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分析

2021-12-08刘昕如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

摘 要:近几年,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权争夺问题频频出现,如雷士照明、国美电器、宝能万科等公司都曾出现了震惊财经界的控制权争夺战,究其根本原因是民营上市公司的重点是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那么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成为其手段之一,因此控制权的争夺问题在收购与兼并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所以,健全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是民营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控制权之争;绿地中国;融创中国

本文索引:刘昕如.<标题>[J].商展经济,2021(22):-123.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36

1 引言

近几年诸多控制权争夺问题常发生在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通过收购与兼并的方式,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控制权的争夺问题。控制权能够使相关利益者得到额外收益,或者另外一种逐步演化为冲突的原因是,当企业内部其他主体与控制权持有者在战略和经营理念方面产生分歧,会逐步演化为冲突,直至对控制权的争抢。 本文以融绿之争为例,融绿之争是典型的因收购产生的控制权纠纷的案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将整个案例进行回顾,深入分析了此次事件产生的原因,简要剖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契约精神、信息透明度、有限理性和设计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四个方面为其他企业在收购与兼并时产生的控制权争夺事件提供对策。

2 案例回顾

2.1 核心人物

2.1.1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

追求细节、文人情怀、满腹经纶、心慈手软、嗜赌如命、唯我独尊,都是宋卫平的标签,作为中国教科书级的房企绿城的灵魂创始人,宋卫平被誉为中国房地产最后的“匠人”,是房地产界的“乔布斯”。在宋卫平看来,房子不只是一个建筑物,而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生活方式。房产品作为空间产品、功能产品、文化产品,同时也是艺术产品,他坚持慢工出细活,走精品路线的同时,也从不通过降价等手段来走量,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2.1.2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

仗义、激情、较真、东山再起、胆大、圆滑,都是贴在孙宏斌身上的正面标签,围绕他展开的剧情充满着传奇色彩。从科学院到联想,从联想到顺驰,他有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去下海创业。他也有较为宽广的胸襟,与柳传志的杯酒泯恩仇,与宋卫平、贾跃亭合作失败却毫无怨言。他还有极强的抗挫力,一次次跌入谷底,却又能够绝地反击。

2.2 事件回顾

针对整个事件的发展,我们通过时间线的方式来回顾“融绿之争”这个案例。

3 “融绿之争”案例分析

3.1 企业文化差异

孙宏斌有句口头禅:“我喝牛奶,但我不养奶牛。”收购绿城股份后孙宏斌将这句话贯彻了个彻底。为了尽快获得现金流,减少原来高达2217天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改变低周转、低毛利的绿城极差的回血能力的现状,孙宏斌一改宋卫平高端精品的路线,想要尽快回本,那么代价则是产品质量的下降。品质是绿城最核心的竞争力,他享受着绿城高口碑带来的迅速现金流,有些房子出现低价抛售、降价打折的现象,这种狼性策略与宋卫平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产生了冲突,导致很多老业主的不满意和投诉,数百名业主迅速聚集起来建立维权群讨要说法,宋卫平同时收到许多来自合作伙伴及业主的抱怨与投诉,宋卫平此时十分不满。同时,几个月后的市场回暖也为宋卫平重回绿城埋下了伏笔。

3.2 合约不完备

融绿双方从签署收购协议,到正式收購期间的合约并不完备,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为自己未来留后路。对于绿城董事会变更的时间,在合同中双方也没有提及并持有不同意见。绿城方面认为股权的最终交割时间即为董事会变更的时间,但融创方面认为要注重实际。根据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中有关收购报告书的规定,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要约收购报告书、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等必须依法进行披露。在收购过程中,为了防止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及时了解大规模股权收购的信息,收购企业必须进行信息披露。融创收购绿城的进展没有对外公开,公告没有对外公布,这就违反了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中的有关规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原则,公司内部的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实际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完全掌握在大股东手中。 因此,中小企业的权益比例受到影响。 这种不完善的合同大大降低了违约成本,并可能导致一方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从而产生控制权纠纷。

3.3 一致行动人行为嫌疑

2014年11月,绿城中国收到来自香港证监会的问询函,怀疑双方具有一致行为人的嫌疑,如果双方交易被判作一致行动人的话,融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启动全面要约收购,二是放弃收购,那么两者的交易会因此自动作废,对双方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宋卫平暂时并没有直接将股权交割给孙宏斌。当时在寿柏年与夏一波前往证监会接受问询时,也就关于交易的价格、原因、对手选择等方面进行回答,这件事情后期的调查行动也增强了宋卫平回归的决心。

3.4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够规范

民营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董事会对职业经理人的治理监督力度不够。在整场控制权争夺战中,甚至还出现过公章争夺战,董事会有义务代表所有者或股东监督公司的管理,鼓励他们合理行使权利,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对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应予以免职,对侵害公司利益的管理人员应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制裁。但是,由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够规范,董事会在面对企业的控制权之争时无所作为。

4 “融绿之争”案例启示

绿城中国控制权之争虽然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整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为今后民营企业有效避免控制权之争提供相关的经验与教训。

4.1 建立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以市场秩序建立作为重要基础,因此契约各方都应当自觉遵守。在融绿这场契约战以孙宏斌同意宋卫平的回归结束,这里面看似情谊超过了契约,但其实前提还是以契约约定作为条件。这场收购案是建立在企业管理下掺杂着中国式人情的商业交易。

4.2 提高信息透明度

有效沟通机制没有建立在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导致两方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如果两者目标不一致,更不能权衡各方利益,就会导致两者产生冲突,使矛盾加剧。因此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要依法依规行事,了解好、解决好彼此关切的核心利益,加强协商建立信任,相互妥协,并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盲目竞争,消息闭塞,只会同时损害双方的利益,严重的还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4.3 減少非理性行为

民营上市公司在治理与经营过程中必须关注投资者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相对而言,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信息掌握的不确定性,一些关键信息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因此,要想做出理性行为,民营上市公司应该提升信息透明度,引导其做出正确有利的决策。

4.4 合理设计公司治理结构

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以股权为依据,股东会拥有公司的最高决策权,拥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因此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就是合理运用股权制衡机制,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制衡大股东,还可以避免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这种治理模式首先是监督,要求股东对董事会进行充分监督,防止“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情形倾向;其次是制衡,不仅要发挥股东对董事会的制衡,还要同时掌握程度,程度要适度,避免矛盾的产生;最后要定责,要尽量做到明确合理,这样才能有效地相互制约,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从而利于公司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李东升,王慧铭,苏琦.机构投资者介入与控制权之争——基于万科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 2019(5):24-34.

高闯,张清. 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控制权争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105-112.

张元凤.制度环境与社会资本对公司控制权的影响——以雷士照明为例[J].市场周刊,2020(12):37-39.

夏淑婧.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基于绿城集团控制权争夺案例的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9,24(3):18-25.

李明.关于绿城中国控制权争夺的探析[J].现代营销,2021(5):152-153.

丁振松,齐鲁骏.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掏空[J].管理现代化,2020(2):64-66.

成宛芸.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商论,2019(13):122-123.

曹琪红.长园集团控制权争夺案例研究——基于大股东冲突视角[J].2020(63).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
内控建设、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协调
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浅析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