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慧课堂探索小学数学图形可视化教学
2021-12-08成焱光
成焱光
小学数学中的图形认识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一方面要教师讲清楚图形的结构,一方面要学生认真体会,另外教具的设计也要费心思。如今,随着智能化手段的普及,小学生也可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这为智慧课堂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智慧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用智慧的手段去探索新知。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必要的引导,利用智慧课堂里的工具辅助、服务学生。
一、课前预习引入智慧课堂
在设计课前预习时,教师可适时引入智慧课堂操作模式,在微信群中以微视频形式进行预习调动,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预先进入学习环节,并借助网络进行全面预习和体验交流,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要适度提出要求,比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中,教师提出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请家长帮助学生用手机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图形的能力。对一些比较深奥的图形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预习任务投放,对相关图形进行详细介绍,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运用智慧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智慧课堂平台,能够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特别是重难点突破环节,教师单凭讲解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规划出具体的概念。教师不仅要利用多媒体大屏进行投放,还要借助智慧课堂平板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平板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图像投放在平板上,让学生利用平板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将设计好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拖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同时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工具检查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相比传统课堂上的讲授模式,智慧课堂中学生应用的辐射面更加广阔,教师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会更加及时和准确。图形归类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预习环节微信群中学生提供的生活中的图形,让大家去感受每个图形的特点。教师示范操作展示,利用微课进行重点介绍,给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
三、课后训练运用智慧课堂
设计课后训练时,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对应调度,形成丰富的训练机会。电子抢答、分组讨论并上传结果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教师利用平板进行任务布置,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检查和评价,都能够形成训练成果。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并有一定难度的训练任务。难度适中的任务可以由个人单独操作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可以分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由组长分工,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并集体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合,然后讨论并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利用手机或平板实时记录学生交流的瞬间,如果有其他校区或班级学生参与,还可以实时在线交流。此时教师不是说教者,而是旁观者和辅助者,可适时投放微课加以指导,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帮助。
借助智慧课堂模式,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智慧课堂的回放,也有助于家长直观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提高互動性。
四、生活实践运用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融入5G大时代之中,教师要培养运用智慧课堂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大融合,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和训练,这对全面塑造学生学习核心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智慧课堂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标准,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还可以利用智慧平台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智慧课堂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推广给学科教学注入了丰富活力,教师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训练等环节借助智慧课堂展开教学,可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智慧课堂操作模式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合理运用智慧课堂各个工具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