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提质培优”难点,形成职教标志性成果
2021-12-08邓泽民
邓泽民
我国已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职业教育内部看,仍然有两个关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是体系问题;二是质量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只有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支撑,才能很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职业本科探索,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职业本科试点,再到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终于实现了突破。随着助推政策的出台,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将会得到稳步发展。
质量问题更复杂,难度也更大。至今,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进程已经过半,但从取得的成果看,有很多难点仍没有突破,标志性成果也并不令人振奋。因此,要进一步认识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对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实下大力气开展深入研究,要从决定价值取向的思想层面和指导行动的理论层面,实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难点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下面,我重点阐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立德树人”和“三教改革”两项重点任务的难点突破。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突破。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入心入脑”问题,就需要运用心理学和认识论去破解,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现三大转变。
在课程上,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立场问题,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教学,而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注重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只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而是要考量学生是否已经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华民族复兴在这一时期的重大使命结合到了一起,是否已经将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成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融合到了一起。
在教学上,从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目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普遍采用结构主义教学。教师运用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重点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知识及其结构上。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课程,所以运用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难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心理建构的结果,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应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方法。
在评价上,从知识评价向成长评价转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合格不合格,且书面考试大多是考试知识记忆,而不是正确政治思想、立场、观念的确立,不能保证学生“入心入脑”。心理学研究发现,要“入心入脑”必须实现认同,因为只有认同才能内化,才能建立起信念。必须让学生在环境中,去體验、去比较、去判断,依据自己的判断,形成认同,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信念。
第二,实施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助力职业教育质量突破。
先进的教师、教学、教材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需要在价值原点思考,才可能实现突破。
在教师改革方面,要用学校使命和责任的价值定位引领教师改革,实现双师型改革基础上的新突破。在三教改革中,教师处于能动地位,因此通过三教改革提质,关键是教师改革。从最早的“单师”强调实践能力要求到“双师型”教师,再到“教学创新团队”等,很多教师改革办法被提出。这说明职业教育的教师改革在进行、在创新,而且“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创新团队”的提出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改革没有从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个价值定位的原点思考,职业院校的教师改革难以突破。
在教学改革方面,要用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发展引领教学改革,实现产教对接改革基础上的新突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对接学科到对接产业,已经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场景、评价等所谓的“五对接”,大大拉近了职业教育和生产实践的距离,甚至说零距离或融合。但这还不够,因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零距离或者说融合,而是助推产业升级发展。只有从这个高度去思考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才能取得突破。
在教材改革方面,要用价值行动逻辑结构设计引领教材改革,实现理实一体教材基础上的新突破。国家十分重视教材改革,并成立了教材局,提出了理实一体教材、活页教材等,但是职业教育教材的突破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从基于学科知识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到基于职业行动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实现了理实一体,但没有从价值行动逻辑进行设计。因此,基于职业行动逻辑结构的教材结构设计,需要通过走向基于职业特质形成逻辑的教材结构设计实现突破。
综上所述,只有从思想层面上、价值取向上思考“我们到底要干什么”,然后提出和选择科学先进理论指导,才能在提质培优计划中,避免低层次重复,实现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通过培优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