研究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征程中,先后提出过六个完整的教育方针,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0)邓小泉、陶佳宇、吴玉荣:《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19-27页。高校党建研究要注重内容上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要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融合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把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新热点、新趋势纳入研究范畴,增强高校党建研究内容的前沿性、针对性、体系性。三是创新研究方法。高校党建研究在突出政治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要围绕高校党建工作特点,探索使用质与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形成相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提高高校党建研究的客观性。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备受关注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的实践探索,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持续占据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要求,为新时期高校党建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受到高校党建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探讨两者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充分肯定了党建引领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从两者关系来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成效由高校的办学方向决定。只有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才能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才能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1)宋凌云、王嘉毅:《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4-11页。。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和研究价值进一步得以提升,立德树人与高校党建相结合成为领域内的基础性研究,在高校党建研究中必不可少。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研究要继续加强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必须要站在时代前沿,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一是明确“培养什么人”。未来相关研究始终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研究开展的逻辑主线,努力扩充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理论内涵。二是探索“怎样培养人”。未来相关研究要持续探索党建育人的有效路径,推进高校党建育人评价机制研究,完善思政课建设方案和学生培养方案,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为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三是坚定“为谁培养人”。未来相关研究要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判断形势和分析问题时保持头脑清醒,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眼光处理问题,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立意开展研究。

(三)高校基层党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高校党建研究中以基层党建为关键词的研究自2013年开始大量出现,突现强度达到4.1954,且一直持续至今,意味着高校基层党建研究在未来仍将继续深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2)吴国生:《有的放矢: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8月13日,第9版。。

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建立得住,关键要看党支部。”(43)霍毅斌:《当好新时代党支部书记》,《前进》2019年第3期,第33-35页。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要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44)《习近平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住“少数”关键 抓实基层支部 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民日报》2017年4月17日,第1版。。特别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将工作重心下移,不仅要在符合条件的各部门、各单位单独设置党支部,更要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但就实践来看,目前高校中仍存在基层党建工作烦琐化、虚浮化、部门化、狭隘化等问题,部分高校党支部对党建责任认识不到位、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合理、党支部工作督导机制不健全。未来高校基层党建研究应当重点围绕基层党支部实践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一是探索“如何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研究,加强对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为高校“选好配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敢于担当、作风正派的党支部书记”提供理论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内涵的剖析,积极探索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科学路径,推进高校学生及教师党支部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二是探索“如何协调联动”。要持续加强基层党建服务体系研究,创新学校不同院系、专业、教研室、机关部门间开展支部共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对高校党支部党建横向联动机制的探索,鼓励高校党支部校内联合、校外联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三是探索“如何落实责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在落实,应积极探索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高校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要研究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形成党建项目落地与跟踪反馈的可靠机制。要健全基层党建激励保障体系,激发高校党支部和党员争优创先的动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亟须深化与加强

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党建研究中的突现强度仅次于新时代,但其在2018年后鲜有出现,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党建领域的研究热度不断降温。结合高校党建实际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在今后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只有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健全高校党建制度,真正建立起严肃高校党风党纪的长效机制,避免出现高校党政干部思想动摇、管理松懈和腐败滋生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积极探索其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45)转引自朱洪波、马彦涛、任彧:《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推进高校党建科学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7期,第142-146页。。高校党建研究应当结合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路径,积极探索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握“全面”。未来相关研究要探索将从严治党覆盖到高校各领域、各方面、各部门的途径,明确管党治党的组织设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既抓好高校领导干部,也关注高校基层党员,认真总结高校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的成长发展规律,全面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要立足“从严”。未来相关研究要深入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对高校党建考核机制、评价标准和惩罚方法的研究,结合高校党组织运作的系统性和独特性,探索构建高校惩戒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挥对高校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指导作用。三是要紧扣“治理”。未来相关研究要坚持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治理体系,丰富高校党建工作治理理论指导体系、治理结构体系、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执行体系,从实际入手探索不同类型高校党建工作治理的方法,分析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治理的可能性与路径。

四、结 论

建党百年以来,高校党建逐步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建党百年以来高校党建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研究的演进路径大致经历了萌芽期、空窗期、发展期和兴盛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研究重点。第一阶段早期主要围绕高校党建的必要性开展研究,研究成果通过报纸、刊物等载体发表;后期主要围绕如何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研究,相关研究借助马列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阐述高校党建原理,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与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阶段由于高校党建实践逐渐停滞,高校党建研究产出不足,相关领域未能取得研究突破和进展。第三阶段更加关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相关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趋于完善,研究主题更加丰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开展高校党建研究,更强调创新取向,逐渐建构出高校党建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次,对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判研究热点主题。从分析结果来看,高校党建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归纳为理论、主体、组织和载体四组向度。在理论向度,学者们主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党建研究的指导作用。在主体向度,学者们除了关注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党建外,还对民办高校、高职院校、独立学院等类型的高校党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组织向度,学者们围绕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对高校内部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分别进行了探讨。在载体向度,学者们特别重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党建工作。

最后,利用突现词检测从文献中筛选出前15名的关键词,据此提出高校党建研究的未来展望。一是新时代高校党建规律更受重视,未来相关研究要进一步革新高校党建研究理念、创新高校党建研究方法、更新高校党建研究内容。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备受关注,未来相关研究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探索“怎样培养人”、坚定“为谁培养人”。三是高校基层党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要针对高校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协调联动和落实责任,增强高校基层党建的实效性。四是全面从严治党研究有待加强,未来相关研究要把握“全面”、立足“从严”、紧扣“治理”,探索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时代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