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研究人机交互模型

2021-12-08杨卫健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人机交互

杨卫健

内容摘要:以往一些有关人机交互教材、专著、期刊论文在说明人机交互模型时常常认为人机交互的过程依次经过感知行为、决策行为和操作行为三个阶段,笔者通过30个人的实证研究发现并非如此。一般情况是人机交互依次经过决策行为、操作行为与感知行为三个阶段。本研究发现了新的人机交互模型,肯定了人在人机交互中的主动地位。

关键词:人机交互 言语行为理论 感知行为

人机交互领域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许多研究领域都有广泛地应用。然而,对于其中其基础作用的人机交互模型还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这一模型,以期对这一模型有新的认识。

一.文献综述

一些教材、专著、期刊论文等文献在说明人机交互模型时,常常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机交互过程分别经历感知行为、决策行为与操作行为三个阶段,如董建明等(2007)明确表示:“人类信息处理模型认为人在接受刺激信息后通过感知系统(perception)、认知系统(cognition)和反映系统(response)进行信息处理并做出行动”,并用以下三个小标题说明这个系统:“感知系统”,“认知系统”和“反应系统”。其实这里提出的人机交互模型是以“机”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人在接受刺激信息后”,这里所说的“接受刺激信息”是计算机给人的刺激信息。“计算机的输出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等方式被眼睛、耳朵等感知系统接收后,传到感知处理器”(董建明,2007)。所有这些都在说明这里谈到的人机交互模型时的起点不是“人”,而是“机”。具有同样或者相似观点的还有高晗等学者的研究(2018)。

以上所说的人机交互模型是否是正确?笔者对这些产生了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我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以认识论的这个视角考虑人机交互问题,似乎在人的思想指导下的决策行为应该是感知行为的前提。然而这一观点与以上这些人机交互模型显然是不相符的。到底哪种模型是正确的?为了回答这个研究问题,笔者开展了本文所记载的这项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该研究运用了屏幕录像法与有声思维法收集了30人在浏览超文本时的数据。他们都是本科大一大二学生。在分析数据时,笔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丁(Austin,1962,1976)所创立,由塞尔(Searle,1969,1975,1979,1998,2001)与利奇(1983)等所发展,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三.研究結果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实际的人机交互依次经过决策行为、操作行为与感知行为三个阶段。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真正的人机交互模式的三个环节的顺序。这是实例是一个研究参与者(以下简称Z同学)的前半部分实验数据。Z同学在这段数据中的共有10次人机交互,每一次都是从决策行为到操作行为再到感知行为,简称“决操感”循环,没有例外。Z同学在这段数据中的共有15段“决操感”环节,以下将一一说明:

第1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我们现在开始来录制这个视频)、操作行为(打开并显示浏览器起始页)、感知行为(意识到目前所在的位置)。

第2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然后我今天选择的是这个亚马逊的这个官方的网站是国际版的网站)、操作行为(打开并显示亚马逊的国际版网站)、感知行为(意识到目前所在的位置)。

第3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其实我本来想选的是阿里巴巴的这个国际版)、操作行为(打开并显示出阿里巴巴国际版网站)、感知行为(但是我发现它好像在阿里巴巴的这个分类里面它好像有些东西不是很全)。

第4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所以我就转向了这个亚马逊)、操作行为(打开并显示出亚马逊的国际版网站)、感知行为(毕竟它这个网站的这个图标就代表了从A到Z的所有商品应该都是全的——所以我觉得它的分类应该是比较全的——department)。

第5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看看department)、操作行为(看看department)、感知行为(阅读菜单)。

第6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再看看)、操作行为(点开department菜单)、感知行为(阅读菜单)。

第7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然后我今天想看的是……)、操作行为(光标在department菜单上下移)、感知行为(阅读菜单)。

第8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衣服——因为可能是也是因为快到圣诞节了可能他们也在搞一些促销啊或者什么的——然后刚好现在冬天换季,也会需要买一些衣服啊或者是鞋子之类的东西)、操作行为(点开department菜单)、感知行为(观察阅读菜单)。

第9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所以我选择了在这个department里面,选择了这个clothing & shoes这个分类——然后选择women)、操作行为(点击women并打开新的超链接——向下滚动页面)、感知行为(阅读页面)。

第10个“决操感”的内部环节依次为:决策行为(应该是快到圣诞节,他们也会有一些促销吧)、操作行为(向下滚动页面)、感知行为(阅读页面——Emmm...像这里面的分类也算是比较全——像这个Black Friday的宣传广告——然后还有这种嗯...这是CK 的这个广告——也是最近找了这个超模卡莉克劳斯代言——然后在下面有各种分类啊或者是什么——种类还是比较全的)。

总结上面的发现,每一次人机交互都是从决策行为到操作行为再到感知行为,如前所述,这与传统对人机交互模型的理解是不一致的。人的操作行为实际上是人的输出行为,对应着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对于计算机是输入;人的感知行为实际上是人的输入行为,对应着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对于计算机是输出。也就是说人的输出(操作行为)与输入(感知行为)分别于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应。因此,从决策行为到操作行为再到感知行为的过程符合计算机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处理规律(英埃斯特拉斯、法布尔,2010),以及计算机的辅人律(钟义信,2014)。

笔者还发现本研究的发现也与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Skinner 1957)相吻合。根据操作行为主义,人在行动之前都有一定的动机,大致对应着人机交互的决策行为阶段。在动机的趋势下,人产生外在的行为,这在人机交互中对应着操作行为。人的操作行为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结果,就是对文本的感知,这个结果会对操作产生的条件反射的作用,强化或者弱化这一操作行为。笔者认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恰好能够解释了本文所分析的人机交互的数据。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也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一种操作行为,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操作而建立的条件反射”(2003)。

本研究发现网络浏览者在浏览网络(超文本)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机交互的模式为从决策行为到操作行为再到感知行为,与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为对人机交互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模型。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可能尚未考虑到更复杂的情况,所得出的结论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 (1962/1976).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J. O. Urmson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Leech, Geoffrey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3]Searle, J. R. (1969).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Searle, J. R. (1975). Indirect Speech Acts.In Peter Cole and Jerry L. Morgan. Speech Acts: Syntax and Semantics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59-82.

[5]Searle, J. R. (1979).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Searle, J. R. (1998). Mind, language and society: philosophy in the real world. Master Minds: Basic Books.

[7]Searle, J. R. (2001).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Searle, J. R. and Daniel Vanderveken (1985). Foundations of Illocutionary Log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Skinner, B.F.(1957). Verbal behavior.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0]董建明、傅利民、饒培伦、Gavriel Salvendy(2007),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的设计和评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2]高晗,李博,韩挺.未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发展趋势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2):22-28.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7JK06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人机交互
某型柴油机虚拟维修系统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九江城市交通事故模拟系统设计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多点噪声远程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